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时间:2022-07-24 12:30:24

谈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摘要】思品课的理论性比较强,加上开卷考试,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思品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摆在思品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兴趣 激发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68-02

新课标指出:“倡导以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伯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习的思品兴趣呢?这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也是一个常新的问题,因为学生始终是常新的,对老师来说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呢?这可是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因为在众多科目中,理论性最强、最枯燥、最没趣的就是思品了,那作为思品老师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今天在这里我谈谈个人的一点不太成熟的见解。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1.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能力,其中视听结合的学习效率更好,而多媒体它正是通过声、光、电等技术传播各种信息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刺激,调动学生主观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在音像上的优势,通过精心编制、剪辑各种画面或材料,把思品课本中原本较为抽象或是枯燥的理论,通过形象的画面,或者是相关的材料加以辅助说明,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重要理论的理解,还可以扩大课堂的容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例如,我在上坚强意志品质这一框题的时候,运用了汶川大地震的视频,通过画面、文字和相关的解说,同学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憾和感染,真切地感受到从地震中挺过来的人们是何等的坚强与勇敢,参与救援的人民子弟兵也同样的坚强与勇敢,而对于什么是坚强意志品质,坚强意志表现在哪些方面等这一抽象的问题变得那么具体而形象。原本枯燥的理论,平淡的思品课一下变得形象而有趣。一节课下来,同学们都是兴致勃勃的,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呢,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

2.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课堂表演情境的创设

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而迅速的理解课文。例如,我在上初一《我能行》这一节的时候,设置了一个这样的表演情境,就是在一次考试中,三个同学都考了95分,那自卑、自负、自信三者他们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然后请三个小组的同学上来表演,每组三个同学,表演完成后请同学们来评价哪个小组表演最好,对你理解自卑、自负、自信三者他们的区别有什么帮助吗?回答是肯定的,一节课下来,不但很好地解决了课本问题,同学们更是兴致勃勃,怎么就下课了!

(2)巧设疑难(质疑问难),课堂讨论情境的创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种,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疑,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面对有兴趣的问题,学生总是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知道答案的同学总是急切地想展示一下自己,不知道答案的同学也急切地想通过和别人的讨论,尽快知道问题的答案,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迫切感。

二、合适、有趣案例的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有好多的概念,理论,像八年级的法律部分,特别是九年级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几乎是纯理论的,老师如果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人唱独角戏,那观众将会越来越少,而课堂气氛与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对于新课改所提出的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了。而教学案例运用合适恰当的话,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激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换一种方法布置作业,换一种方法批改作业

长期以来,思品作业基本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起到复习巩固、加强记忆、应对考试的作用,这样就造成了作业单一、内容重复,为考试而作业的情况,学生就不可能对这样的作业感兴趣,也就影响了对思品学科学习的兴趣,为了加强、巩固学生对思品学习的兴趣或兴趣的延伸,我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布置作业,让学生的作业生动起来,并采用不同于通常的方式批改作业,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确实起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1.在作业的布置方面

(1)我当小记者

我在上《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就布置了一道这样的作业,要求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事先做好预习工作,分三个小组分别调查在我们家庭、学校、社会存在着哪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如果这些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上《身边的诱惑》时,也布置了一些问题:请你调查一下你周围的同学,他们喜欢上网吗?他们上网一般都玩一些什么?上网对他们的学习有影响吗?你觉得中学生应该上网吗?等等像这种适合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得出结论的问题我都在课前或课后布置,通过学生的实际调查,访问得出结论,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2)分层次布置作业

由于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为了不淘汰学困生,不压抑优秀生,又能够从总体上提高学生对思品学科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有些作业,学生可以有充分的选择权。例如,在布置学生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时,有能力的同学写,没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不写;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不写论文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做一些基础性的作业等,我尽量做到不让作业成为同学的一种负担。对于这样布置作业,学生都很乐意接受,有去做的同学都尽量做好,而不是给老师压着去应付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间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联系实际的作业

思品课,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课,其目的性是很明确的,如果能充分利用作业强化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那就更完美了。所以我常会根据课本内容适当布置一些联系实际的作业,如,在上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个框题后,我布置了一道这样的问题“调查本班同学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自立的表现,针对不自立的状况,你能提出哪些可行性的建议?”

2.在作业批改方面

(1)让作业的评价多一份关爱

通常,我们老师在作业批改时,不是打“v”就是打“x”,再者就是在本子上打个等级,或是一个“好”字,再没有其它什么批语了,学生习惯了老师这种改法,每当拿到老师辛辛苦苦几小时批改出来的作业,匆匆一瞥就塞到抽屉了,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心理特别不是滋味。思来想去,我试着把批改作业当作是在和学生本人交流,写上合适的批语,不时地给予激励、点拨和交流,及提出合理性化建议,帮助排除困难,分享成功,果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一拿到作业就迫不急待看自己的作业,批语上都有些什么,有什么问题也都主动地和老师商量,寻求解决的办法。学生的作业也做得很认真,不再把做作业看做是一种负担,最重要的是学生提高了学习思品的兴趣。

(2)我当小老师

为了考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出题目给同学做(按学习小组轮流),之后,要做出相应的批改,并能在课后和同学进行交流,这样的训练可以快捷地达到教学目的,由“老师训练学生”转变为“同学训练同学”,充分调动了生生互动的积极性,对学生来说有机会试着当老师的感觉是很美妙的。当然这期间老师不能是旁观者,要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对学生怎样布置有效的作业,如何更好地批改作业及如何更好地解答问题,都要进行适当地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达到真正的互动,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多从学生角度去想想,着力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权威课堂”,多创造一些师生互动,和谐情感气氛的课堂,使教学环境处于最优化,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这样学习将是主动的、积极的,长期坚持,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也将会是浓厚的,就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乐学,好学,在学习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版)

[2]兰琼芳《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福建教育)

上一篇:浅谈唇腭裂儿童术后语音训练 下一篇:浅谈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