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盘活语文课堂

时间:2022-07-24 01:44:25

激发学习兴趣,盘活语文课堂

摘 要: 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语文课程作一探讨。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激发 学习兴趣

古人云:“教人而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不竭的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便不觉其苦,而乐学不已。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已让中国的教育同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水平相差很远。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进行了课程改革,课改既给了学生机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们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一、巧设开场白,让每一节课都充满吸引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能引发学生兴趣的语文课,更是需要有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开场白。语文教师应讲究“导入新课”,使每节课一开始都能吸引住学生。好的开场白,往往高度凝练了一节课的主题,体现出教师在这堂课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它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带着较高的情绪投入学习。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开场白的:“提起美国,你想起了什么?”学生马上七嘴八舌:比尔・盖茨、白宫、自由女神、好莱坞、麦当劳、双子大厦、华尔街、奥巴马……接着学生的答案,笔者说:“这个国家在大家的印象里是自由、平等、富裕、科技先进的国家,他们的现任总统还是个黑人呢,可是在四十几年前你能想象得到吗,黑人不能和白人在同一家餐馆吃饭,在公共汽车上不能和白人坐在同一个区,每四个黑人中只有一个人有权利参与投票选举,如果要黑人成为被选举人,那更是天方夜谭了。一百多年来,为了黑人的人权,许多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黑人人权运动的领袖作的演讲词……”这样一段开场白很快便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他们刚刚从报纸上知道了奥巴马当选了美国总统,对于在美国曾经有如此严重的种族歧视,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一听老师这么说,马上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课本。

学习《“两弹”元勋邓稼先》一课时,笔者准备了许多资料,有19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有邓稼先个人的资料,还有一些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迹……通过这些资料,学生了解了这些科学家忘我的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的最好时机。

巧妙的开场白,教师精当、简洁的语言表达,能使每节课都是新的,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课堂知识延伸,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今的教育现状对语文教学是非常不利的,许多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有意提高英语、数学在中学各科的地位。今日的语文课已非昔日的听众多多、从教如云,而是每况愈下、怨声载道。上语文课时,学生有的恹恹欲睡,有的赶做英数作业,语文课已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这些不利的现状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内的知识外,还要注意迁移、拓展。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拓展不仅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丰富的课外知识也是吸引学生的法宝。

笔者在教《日出》选段时,教学生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除了从人物的语言上分析外,还引导学生从人名上思考:如果仔细推敲,会发现作家为话剧里的人物取名的时候,都是有深意的,这些人名或与其命运,或与其性格,或与主题思想都有很大关系。如陈白露,既是她气质心态行为的一种象征,同时也是作家对她的一种态度;而潘月亭的名字来自古代的剧本《拜月亭》,含有讽刺他附庸风雅的意思;李石清这个名字其实是反语,含“理难清”的意思;黄省三这个名字也是反语,暗讽他这个人应该多多反省自己……这种人名上的趣谈,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引起了学生想要了解这部话剧的兴趣,更能引导学生多了解课外的文化知识,学生非常有兴趣,教师教起来自然也得心应手。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穿插课外的知识,既能吸引学生,更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创设课文教学的“空白”情境,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为了应付升学率,现在有些语文教师上课一味地赶进度,满堂灌,这种方法令许多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其实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电视剧一样,有时候没有结局反而更能引发观众读者的思考与遐想。语文教学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借用一些“空白”,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改变满堂灌、学生机械记忆的昏昏沉沉状态,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那么如何创设这种“空白”情境呢?

首先,协调课堂结构,有意保留教学内容,造成“悬念”。语文教学是一种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开有合的节奏感极强的艺术。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在教学中,就给学生留下知识上的“暂时空白”,从而召唤学生去探求、填补。比如教《南京大屠杀》这一课时,笔者干脆放弃了正规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给学生留作业引导他们去把握课文。笔者只给学生留了三道思考题:

1.为什么日本政府、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

2.你认为南京大屠杀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能否通过实例证明你的看法?

3.针对以上两个问题你探究得出答案,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份调查报告。

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去查阅材料寻找答案,然后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课堂上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达到了相同的教学效果,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四、制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师以温和、热情、赞扬的方式对待学生,比过多地指责、否定、批评效果好得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优秀教师的教学,总是发挥教育机智,把课堂气氛创造得生动活泼。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避免奚落、挖苦或带有讽刺性的谈话。只要不是故意捣乱,那么学生的想法,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正如于漪所说:“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感情才会融洽,思想才会一致,上课就能心心相印,浑然一体。”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展开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能否成功传授知识的关键。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能从艰苦的学习中品尝快乐、朵颐收获。语文教师如果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参考文献:

[1]陈敏.培养兴趣 快乐学习.读与写,2008.8.

[2]邱烈.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中国医药指南,2008.18.

[3]朱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国校外教育,2008.S1.

上一篇:写生和创新对中国画的误导 下一篇:浅析旗袍的近现代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