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24 06:55:18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研究

摘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示范院校建设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面临诸多挑战,要推进示范校有效建设必须把握建设原则,明确顶层设计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55-02

2010年12月,教育部制订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该文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加强领导,形成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根据工作需要,可评选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创业示范基地。于是,各省市地方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制订了实施文件,教育部门开展了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评选活动。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搜索:“创新创业教育”,发现全国各地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日益增多,中国知网显示自2001到2011年相关论文251篇,万方数据显示自2001至2014年相关研究论文4800篇;用相同方式搜索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研究情况分别是0篇、1篇。笔者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示范院校建设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现在各省份每年都在开展评选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活动,示范院校数量逐年上升,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有关文献资料和调研来看,我国众多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在发展思路和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炼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理念,但其中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理解不深、不全面,已有的理念相对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本质而言有失偏颇,以至建设层次不高,质量下滑,特色不显。本文从顶层设计的视域,结合相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推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又好又快发展。

1 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面临的挑战

可以说困难很多,问题不少,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问题。一些管理者和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模糊,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外乎开店面,加上集中培训,以至校内出现一大批不具备多少专业知识背景和科技水平的小店主;有的还认为搞创新创业教育是摆花架子,应时应景而已,长久不了;更有甚者觉得从事此项工作是不务正业,本末倒置,冲击课堂主渠道。

学生创业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很大,重就业意识,少创业理念。不少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不愿意到民营企业,更不愿自主创业。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普遍是: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模糊认定,如传统的依赖人际关系的思想扼杀了部分创新创业者的积极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与我们的预期有很大差距;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前景表现出悲观情绪。

(2)机制问题。多数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缺乏健全的专门组织机构,激励机制也未真正形成,工作规范有待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扶植力度不够,政府部门出台很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但现实中,这些政策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政策和法规,使得学生即使有创新创业的想法,也因与在社会和市场上已经打拼过的创业者站不到同一起跑线上而放弃,当然也与学生没有“用足”这些政策有关系。

(3)师资问题。尽管有关高校在人事部门的支持下已培养了一批专业创业培训师,但结构单一,尚不能满足大面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需求。

(4)资金问题。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是创新创业的一大障碍,在物价上涨,收入普遍不高的社会大背景下,创业融资的困难使许多怀抱创业梦想大学生只能望洋兴叹。

(5)场地问题。多数院校已建设大学生创业培训专用机房,或者是零星小店,但缺乏创业场地,尤其是中西部相当多的高职学校还没有建设大学生创业园。

2 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的原则

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需把握以下主要原则。

(1)高端战略性。就整个建设和改革而言,顶层设计内含着整体思路、基本方向等,示范校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大计的开拓性工作,其顶层设计者要从高端构想,为示范院校发展把握好方向;坚持高屋建瓴、系统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进一步统筹学校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凝聚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形成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2)整体系统性。我们在分析认识作为整体的、复杂的、开放的教育系统时,决不能离开对社会的研究,否则就会使我们对教育的认识片面化和简单化,就不能正确处理教育和社会的关系。示范校建设的顶层设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特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不可能仅仅是举办几次创新创业竞赛,或是开设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那么简单,它应当是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到专业设置,从课程安排到科技创新等系统工程。更不应囿于开网店、摆柜台或者种植、养殖等层面,而应延展到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风险投资的分析与预测、公司的管理和运营等诸多领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适宜的创业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3)先后次序性。顶层设计既要有通盘考虑也要有重点安排,既要有最终目标也要有阶段目标。各高校在申报或建设示范校的过程中,不能平均用力,遍地开花,应明确改革和建设先后次序和重点任务,通过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不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直至实现最终目标。

(4)缜密科学性。没有科学性,改革和建设顶层设计就失去了意义。科学的基本精神就是按规律办事。搞好改革和建设顶层设计,必须养成科学的思维,探索科学的方法,做一件事,善于抓住事物本质;做一类事,善于把握事物规律。设计者要通过刻苦学习、用心实践,不断提高掌握情况、分析事物,从全局和长远角度提出解决眼前紧迫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顶层设计发展路径。

3 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发展路径

3.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一是成立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副职任副组长,各院系党政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明确分工,切实加大人员、场地、经费投入,形成长效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办公室,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各院系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负责落实本院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每个层次都要有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是建立创业咨询公司或创新创业规划教研室。以现有创业专业师资为基础,建立一支由院内教师、校外创业专家相结合的专兼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他们主要是由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公关员、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高级工程师、设计师、营销专家、法律专家、政府人员等组成。主要给学生提供创业的相关信息以及创业实践过程中的专业指导。在学生创业实践中,还要聘请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创业学生进行创业训练和指导。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制度,制定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奖励暂行办法》、《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规定和制度。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政策措施、保障办法和奖惩制度,以形成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规范健康有序进行。从组织建设、政策制度、经费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逐步改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条件。

3.2 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一是推进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橱窗、展板和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设立创新创业论坛,举办励志创业“群英会”系列活动,邀请校内外创业专家、企业成功人士来校开设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使创新创业意识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质量,创新创业规划与研究机构可根据各系开展的毕业生创业、就业跟踪调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理论成果,编著创新创业教材,指导创业实践。

二是推进课程体系构建和专业教学改革。以创业促进学业,创业实践的过程是深化、拓展专业知识的过程;以学业促进创业,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创业,将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确保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能进教材、进课堂、进实训基地、进学生心中。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各班普遍开设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创造力理论与创新思维》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辅之以实例示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理论教育;鼓励专业教师和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教学内容,把创新创业感知渗透到教学过程,把创新创业理论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进而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培训的开展。建立大学生创业社团,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提供良好的演练平台。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展创业活动。在人事部门支持下,组织大学生参加“产生你的企业想法”的创业意识培训,大学生SYB培训。同时以模拟公司操作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模拟实训工作。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结合他们创业项目,从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到创办企业的运营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帮扶,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多角度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激发他们投身创业的兴趣和激情。

3.3 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一是发挥学校硬件优势,搭建创业平台。随着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各高校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实训大楼、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以及食堂餐厅等场地一应俱全,并配备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实训仪器与设备,为建设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开辟优越条件。对于条件欠缺的高校,按照从无到有,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俗后雅,先低后高原则,构建创业园运作模式,对入孵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场地、资金、技术、智力和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流程指导和跟踪服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有些高校实行专业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一体化建设,发挥基地的创业培训功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创业能力。

二是院校与市县大学生创业园合作,共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向初创企业的学生提供经营场地、项目对接、政策咨询等服务,让大学生在园区模拟创业,大力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招商引资,招企引智,建立校中厂。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引企入校,帮助大学生转化研究成果。吸引企业参与学校课题研究,聘请企业界人士担任创业团队实践指导老师等,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需求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实现真正的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合作共赢。

3.4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亮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制订了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制度文件,尤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各学校全体师生要凝心聚力,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不断打造创新创业示范校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11.

[2]聂高民,孙长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5.

[3]高文兵,黄伯云.大力推进我国高校高校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6.

[4]王丽,郭文.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222-223.

[5]任泽中,姚冠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顶层设计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3,(2):104-105.

[6]范志毅.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J].商业时代,2006,(35):7-8.

[7]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Z].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3).

[9]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N].人民日报, 2013-11-13(01).

上一篇:风险在美国 下一篇:服务行业预付款消费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