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对精神科暴力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2-07-24 03:31:47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对精神科暴力行为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对精神科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7月1日起对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1.5年以上的17名护士,采用护士分层管理,弹性排班,根据护士不同能级,将护士分为N1~N4四个层级,制定各层级护士岗位职责,采取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比较护士分层管理前后6个月暴力行为发生率。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分层管理; 精神科; 暴力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059-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n the violent behavior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Method:Since July 1,2015,obtained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of nurses,17 nurses working in psychiatric clinical nursing work for more than 1.5 years,used the 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flexible scheduling,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nurses,nurs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of N1-N4,the development of each level of nurses job responsibilities,took the fla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s a whole nursing work mode, and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violent behavior of nurses in the 6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agement.Resul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rse stratified management,the incidence of violent behavio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tratified management; Psychiatry department; Viol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Xiamen Xianyue Hospital,Xiamen 361012,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22.030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为突出,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1]。及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是精神科护理的首要工作,更是精神科护理的难点之一。据调查,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群的10倍。有研究发现在精神病患者的攻击对象中,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员占首位,而护士所占的比例最高[2]。笔者所在科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进行根源分析,其中,患者因素、工作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所占比例最大。而工作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是护理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护理人员的分层次使用是适应现阶段护理管理的一种重要模式[3]。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笔者所在科是中西结合科封闭式病房,收治的是男性精神病患者。通过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开放床位50张,共有17名护士,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9名;本科学历6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5名;性别:男护士2名,女护士15名;年龄分布:20~30岁12名,30~40岁3名,40岁以上2名,平均年龄27.3岁。精神科工作时间:其中25年以上者1名,16~25年者1名,6~15年者4名,5年以下者11名。

1.2 方法

1.2.1 确定层级 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工作能力,按照笔者所在医院制定的护士分层使用标准,考核岗位胜任能力、专科实践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完成任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全局观念、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等,经过医院及科室两级考核后评定为N4护士1名,N3护士6名,N2护士5名,N1护士5名。

1.2.2 实施分层培训及考核 根据不同层次制定各自的培训方案,护理部及科室负责培训计划的实施。N1护士主要培训三基技能、应急能力、精神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患者沟通技巧等。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60学时。N2护士着重于精神专科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提高,中医各项物理治疗操作技术,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40学时。N3护士培训主要以教学、科研能力、风险评估及防范能力为主,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30学时[4]。护士长每日晨会进行提问,每月组织理论和/或操作技能考试,护理部定期组织抽考,成绩计入绩效考核。

1.2.3 工作模式 采取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将16名护士分为两组,设2名责任组长,责任组长不参与值夜班,以保证患者治疗、护理的连续性。组长经过竞争上岗,每3个月考核1次。每组由不同层级护士组成,每名护士包干4~5位患者,负责所包干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工作。N3护士负责急危重患者、护理技术难度大的患者。N2护士负责较重患者,N1护士负责较轻患者[4]。绩效与层级挂钩。

1.2.4 排班方法 按照护士分层使用的方法弹性排班。采用APN排班,各班次保证双岗制,强弱搭配。每天安排备班,备班在家休息,24 h手机畅通,随时调配。A班工作时间为08∶00-15∶00,P班为15∶00-22∶00,N班为22∶00-08∶00,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办公班护士上正常班,工作时间为

08∶00-12∶00,14∶30-17∶30。

1.2.5 不良事件的上报 笔者所在医院制定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采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各个班次发生不良事件直接用自己的工号在护理管理系统按照不良事件的种类、内容、原因分析、事件后果、整改措施等方面进行填报。护士长每天对管理系统进行查看,防止漏报、错报,并在1周内组织全科工作人员对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每月统计不良事件数,计算每月不良事件、暴力行为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实施分层管理后6个月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较实施分层管理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预防精神科暴力行为起到关键作用

笔者所在科收治的是急性重性精神病患者,床位与护士比达到1∶0.34,与卫生部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1∶0.35很接近[5]。这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护理工作是分不开的。护理管理者要结合精神专科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科学合理排班、弹性排班,以保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护理安全。同时还要在充分考虑人力成本的基础上探索如何使护理工作达到最大的效益[6]。

3.2 分层管理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降低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风险

表1结果显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下降(P

3.3 分层管理提高护士的竞争意识及学习热情,消除职业倦怠

护士分层次使用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责任组长实施动态考核,3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轮换1次。鼓励N3以上护士竞争责任组长,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激励了护士的学习意识,提高了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感和荣誉感。

3.4 分层管理对培养人才,对调动各层次护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起积极的作用

分层管理拓展了护士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为专科护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责任组长经过竞争上岗,这一举措刺激了护士的学习意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增强了职业荣誉感,提高了对职业的热爱。分层管理模式由护士长全面负责护理人员的教学及护理质量监控,组长配合护士长负责本组护理人员的专科技能培训及考核工作,重点突出临床技能、专科护理、教学、沟通协调能力,同时承担护理业务指导和护理管理工作。临床护理技能是护理管理者取得下属信任的基础,是衡量护理管理者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9-10]。通过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了组长的专科技能、操作能力、教学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暴力行为是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指标之一,通过分层管理,有效降低精神科病房暴力行为发生率,同时锻炼了组长,为笔者所在医院培养了一批护理骨干及临床教学师资,有3名组长成为福建医科大学及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护理教师,1名组长参加2014年全国精神卫生专科护士培训班,取得全国理论第二名的好成绩,护理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为培养临床护理专家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管理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2]陈维梅.关于暴力行为的理论与对策[J].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1990,6(17):139.

[3]卜方,陈华荣,陆根兰.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模式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7,22(2):52-54.

[4]林莉莉.临床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与评价[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5):463-464.

[5]卫生部医管司指导.中国医院协会主编: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6]张洪君,苏春燕,周玉浩,等.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399-401.

[7]侯安营,田梅,刘杰,等.不同年资护士应对精神科暴力行为能力的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140-141.

[8]刘杰,侯安营,田梅,等.河北省精神科护士应对精神科暴力技能培训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33-35.

[9]袁涛.综合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分层次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4,28(4C):1507-1508.

[10]岳树锦,成翼娟.护理管理者领导技能需求的测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07-609.

上一篇:填志愿,“浪费”几分又何妨? 下一篇:统筹布局,扬鞭策马闯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