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旗袍的近现代演变

时间:2022-08-20 08:12:59

浅析旗袍的近现代演变

摘 要: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时装,被誉为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代表。近年来,随着“中国风”的流行,旗袍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著名设计师以其各自对民族服装的理解,创造了一些不同风格的新作。本文主要论述了旗袍在近现代的演变,论述了旗袍艺术风格的时尚演绎。

关键词: 旗袍 旗袍文化 近代 现代 时尚演绎

旗袍,是一种内外和谐的典型传统服饰,被誉为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近现代中国女性的贤淑、典雅、性感、清丽,诠释着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女性特有的时尚性情与气质。

原始意义的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现在的旗袍设计在国际时装舞台频频亮相,风姿绰约犹胜当年,甚至被做为一种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礼仪场合。

1.近代旗袍文化

中国的时装史中,上海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城市。说起上海女人的经典形象,十有八九是手执檀香扇的旗袍女士。近百年来,不论是在战火的硝烟之中,还是黑白颠倒的乱世,直到百花齐放的今天,上海女人就是这样,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约束与开放、规范与出位间,一身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亮点,婉转而行。

二十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民政府颁布了《制服条例》,其中规定了主要礼服和公服。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男子开始穿着西服、中山装;女子服装也开始渐受西式服装的影响,根据流行进行改革。旗袍的演变,首先突破了中国妇女着装严整的传统观念,抛弃繁琐的装饰和形制,逐渐重视曲线对女性特征的衬托,由昔日的宽大渐趋于瘦长合身。这一时期中式女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倒大袖,二十年代的旗袍一直沿用这种袖形,直到三十年代才慢慢消失。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就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三十年代的旗袍。进入三十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和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因此在上海滩倍受青睐。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从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为三十年代旗袍的主流,我们所讲的三十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三十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了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成为当时中国妇女最时髦的服装,改良和创新更加频繁。先是祟尚高领,后来又流行低领至无领。袖子时而长过手腕,时而又短及露肘,两边开衩开得比较高,腰身进一步合体,以显示女性的曲线。当时一般旗袍开襟都用暗扣,外表用花扣装饰,多采用传统吉祥图案。三十年代末出现的旗袍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使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有人还使用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这表明女性开始抛弃以削肩为特征的旧的理想形象。

四十年代是旗袍巅峰期的延续。三十年代出现的垫肩被更广泛地使用,同时面料的使用也更为不拘一格,镂空花边、珠片等很流行。由旗袍衍生的新样式也很多,如旗袍裙之类。被视为旗袍要素的立领、偏襟或大襟、开衩、盘纽等也不一定同时存在于一件旗袍。时装化的旗袍内被加入了很多西式服装的元素,而中式的元素常被部分地删去,旗袍的概念至此变得更为宽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襟、无领或不开衩的旗袍。款式上逐渐去掉袖子,不仅腰身的线条曲柔奇美,而且衣领和袖子等均有变化,如夏季无袖,简洁流畅;秋季紧袖,适当缩短袍长,轻便得体。

至此,中国妇女终于获得了一种代表这个时代重要价值的基本服式,一种杰出的富有特色的民族服装,既符合时尚,又尊重民族特性,它象征着中国妇女积极而进步的生活方式。

2.现代旗袍的时尚演绎

近年来,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究其原因,一是受影视作品影响,屡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旗袍引发了人们的思古情怀,服装界也掀起了复古的风潮,如影片《花样年华》中出现的旗袍,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眼睛。二是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持续不断的“中国潮”引发了国际知名设计师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关注。国际时装大师圣洛朗说:“我们的西方的艺术受中国之赐可谓多矣,那影响是多方面而且明显的,没有中国,我们的文明决不能臻于今天的境地。”时装的国际化,使旗袍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大放异彩。

2.1奥运与旗袍文化

旗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映,在整体上体现了一种自然和谐和内敛含蓄之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旗袍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也是最能体现东方女性魅力的服饰。

随着2008年奥运会颁奖礼仪服饰的,成为奥运礼仪小姐服饰的旗袍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旗袍元素为代表的“中国风”再度在时尚界刮起。旗袍成为北京奥运会礼服可谓是众望所归。青花瓷、宝蓝、国槐绿、玉脂白、粉红5种颜色礼服运用不同的元素,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女性之美。如“青花瓷”系列运用中国传统的乱针绣,形象逼真地再现了中国青花瓷的晕染效果。鱼尾裙的廓形设计凸显了中国女性的柔美曲线。宝蓝系列采用传统盘金绣制作的腰封,图案选用最具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趣和美好愿望的吉祥纹样――江山海牙纹、牡丹花纹,凸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国槐绿”系列采用的立体银线绣制的吉祥牡丹和契合女性柔美曲线的卷曲花纹,更显女性的婀娜多姿和东方女性的恬静气质。“玉脂白”系列层次丰富的绿色与牙白色丝绸面料的质感完美搭配,更突出了中国女性内敛、含蓄的特质。

2.2品牌服饰的旗袍元素

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世界上流行着一股怀旧思潮,东方文化成为寻找的热点,从而激起国内一些设计师对本土民族服饰的钟情,开始重视以现念理解中式服装改革的必要性;重视植根于中国,建立民族品牌的重要性。重视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使旗袍保持生命力。现代设计师们运用西方立体裁剪及制作工艺,使旗袍更加合体,更加时尚。

伴随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时装业的成长,许多国内设计师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着手于传统服饰的设计,旗袍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著名的品牌也主打旗袍设计。如著名品牌NE・TIGER,自从创造并光大“华夏礼服”之后,便以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华服而一枝独秀于世。中华服饰作为华夏文明之符,作为一种夙愿,NE・TIGER历经五年的融会与创新,开创性地推出了代表华夏精神的“锦绣国色,华夏礼服”,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转化成开创性的灵感,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与新兴作为创作的灵魂。

很多国外设计师也纷纷从旗袍中寻找创作灵感,在大师们的会中屡见旗袍的色身影。如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就是一位崇尚旗袍的世界级服装设计大师,他曾说:“在我的晚装设计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中国的旗袍。”此外,意大利的瓦伦蒂诺,日本的三宅一生也都曾尝试过旗袍的造型。Dior的首席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曾为著名影星妮可・基德曼设计过绣花旗袍,被喻为“开花的身体”,引发过中式服装的创新。虽然这些经典一次次让东方元素倍受瞩目,但是始终没有再现持久的篇章,书写东方文化的底蕴和生命力。

3.结语

如今,旗袍之美早已被全世界公认,它以最地道的中国面料、图案和工艺,把东方女性衬托得婀娜多姿、风韵十足。旗袍之所以能走向世界,最为重要的还是因她充分体现了东方女性独特之美,东方女性美得含蓄、娴熟、内敛、知性,这样的美,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女人特有的传统美德和矜持心态。旗袍的不断改革,使旗袍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充满了时尚气息,让东方女性的妩媚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这些人文因素使旗袍成为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

参考文献:

[1]刘育红,姚海燕.论旗袍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底蕴[J].包装工程,2002,(6).

[2]王晓梅.中国服装的奇葩――旗袍[J].四川丝绸,2001,(5).

[3]王姝画.论旗袍款式的演变与发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4).

[4]陈继红.解析服装的中国元素[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8).

[5]袁杰英.中国旗袍[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上一篇:激发学习兴趣,盘活语文课堂 下一篇:创新教育需要灵动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