实施新课标 强调“活”字

时间:2022-07-24 03:27:41

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且人教版新编初中各年级教材也都安排了大量活动内容。体现了新教材及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人教版初一政治教材上册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的第一框的教学,我就先结合了一些典型事例、故事等材料向学生讲述了交往的重要性,又结合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结论说明了初中时期的交往具有的一些新特点,从而让同学们值得结识新同学,要重视交往、学会交往。为了让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我组织了一次讨论课。讨论的主题是“怎样摆脱交往中的‘两难处境”’,具体地设计了两个情境,其内容如下:   情境一:我与李琴、张琦是好朋友,但李琴和张琦有矛盾,还是冤家对头。问,我夹在中间该怎么办?

情境二:我想向魏天龙借一本很好看的书,但魏天龙向我提出一个条件,就是期末考试的时候帮他作弊。我很想看这本书,而且又不想帮他作弊,这时我又该怎么办?

学生的讨论异常激烈,而且想出了很多的好点子。比如:

对于情境一:

李家标同学:让他们和好。梁宝平同学:怎么让他们和好?

李家标同学:我会以李琴的名义写一封道歉信给张琦,然后再以张琦的名义写一封信给李琴,要求和好,成为好朋友,这样他们就可以冰释前嫌了。

对于情境二:

俞丽君同学:我宁可不看这本书也不帮他作弊。

陶萍同学: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先告诉他作弊是不对的,还要列举一些作弊的坏处(那就是:联想后果法),然后再帮他复习,提高学习成绩,自然就不用作弊了。这样既可以保持同学问的友谊又可以借到我想看的书了,还不会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不帮他作弊)。

(鼓掌)

我在总结的时候,充分肯定了这些想法,表扬了这些同学的思想。学生的讨论内容超出了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但又源于课本,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从这堂较成功的讨论课中,我再一次认识到了初中政治课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政治课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优质政治课应该是能够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为此,我对如何上好一堂政治课进行了一番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病,让学生“活”起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一言堂”和“说教式”的弊病,此模式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现代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的是“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为主,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在互动中教学,即在活动教学中轻松地掌握知识,懂得道理,体现了在“活”字上下工夫。

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不唯书,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鼓励其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同时,教师要接纳及容忍学生不同的答案。

根据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学生存在害怕回答问题,特别是怕答错题,所以教师要在发问时,还注意鼓励学生,并专注听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与教师配合,学生才能积极开展思维,开动思维才能谈得上创新。

其次是教师要容忍学生不同的答案,特别是调皮的学生,哪怕他们是故意乱说一通,但也有一定的创意,且说明这个学生在听你的课。

例如:我在讲初三内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时,我便打了一个比喻:我们的国家好比一张大圆桌面。四项基本原则就好像桌子的四条腿。我一边讲一边画在黑板上,突然一个调皮生说“开饭喽”。全班一齐哄笑。我灵机一动,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说得也很有道理,也很有创意。假如四项基本原则缺了任何一项,国家会怎样呢?生:国家则不能安定。师:国家不安定会怎样呢?生:国家不安定则经济不能发展。师:这样大家还会有饭吃吗?于是同学们会心地一笑,更明白了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了。所以,教师在容忍学生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发问下去,不但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持续下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学生得到教师、同学的赞赏,更敢于提些奇异的想法。正如当年爱迪生坐在鸡蛋上想孵出小鸡一样令人不可思议,但这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始。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后进生都“活”起来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

针对绝大多数后进学生好动、嘴多、好强的特征,而且他们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通过采取小品表演的形式、讨论式、竞赛式等,这样就让他们有了用武之地。并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要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地位,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模式中放飞思想,学以致用,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上一篇:浅议家庭暴力 下一篇:高中体育课合作学习的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