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啃老族”现象的对策

时间:2022-07-23 10:48:27

[摘 要] “啃老族”作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和结构变迁下出现的一类特殊的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在当代激烈碰撞的社会产物,同时给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现在逐步演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谐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共同加以关注和引导。

[关键词] 啃老;社会保障;社会文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107

[中图分类号] G9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221- 02

“啃老族”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和社会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现象的出现,已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已经上升为了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并且成为了一种危害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但是社会各界并没有重视该类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家庭教育方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分析针对“啃老族”现象的策略。

1 改革教育方式,加强就业指导

学校教育应该做到“立人、立德、立心、求知”四项并举。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好心态面对社会中激烈的竞争等。还要了解一下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2 转变家庭教育方式,给子女“心理断乳”

家长应及早转变溺爱的教育手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时切断亲子之间的“心理脐带”,注重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富有责任感,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职能发挥,进行综合治理

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出资成立专业机构,对该群体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就业;社会也可以成立相关机构对“啃老族”做心理方面的工作,调整良好的就业心态,鼓励他们就业,大力宣传网络技术的危害性;同时还可以建议NEET族自主创业。同时改变用人单位那种盲目的心理,应该结合社会上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消除歧视现象。

4 转变自身就业观念,合理调整期望值

该群体应转变自身思想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性择业观,勇敢面对社会中的竞争,到社会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1 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

啃老群体的父母,国家根据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依据其缴纳保险的年限及数额,对其足额发放属于他们自己的保险津贴,以满足消费的需要;对于失业人群而言,有关单位应根据其缴费年限和比例及津贴给付期限,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满足其消费需要。

5.2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5.2.1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

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17 条规定:“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开始缴存住房公积金”,“单位新调入的职工从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日起缴存住房公积金”。第18 条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 第19 条规定:“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由所在单位每月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各个企业应按规定执行,这样就有利于上述“啃老”群体在住房方面的保障。

5.2.2 提高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

大力宣传住房公积金的重要意义,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缴存公积金的自觉性,尽快解决公积金应建未建、应缴不缴的现象,充分维护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根据我国具体的国情,制定合理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并强调用人单位按时为员工缴纳该资金,并且按照《条例》规定,公积金缴纳率最低不能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努力使高中低不同收入的人群都能够平等的享受到该基金所带来的利益。

5.2.3 明确职责,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改革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分设机构,成立资金运作部门,使其单独进行运作。建立科学的资金运作机制,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使用,因为与之相伴有风险问题的存在,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保证住房公积金的安全性和专项使用性,另外还要与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以促进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5.2.4 提高该资金的使用效率,改革运营模式

职工和职工单位缴纳的公积金都归职工个人所有,该资金用于发放贷款和购买国债,投资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及其他与住房有关的公益保障方面的增值收益也应归职工个人所有。这样,啃老群体就有了一些住房保障,有了一些积蓄。

我国应该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障“啃老族”群体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庞大政策工程,是现代社会能够安全运行的最为重要的保障机制,它要求其内部的各子系统和各个具体的保障项目协调发展,从整体上共同推进。否则,就会使社会保障体系效率降低,或者会出现漏洞,甚至运转失灵。而住房公积金制度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养老、失业、医疗等其它社会保障制度一样,解决的是人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问题,寻求的是人们的生活安定和生活保障。这就要求我国建立一个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及住房公积金在内的完整的制度体系。若没有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人们的住房问题就得不到很好得解决,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并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目的是使该类群体不再依靠拥有着社会保障的父母生存,而是凭借自己独立的经济实力和本属于自己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生活,父母并不能管我们一辈子,他们将我们养大已经不容易了,也已经付出了许多,是时候该得到回报了,因此,应该依靠自己的能力回报他们,并让他们拿着属于自己的养老金等安享晚年。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杭生,李强,李路路,等.社会学概论[M].第 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健.大学毕业生 “啃老” 现象原因透视[J].新余高专学报,2006,11(10):92-93.

[3]朱国宏,桂勇. 经济社会学导论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费微.我国 “啃老族” 问题的社会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吴宗福.我国啃老族现象分析及对策思考 [J].青年科学,2009(8): 135.

上一篇:企业税收成本分析 下一篇:乡约辽宁凌源给东北蜂蜜哥说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