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07-24 02:29:16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营造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气氛,顾名思义就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精神状态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很容易和学生沟通,所以我的课一般气氛比较活跃,但是这样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很好的领会一堂课学习的重点。为此,同科组的毛老师帮我想出了一些好的点子,比如上课前一分钟讲一讲本堂课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把学生看作是值得尊重的人,平时要注意加强和学生的沟通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满意、愉悦、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氛围朝良性方向发展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效率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说刚开始我总是习惯叫学生的学号,认为这样能让学生觉得这样具有随机性我不会偏袒任何人,但是渐渐的我发现这种方法效果不好,一来碰到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有的学生答不上来显得比较尴尬,二来少数学生告诉我这样不礼貌。于是,我意识到问题所在之后,课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找个别学生谈话或者是检查学生资料完成情况,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大体情况。这样以后每节课当我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时,我发现学生投来的眼神都是惊诧而又赞许的目光,我发现学生的反应也是积极而满意的,我发现凡是没有被点到的学生都渴望被点到。

2.让教学生动丰富,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浓厚的兴趣与热烈的情绪既是产生良好课堂气氛的原因,也是衡量一堂课教学气氛的关键。数学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抽象而又概括的学科,里面充满了神奇和奥秘。我平时教学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教学技能,利用几何模型、几何画板、投影仪、幻灯片等辅助教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中的离心率时,虽然离心率的公式是抽象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离心率的变化过程动起来,改变焦点F和准线 l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现椭圆的扁平程度在发生变化,让学生在观念中形成离心率原来可以改变椭圆的大小这样一个直观印象。教师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把枯燥的说教变成动态的图象语言,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主动一些,教学效果就好一些。

二、让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1.学生自学,教师适当引导

例如,在讲《球的体积》时,需要了解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学会运用公式,这一部分的知识涉及到祖

原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至于详细的证明过程学生只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数学博大精深,讲究思维缜密,而严谨的思维就来自于细心的观察、细致地分析。动手操作如制作集合模型可以更好的体验柱体、锥体、台体的几何特征。难道数学也需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好比英语的听力于口语一样。我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水平与口头表达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3.适时启发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结论

在讲述《排列与组合》时,需要补充一些课堂上没有的数学思想,于是我精选了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几种解题方法,如插空法、捆绑法、元素优先法、位置优先法、挡板法、间接法,之后再布置几道配套的习题,学生很快就做完了,因此,对于抽象的内容我认为还是以疏导为主。

4.适当巩固练习,让知识系统化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也有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心理学也表明人的记忆具有遗忘的特点。要学好数学,没有一定量的习题用来练习巩固是不行的,除此之外,我们有同感,就是新课程下的数学跨度大、内容泛。因此,需要我们及时的总结、提炼每一阶段的知识,这个工作刚开始可以由老师完成,时间长了之后就要培养学生自己系统归纳的能力,因为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提炼出来的东西记得要牢固一些。

三、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批评

我发现,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每次碰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和成绩,我都会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表扬。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那么学习就不再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而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学习的劲头就更足,比起唠唠叨叨的说教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信服。

四、多提倡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交流与探究

教育学告诉我们人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交流、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学本身是一门思维严密、枝繁叶茂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置一些合作学习、交流探究的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讨论、争论、共鸣。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发展。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从以上几点入手,学生就一定能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发展,迅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就能游刃有余的展开。以上仅是本人的一点拙见,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七中学)

上一篇: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下一篇: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