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12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2-07-24 08:21: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12例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良性胆囊疾病中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方法 1996年6月~2011年12月本院对3 512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应用气管插管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三孔或四孔法进腹腔,术式采用腹腔镜胆囊顺式切除法、腹腔镜胆囊顺逆切除法、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法。 结果 3 512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中,有3 486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26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0.74%,低于文献报道。其中2004年以前手术中转开腹21例,与文献报道相符。手术时间8~265 min,平均25 min,与传统手术时间50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住院时间2~7 d,平均3.5 d,与传统手术住院时间8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禁食时间8~36 h,平均15 h。与传统手术术后禁食时间48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可靠,优势明显。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5(b)-0186-02

良性胆囊疾病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方法多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1-2]。本院1996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良性胆囊疾病患者3 526例,对其中3 512例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 512例,男1 316例,女2 196例,男女之比1∶1.67,年龄13~85岁,平均56岁。(1)病程及疾病类型:病程1 d~35年,平均15个月。术前诊断B超或CT确诊胆囊结石3 321例,结石大小直径0.4~6.0 cm,单发结石或多发结石。胆囊息肉191例,息肉大小0.6~1.2 cm,单发或多发。合并急性胆囊炎1 033例,胆囊穿孔5例。(2)合并症:合并内科疾病有糖尿病463例,心肌缺血329例,心功能不全26例,脑梗死6例,心肌梗死6个月后2例,脂肪肝135例,肝功能不全21例,肾功能不全11例,支气管哮喘8例。同时腹腔镜处理的外科疾病,肝囊肿开窗术96例,右肾囊肿去顶术21例,急性或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130例,附件囊肿剥脱术53例。

1.2方法

手术麻醉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连继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足低15°,手术台向左侧倾斜15°。建立气腹,根据患者病情气腹压力保持在12~15 mm Hg。建立手术操作通道,应用“四孔法”或“三孔法”。 常规手术方式,探查腹腔情况,显露胆囊,术者左手持抓钳提起胆囊壶腹部,显露肝门部及胆囊三角,分离解剖胆囊颈管及胆囊动脉,确认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在靠近肝总管侧0.5 cm处,与胆囊管呈90°钳夹胆囊颈管,近端钛夹2枚,远端1枚,剪断胆囊颈管。钳夹胆囊动脉,电凝切断。电切胆囊浆膜,在胆囊浆膜下分离切除胆囊,胆囊床用电凝普凝一遍。由于胆囊解剖变异、胆囊慢性炎症粘连、急性炎症病变等原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笔者采取了腹腔镜胆囊顺逆切除法或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法,这些方法均源于传统手术方式思路。腹腔镜胆囊顺逆切除法是先解剖胆囊颈管,因胆囊三角变异,不能确认胆囊颈管,再从胆囊底部解剖胆囊至胆囊颈管,钳夹胆囊颈管并切除胆囊,此法术中出血较多,但对特殊患者较为安全。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法是因胆囊三角粘连严重,无法分离胆囊颈管及胆囊动脉,先从胆囊底部解剖胆囊至胆囊壶腹部,在胆囊壶腹部上方部分切除胆囊,装入标本袋,吸尽胆汁,取出残余胆囊内结石,在胆囊浆膜下分离胆囊颈管至肝总管,钳夹胆囊颈管并切除残余胆囊,止血并冲洗腹腔,术毕放置腹腔引流管。此法术中出血较多,对手术技术、设备要求高,但对特殊病例较为安全,扩大了手术适应证,降低了手术中转开腹率。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512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中有3 486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26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0.74%,低于文献报道。其中2004年以前手术中转开腹21例,与文献报道相符。中转开腹病例中,2例因术中胆总管损伤均发生在2000年以前。3例Mirizzi综合征,5例因有上腹部手术史,无法建立手术操作通道,3例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均发生在2004年前,2004年后术中也发现2例胆总管结石,术中用胆道镜从胆囊颈管残端进入胆总管取出结石,未中转开腹。余13例均因胆囊三角解剖呈冰冻样改变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265 min,平均25 min,与传统手术时间50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住院时间2~7 d,平均3.5 d,与传统手术住院时间8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禁食时间8~36 h,平均15 h。与传统手术术后禁食时间48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毕放置腹腔引流管162例,术后1~3 d拔去。本组病例未出现胆瘘,均痊愈出院。

3讨论

良性胆囊疾病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常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痛苦大,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影响美观等缺点。本院1996年6月开始引进腹腔镜技术,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笔者体会如下:

3.1 手术适应证

刚开展腹腔镜技术时,病例选择严格,主要以单纯性胆囊结石为主,随着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逐渐扩大了手术适应证,2003年以后开始对急性胆囊炎超过72 h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2004年以来本院对5例胆囊穿孔的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获成功。因为患者治疗疾病的观念改变,有病早治,加上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近2年来,只要术前诊断为良性胆囊疾病患者,本院直接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患者,疗效满意。

3.2 手术方式选择

绝大多数标准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是目前良性胆囊疾病治疗的“金标准”[3]。对特殊情况的患者,笔者通过对传统手术方式的思考,对少数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顺逆切除法,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法,大大降低了中转开腹率,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扩大了腹腔镜的应用范围。

3.3 中转手术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之初,出现了2例胆总管损伤,立即中转开腹,行近端胆管空肠r-y吻合术,远端胆管关闭。对Mirizzi综合征开腹后,取出结石,胆总管放置T管引流即可。对因上腹部有手术史者,腹腔内粘连严重,开腹时应仔细分离,注意勿损伤腹腔脏器。对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患者,无胆道镜的情况下,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有胆道镜者可用胆道镜经腹腔操作通道,从胆囊管残端进入胆总管取石,本文有2例患者用此方法成功,避免了中转开腹。对因胆囊三角解剖呈冰冻样改变而中转开腹的采用胆囊黏膜剥离术,或胆囊部分切除术。

3.4 术后并发症处理

因本院患者胆囊床采用普凝方法,术后未出现胆瘘现象。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3例,1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例行EST取石成功。约6%的患者术后出现上消化道症状,均行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或好转。

3.5 手术安全问题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4]。分离胆囊时,尽可能靠近胆囊,宁伤胆勿伤肝。遇到出血时,先用纱布压迫止血,吸尽周围血液,慢慢放松纱布,查清出血部位及周围关系再止血[5]。对靠近胆管的渗血,不用电凝止血,用止血海绵压迫止血。对特殊患者不能用腹腔镜完成手术的,一定要及时中转开腹,以免造成胆管损伤等风险[6]。

自从腹腔镜技术开展以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目前良性胆囊疾病手术治疗的“金标准”。笔者实践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患者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疗效可靠,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曹月敏.开展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与教训[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15(94):3-4.

[2]周正东,陈训如,毛静熙,等.腹腔镜肝外胆管损伤的防治[J]. 中国内镜杂志,2002,8(9):4.

[3]乔鸥,金焰.一组腹腔镜手术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2002,8(8):92-93.

[4]刘永雄.“小”手术,大学问——谈作好胆囊切除术[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0):577-578.

[5]周海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5例配合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63-64.

[6]王伟,杜光芹,薛建华,等.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177-1178.

(收稿日期:2012-02-29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闭合性损伤致脾破裂延迟出血21例诊治分析 下一篇:肱骨中下段骨折术中桡神经处理3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