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德育找好支点

时间:2022-07-24 07:40:33

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应立足平时的教育教学,给德育找好支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德育要抓住人本,以心换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内心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育心理学强调:“最有实效的德育应该以对学生的高度尊重、适度要求、适时引导为前提,其中又以高度尊重为主要基础,只有高度尊重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此时的适度要求和适时引导才可能奏效。”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和潜能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爱,特别是学校老师的关爱和尊重。

去年的6月11日是初中毕业生毕业考试的第一天,当天考生要参加三个学科的考试,第一场考试是11:00结束,学生11:30左右用完中餐,下午两场考试直到17:40才能结束,这样从中餐到晚餐的间隔时间至少要6小时。学校考虑到学生到时可能会有些饿,为了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考试,发挥出水平,学校精心安排食堂员工为学生做了可口的包子,在下午第一场考试快结束时,热腾腾的包子被用专车送到考点学校。当考生走进休息室时,老师们将冒着热气的包子送到每一个考生手上,好多学生露出了笑容,有的女生一边吃着包子一边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学生们带着幸福,带着感激再次踏进考场。区区两只包子何以感动了学生?静心沉思,学校的这一小小举动正是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以生为本,尊重与呵护学生。

教师需要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求,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这样的德育才能深入人心,达到心与心的沟通与交融。

去年有段时间某班的学生情绪有些不稳定,班主任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知道再过一个星期,音乐老师就要退休了,他们很想为老师办一个欢送仪式。很多学生暗中准备小节目,一下课就凑在一起策划,他们的举动都瞒着老师,想给老师一个意外的惊喜。该班班主任知情后,对学生的做法表示赞同,特意腾出一节班队活动课,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他们的才情,并且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欢送仪式上,音乐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情不自禁地称赞学生们是一群有人情味的孩子。学生们了却这件心事后,又恢复了往日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此后,很多学生更加懂得感恩老师,感恩父母。试想,假如该班主任没有从学生的合理需求出发,因势利导地给学生提供倾诉爱师的机会,而是专制地扼杀学生的善意之举,那么,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音乐老师的感恩之情就会多些遗憾,师生之间也会少些真诚与感动。

二、德育要抓住时机,以一当百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重在实效。德育的效果不一定与花费的时间、教育的次数成正比,而在于寻求有利的教育时机,抓住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因势利导,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育的时机是经常出现的,却又是稍纵即逝的,这就要求教师能走近学生,用敏锐的眼睛、睿智的大脑去捕捉教育契机,适时的教育往往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我们学校把每年的9月定为“新生行为规范养成月”,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从新生步入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就要组织学习“学生规范养成”校本课程。如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根据新生第一次住校的实际情况,主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在这一个月中,每天在学生起床之后和就寝之前,班主任全程和学生在一起,从学生的饮食起居到卫生打扫,从就寝纪律到就餐规范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引导,让他们尽快地适应初中生活。多年的实践表明,教师抓住新生入学第一个月这一教育契机,下工夫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再如,我们学校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学校领导都会早早地站在校门口,这不仅仅是欢迎学生返校学习,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若发现有戴首饰、留长发的学生,就要求学生及时整改。这一举措紧紧抓住开学第一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教育,为学生仪容仪表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每个学期的开始或是结束,在每次质量调查之后,在每次集体活动之中……教育的契机常与我们不期而遇,此时,只要我们用心捕捉,并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就能取得不错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要抓住细节,以点带面

“细节决定成败。”德育需要我们从细小处着手规范学生的言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

2010年9月1日,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午饭后我和几位老师路过水池边,发现学生用餐浪费现象很严重,剩菜剩饭倒了满满的一大泔水桶。交谈中我了解到,学生乱倒剩饭菜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学校政教处和值周老师也是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进行教育,但每次都收效甚微。如何让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这引起了我的思索……第二天,学校为每个班级添置了一个小小的塑料桶并编上班号,要求每位学生将剩饭、剩菜倒在自己班级的小桶里,值周老师对各个班级倒掉的剩饭剩菜数量进行统计,并将结果及时公布。这一小小的举措,带来了欣喜的变化。从此以后,在班主任的教育引导下,学生打饭时都能做到“能吃多少打多少”的要求,自觉地将盘中的饭菜吃完,倒掉的剩饭剩菜大大减少,学生节约粮食意识明显增强。

小小细节,何以带来如此变化?原因在于以前全校学生将剩饭剩菜都倒在同一个泔水桶中,老师虽然发现学生严重的浪费现象,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但教育缺乏针对性,浪费严重的到底是哪几个班级?哪些学生?老师一时难以辨别,教育效果当然不佳。整改后,每班增添“一只桶”,学生将剩饭剩菜倒入所在班级的小桶里,对于每个班级学生的浪费情况,值周老师一目了然。而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可以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各班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效果就出来了。

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教师要从细节上多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从细节上多动脑,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从细节上多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抓住细节,抓实细节,往往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当然,德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用心去捕捉,静心去引导,真心去实践,学校德育一定能绽放出心灵交融的灿烂之花。

上一篇:在启迪中实现自我 下一篇:劳动的问题,根子在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