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感悟中快乐创作

时间:2022-07-24 10:41:07

在生活感悟中快乐创作

美术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深化着生活,美化着环境;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美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现今的美术教育已经开始尝试生活美术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追求课堂效果,多了走马观花的看、热热闹闹的说、矫情作秀的演、蜻蜓点水的交流、貌合神离的合作,师生心浮气躁,教学方法虽多尤虚。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无穷魅力,我们应该沉下心来,以朴实的情感踏踏实实地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

一、情境化的生活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将美术与学生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倡导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积极创设,让学生体验“在玩中学”的乐趣。

二年级的学生爱上了吹泡泡游戏,我让他们画《美丽的泡泡》,但学生画的泡泡概念化的圆形居多。经过课后的不断反思,脆放开课堂,给孩子们5分钟的时间尽情吹泡泡,我则引导一小组的学生仔细观察泡泡和学生的动作和表情。在学生的创作中,泡泡的形状、色彩各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还在泡泡里画上了自己或同学的身影,画上了空中的白云小鸟;在一个爆裂的泡泡旁,还有一个动作表情夸张的学生。原先教师拼命讲学生还是表现不出来的生活气息此刻却轻松跃然纸上,学生自觉地进入绘画情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的快乐中。

二、浓缩化的生活美术参与教学

教学应该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中,从学生搜集到的各类信息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在浓缩化的生活美术参与教学中体会到美术的内在价值,这是一种更为生动鲜活地开展生活美术教学的方法。

例如《我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教学,在整个环节的衔接上引进了一些学生平时接触到的、熟悉的生活元素,将学生身处的环境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座谈会的形式交流通过调查走访而了解到的某小区的交通、设施、环境绿化、河流、空气质量、住房造型、色彩等方面的情况。学生把理想居住环境的设想用沙盘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很多选取了身边随手可得的积木、图片、玩具、纸盒、树干等,通过拼装组合、剪贴等多种技法的融合来完成创作;作品的展示采用了现今最流行的看楼团的形式,听设计人员的推销介绍,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居住环境,填写“居住地预定单”,教师在黑板上公布“居住地订购龙虎榜”,评出设计的金牌、银牌、铜牌奖。教学实现了学习的生活化。

三、延伸化的生活美术拓展教学

体验美术创造活动的乐趣,是生活美术教学的特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实现经验的持续增长。

经过与科学、语文学科的老师共同协商,我决定将《我喜欢的植物》这一内容穿插在三门学科中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首先,由自然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花圃、苗房,观察自己喜欢的植物,并种植或领养一盆,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并用表格、日记、绘画、摄影等形式作好记录。其次,结合班级“植物角”的布置,既让学生的培育成果有个展示的机会,又美化了学习环境。一段时间后,由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写一篇作文或观察日记,学生在创作中感到言之有物,作文雷同的极少。再次,由美术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文章配上插图,有植物的特写,有自己种植培养植物的情景,还有植物摆放在班级植物角争奇斗艳、众多师生围观赞叹的场景……最后,我们还在年级里举办了一次小型的“我喜欢的植物展览”,这里既有真实的植物展出,也有相对应的绘画、作文展出,加上学生搜集的其他植物的图片、文字资料展览,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和家长参观者。

四、实用化的生活美术实践教学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废弃物越来越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污染和不便,但也带来了丰富的工艺创作材料。例如,用桔子皮来制作人脸,干透后缩皱,正好酷似老人松驰的布满皱纹的皮肤;黑色的西瓜籽壳、白的南瓜籽壳、带条纹的葵瓜籽壳,可以拼贴成有趣的动植物;蛋壳﹑贝壳、蟹壳也都是很好的装饰材料;泡塑材料以及塑料瓶、废旧织物、废包装袋等媒材,可以进行玩偶、生活用品等的设计制作。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搜寻有用的创作材料,把它制作成漂亮实用的工艺品,这种特殊方式更能让孩子把美术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在美术课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引领学生到“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并回报于生活,我们会发现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的美术教学是丰富多彩的,为学生生活服务的美术教学是鲜活生动的。让学生们在生活感悟中快乐地去创作吧。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上一篇:社会 第21期 下一篇:半城市化下的逼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