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思考

时间:2022-07-23 11:10:41

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思考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辨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一系列的解释。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知识的获得是学生与外部环境交相作用中自行建构的结果而不是被动灌输的结果。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也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探究性学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体验,注重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按照新课程内容的要求,探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问题、选取专题,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方案;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能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应体现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问题性等特点。

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要从学科领域辐射到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探究专题的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也可以跨学科;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偏重于实践活动,也可以偏重于思辩活动;既可以是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也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环境系统是复杂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涉及到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跨学科的探究,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探究性学习要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从而具有社会性特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取专题内容要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要提供学生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愉悦的途径与机会。如通过实验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等;探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选取的探究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有文献探究型、实验探究型、调查探究型、讨论探究型等。

所谓文献探究型一般是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者网上资料,可以对某一对象进行描述、判断与解释;也可以对有关反应规律、反应机理或反应条件进行探究等。例如:在学习物质分类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到图书馆去了解书籍的分类方式、到超市去了解物品的分类方式等,把学生在课后了解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使学生了解物质分类的重要性,易于学生进行学习。

所谓实验探究型主要是探究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现;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和改进;以及实验手段和方法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探究等等。例如:在Cu与稀HNO3实验的教学中,为了明显的观察到NO无色气体,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改进实验:取一个U型管,在合适的橡皮塞上扎入一根螺旋状的铜条塞在U型管一端,往U型管的另一端加入稀HNO3, 至 U型管的左侧完全淹没铜丝.可观察到在铜丝附近有一段无色气体柱.U行管左侧产生液面下降,产生蓝色液体.U型管右侧液面上升,这种新鲜的现象就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所谓调查探究型是指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再通过整理、分类、综合和分析,从而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探究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食品添加剂时,让学生调查经常食用的食品、饮料中的食品添加剂,按照它们的作用对它们进行分类,了解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再让学生搜集最近在新闻、报纸上报道的食品烂用食品添加剂的事件,使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害。

所谓讨论探究型一般是指学习小组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兼有上述几种探究。在目前试行阶段,一般的探究性学习都可采用这种类型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能促使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和组织者,最贴近学生,使教师处于一个最佳的探究位置。教师探究对教师意味着确信自己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他们的实践。采取探究的态度能够从一个否认个人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制度中把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探究者。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和主体,不是改革的对象和别人成果的消费者。从这层意义上说,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要使教育改革得以实施,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发展,是教师成为研究者。从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来看,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探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要特别关注与人类共存、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人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从探究学习的目标来看,教师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必须具备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必须具备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正确评价能力。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来看,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和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探究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探究活动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探究积极性。对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创设条件帮助调整探究计划。教师必须具备乐于奉献、关爱学生博怀。从探究性学习的功能来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具备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有效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必须遵循学生的思路,不要用自己的思路影响或改变学生的思路。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体验,养成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搜集和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也使教师变成研究者从而促进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因此,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基本方式,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个性、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宗旨的探究性学习将越来越来完善。

上一篇:弹奏班级管理的新乐章 下一篇:心灵的对话,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