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搭建政务公开新平台

时间:2022-07-24 04:49:18

政务微博:搭建政务公开新平台

摘 要:从宜黄拆迁自焚、上海大火花祭,到微博打拐、郭美美炫富、7?23甬温动车追尾事故,微博强大的传播功效传递了一个信息—“围观改变中国”。伴随“微博问政”意识的推广普及,全国各地开设政务微博的机构和官员越来越多。其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得政府在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信息的覆盖面以及掌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等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目前,政务微博已经成为网络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成为政府部门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推动政务公开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政务微博;政务公开;信息;时效;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37-02

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这一年里诞生了全国首个部委微博,全国首个铁路局、司法局、省级团委微博等等。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个直辖市官方微博相继开通。政务微博的发展势不可挡,在新浪微博中,经过认证的政府和官员微博已经从年初的5000多个发展到目前的2万余个,覆盖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以新兴的社交媒体为平台,政务微博已逐渐成为政府机构快速便捷信息的传播平台,与群众网民进行交流沟通的互动空间,成为倾听民意、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增强信息公开的时效性

传统的传播方式,从发出信息至收到反馈,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从而产生滞后性,更会带来信息内容的衰减,而微博是以移动网站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网络随时跟人走,仅140字的小容量,使得信息的传达与接受十分快捷、及时,这就决定了政务微博向公众传播信息要讲求实效,第一时间抢占话语权。

(一)及时察觉矛盾端倪

政府可以通过微博搜索出公众关注的事件、察觉出现的矛盾端倪,通过舆论引导、疏导公众情绪,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和处理,将矛盾冲突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集体上访、非法集会、围堵政府机关等的突发。例如2009年在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因部分商户因对市场搬迁有意见,最后演变成阻断交通、打砸交通设施的,云南省政府立即开设了“微博云南”,在微博上与“粉丝”进行交流,对事件做及时的解说,让聚集的民意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宣泄途径,111个字信息的及时,产生了巨大的威力。同时,政府改变了先处置事态、后消息的习惯性套路,边做边说,变被动为主动,截堵了留言的传播,打消了群众的疑惑,推动事件处理向可控的方向发展。

(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微博信息分享具有快速的病毒性传播特性,信息分享具有爆炸性的特点,这就促使政府在处理事物中需要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响应时间,也对广大干部的应变能力、决断能力、工作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6月26日,南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进行微博。运用微博信息要注重时效性,对各类政务信息和涉及市民生活的公共信息,特别是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对于比较复杂的突发事件和持续发展的事件要尽量做到尽快,对于事件持续发展、事态复杂等情况可以采取速报现象、缓报原因,速报事态、慎报处置等方法有序有度地进行。

可以说,微博为政府开启了一个更好的沟通平台,政务微博的开通,实现了更多、更快的政情。

二、扩大信息公开的覆盖面

(一)微博数量的急剧扩张

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今年4月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中国大陆已开通政务微博的地区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28个省(自治区),共32个地区。涉及政府、公安、交通、司法、环保、质检监察、旅游、工商税务、招商等多个领域,几乎涵盖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的政府部门。政务微博呈现出的集群化、普及化、多样化趋势,使其开始成为政府新闻的一大新生力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在微博用户快速增长过程中,手机微博的表现突出,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

(二)裂变式的传播方式

微博的传播方式不是传统媒体的单向垄断性传播,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形式,而是一种新技术条件下的裂变传播,这种传播方式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例如,在甬温动车事故发生的当晚,一条“血液不足”的微博得到快速传播,不久,温州各大献血点就排起堵车的长龙,都是微博聚集起来等待献血的人群。

近5亿的网民早已不满足于从网上获取资讯,微博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转发功能,能很好的促使他们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微博中的信息传播除私信外,基本是一种公开的信息传递,用户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评论,并且可以转发到个人微博,一条信息随着微博用户“滚雪球”式转发,一传十、十传百,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这种层层转发的“蝴蝶效应”使得政务微博上的政府信息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得到更有效的监督,使得微博问政更加公开和透明,也将促使政府官员对民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快捷有效的处理。

三、提高信息公开的主动性

根据我国学者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解释,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会或约见个别记者,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2010年下半年起,从中央到省市级的党委职能部门开始全面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是一种自然化处理舆论源头的制度安排,是政府借助媒介平台向公众宣传政策、立场、观点,为公众提供信息,塑造良好形象,获取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上一篇: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认识田径运动价值 下一篇:网络英文报刊阅读引入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