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施工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7-24 12:02:43

浅谈工程施工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摘要 : 结合自己的施工经验,对工程施工工程施工中常发生的问题做了较充分的论述,并且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垫块,连接,措施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himself, and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often took place the more fully discussed, and the objective analysis.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pacers, link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528.5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钢筋混泥土结构中梁、板、柱、墙垫块的问题

垫块问题是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最简单的问题,但却常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因此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如露筋、现浇板开裂、承载力下降等)却不能忽视,它对建筑物的安全度及耐久性有直接影响。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既有用自己混凝土垫块的,也有用大理石、花岗岩垫块的,还有用碎石垫块和短钢筋垫块的。自制混凝土垫块多半制作粗糙--强度不高,厚薄不一。强度不高导致易碎,厚薄不一导致保护层厚度不均匀,因未带扎丝而固定不牢导致垫块滑动或掉落。大理石、花岗岩垫块用在梁底、板底效果还可以,但柱、墙、梁侧面不便固定。不少施工单位在大梁底部采用钢筋作垫块(或配合混凝土、大理石及花岗岩垫块使用),理由是梁太重,其它垫块易碎。采用钢筋作垫块的弊病是钢筋直接接触模版,造成垫块钢筋没有保护层,遇潮湿和腐蚀环境易从钢筋垫块处开始锈蚀并最终锈蚀梁底部钢筋,从而影响房屋的整体结构安全。碎石垫块就更无法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了。现浇板双层筋间距通常采用钢筋制作的支墩控制(基本未使用混凝土高垫块),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一是不易固定,二是踩踏和浇捣混泥土易滑动,三是施工单位常常未仔细推算支墩高度,从而导致双层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误差。再一个是常常被施工单位忽视的垫块位置和密度问题。在工程实体中,第一道垫块距墙底和墙端的距离通常都远远超出150-200mm。梁多层主筋间短钢筋垫铁问题,当梁的上部和下部钢筋为双层或多层主筋时,在各层主筋间需放置短钢筋垫铁以保证设计规定的间距。但在实际施工中,双层或多层主筋间短钢筋垫铁的设置却常常不合理,未从钢筋自由端500mm范围内开始向中间设置,难以保证设计规定的各层主筋层间间距,从而影响梁的承载能力。垫块的密度同样关系到钢筋的定位是否准确问题。但在实际施工中,多数垫块的密度远远达不到规范要求,而且垫块的排列极为随意,没有任何规律和章法可言。从实体检测结果来看,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情况极不理想,其别以现浇板上层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尤为严重。

二、孔桩填芯混凝土不加串筒及桩底下水问题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采用人工孔桩较为普遍,而孔桩深度通常比较深,十来米司空见惯。但孔桩填芯混凝土却存在一个普遍的质量问题:浇注填芯混凝土不加设串筒。规范规定,深度超过三米的孔桩浇注填芯混泥土时应加设串筒,且串筒距浇注平面高度为300-500mm。不加串筒浇注填芯混凝土,造成桩身混凝土离析及分段或局部混凝土级配不均匀现象,从而影响桩身混凝土质量。再就是未重视孔桩地下水对填芯混泥土的影响。当孔桩地下水较大时,如未搞好降水措施,则在浇注填芯混凝土时,因浇注速度慢于桩底地下水渗流速度,地下水压力大于混凝土自重压力,导致混凝土呈漂浮状态,浆水随水位上升,骨料下沉,从而造成混凝土离析。在降水措施中,较有效的办法是挖专用积水桩(既积水井)。积水桩较所有孔桩深,通过抽取积水桩地下水以达到降水目的。

三、砖混结构工程外墙渗漏

在砖砌体施工中,真正做到砂浆饱满的工程很少,而存在竖缝砂浆不饱满、干砖砌筑造成砂浆与砌体黏结不牢、脚手架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严密的情况却很多,这些质量缺陷为外墙渗透留下了较大隐患。在外墙面砖方面,通过查证和观察数个工程的施工发现,无论是条砖还是方砖。工人在黏贴时根本就不能保证砂浆的饱和度,上墙后一般都是砖的中部饱满,四角及边缘则空隙严重,勾缝时又未将砂浆压入使其嵌填密实,加之不少工程勾缝也粗糙,留下一些或大或小的缝隙和空隙,雨水渗入后极易渗入内墙造成渗漏。另一个原因通常是女儿墙根部变形开裂:女儿墙在此部位最为薄弱,因屋面空心板安装后,女儿墙与下部墙体仅为120墙连接,加之其上部又无重载约束,在屋面因温度应力变形时此部位发生破坏,于相应泛水处(内侧)和外墙处产生一水平裂缝,雨水由此浸入造成内墙渗漏。此问题的防治一是需要提高外墙面砖的施工水平,二是需对容易造成开裂的女儿墙根部从设计上进行完善。

四、外墙面砖脱落

墙面砖脱落的问题经常见诸于新闻媒介、街谈巷语以及质量投诉中,其中不少还造成伤人伤车事件。上面已谈到外墙面砖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其中尤以屋面女儿墙外侧顶线砖、凸出外墙的装饰线条、窗洞及梯间洞口周边、阳台等部位存在空鼓、干缝、勾缝粗糙等质量通病尤为严重,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特别在冬季雨水浸入受冻融循环而破坏后,面砖脱落也就在所难免了。通过对工程实体的查看得知,不少工程外墙面砖即使从外观上看不出什么质量缺陷,即其排列合理、色泽一致、接缝平直光滑、阳角穿尖碰角、勾缝连续密实等,但一旦将水平缝、竖缝及阳角处打开即会发现,水平和竖向灰缝两侧及阳角缝对应处空得厉害,严重者空气在里面都可以流通。

五、构造连接不可靠

应该说,这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在砖混、框混结构类工程中,其构造连接点很多,而且也都很重要。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女儿墙、阳台、梯间栏板与墙或柱无可靠连接。

构造柱与墙无可靠连接。

框架填充墙与柱无可靠连接。

砖砌体直槎处墙体无可靠连接。

六、结束语

以上几类无可靠连接的后果是人为造成了砖砌体同缝,不仅导致了结合部墙体开裂,也给工程留下了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由此导致的质量投诉甚至安全事故的例子也不少。要想杜绝此类质量通病,一是施工方须向相关班组做好技术交底,二是施工方质量管理人员须查落实情况,三是构造连接处隐蔽前施工方需通知相关部门检查,以做到万无一失。

上一篇:建筑工程中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技... 下一篇:建筑外墙FTC自调温相变节能材料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