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油气田开发阶段的应用

时间:2022-07-24 08:47:11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油气田开发阶段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数据的运算和应用成为了可能,三维可视化技术应运而生。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三维地震解释的流程和思路,为海上油气田快速、高效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应用平台。三维可视化技术在PH油气田开发阶段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海量数据 三维可视化技术 储层分布

中图分类号:TE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4-049-02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也急剧加大,这就要求缩短勘探开发的周期,能快速提高产量供应社会需要。勘探开发周期的缩短就意味着石油研究工作者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处理研究海量的相关的各类的数据,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海量数据的运算和应用成为了可能。

相关的软件公司针对石油行业研发的一个勘探开发一体化的专业软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项目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集地理数据、钻井、地质、地震、测井等数据为一体的完善的项目数据库,通过软件提供的专业模块可以实现各种数据的一体化管理、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应用而生了。并在各油田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 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维可视化是显示描述和理解储层地质现象特征的一种工具,主要广泛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的所有领域。三维可视化是根据数据体的透明度属性,假定地下界面的反射率是地下界面的原始、真正的三维模型,本质上讲,它是由三维空间中的构造、地层及振幅属性综合组成的。无论是做三维区域分析,还是做特定前景目标评价(包括流体界面识别),都可以通过这种‘进去看’的方式来快速完成。在基于三维象素的立体可视化中,每个数据样点都被转换成为一个三维象素(其大小近似面元间距和采样间隔的三维象素)。每一个三维象素具有与原三维数据母体相对应的数值,一个三色(红、绿、蓝)值以及一个暗度变量,该变量用来调整数据体的透明度。见图1。

这样,每一个地震道被转换成为一个三维象素柱。通过调整数据体的透明度,就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检查、浏览、发现和提出有用的异常目标体,进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出现改变、丰富了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的流程、模式,使单一的从点到面再到体的解释研究方式变成从体到点到面再到体的循环、交替的解释研究方式。

3 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强大的快速浏览和透视功能,致使地震解释成果更直观反映地质现象,在解释工作中常用的功能做简单介绍:

(1)常规数据体快速浏览一主要是用来快速准确地认识数据体包含的地质现象。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应用快速浏览直观地查看PH构造的构造形态、及地质异常体。

(2)数据体透视一主要是直观地查看构造形态及地质异常体的空间分布情况。在应用时我们通过调节透明度即ZS(分带调整)可以得到我们所需的不同透视效果的数据体及单剖面,快速准确地认识构造和地质异常体的空间展布。

(3)椅状、栅状显示一主要是利用剖面和时间切片搭建成构造或地质异常体的空间展布情况。

(4)井的空间显示一主要是对工区内的井进行空间显示,可以得到井的空间位置的直观显示,也可以对井的测井曲线、岩性、地质分层等进行空间对比,同时也可以结合地层解释查看井间地层对比是否和解释吻合。

(5)层位的立体显示一主要是直观地观察构造形态,也可以结合剖面检查解释的符合情况,也可以多层显示观察地层的相互接触关系。

(6)种子点的选取与自动追踪一主要是在数据快速浏览和透视后得到构造及地质异常体的初步认识。为了进一步了解构造和地质异常体,选取典型剖面进行透视,在透视后的剖面上选取所需目的层的几个数据点作为种子点进行自动追踪,最终得到目标体的空间分布,若有其他相关的属性数据体可以进行叠合分析,定性、定量的分析目标体。

(7)沿层雕刻和体雕刻一主要是针对目的层、目标体沿层选取时窗进行雕刻和透视。在沿层雕刻和体雕刻过程中时窗的选取是关键,时窗不仅要尽量多地包含目标层的属性特征,而且尽量少含其他相邻层的信息。

(8)沉积相分析―根据各井的单井相结合目的层的地震相,对目标层的沉积相进行分析。

4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PH油气田的综合应用

PH油气田是一个业已投入开发的复合型油气田,A油藏为一受构造控制的岩性油藏,已有多口生产井进行生产。钻前结合三维可视化进行综合分析认为A油藏的储层主要分布在构造北部,南部有少许分布,砂层较薄,南北相互不连通。为满足生产要求,需要在构造北部钻探一口水平井A-1井,A-1井的钻探结果表明构造北部储层厚度较大,物性较好,与钻前预测吻合良好(如图2)。随后在构造南部部署了A-2、A-3两口井,在这两口井的钻探过程中证实南部有储层分布,但储层较薄,基本验证了钻前的预测结果。

PH油气田B气层为一边水层状气藏,本次研究综合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沿层体雕刻技术得到B砂层的空间储层分布情况,同时结合7口已钻井的测井相,完成了B砂层的沉积相研究(见图3),认为B砂层为潮坪沉积。本次研究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测井相和综合地质分析,精细刻画了潮坪、潮道的空间分布情况,精确指导了下一步井位部署。

5 认识

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在PH油气田的应用,认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充分利用多种数据体信息,快速发现有利目标,充分利用地震信息,解释精度高,31作效率高,显示直观利于构造精细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综合分析、直观显示研究成果的平台。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PH油气田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_效果,但其作为一种显示技术在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地震资料的品质,目标体的特征都直接影响三维可视化的显示效果、视觉效果。三维可视化技术仅是一种研究手段,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应用地质、测井等资料的研究,进行综合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马仁安,杨静宇,王洪元.可视化技术及在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M].计算机工程,2003,29(5):139-141.

[2]张剑秋,张福炎.地震层位信息三维可视化[M].石油物理勘探,1998,33(1):119-124.

[3]Gerald.D.Kidd.Fundamentals of3-D Seismic Volume Visual.ization.The Leading Edge,1999.6.

[4]Brown.A.R.Three Dimension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AAPG(42).1994.8

上一篇:埋地钢质输油管道的腐蚀与防腐技术研究 下一篇:全球信息栅格中企业级计算中心设计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