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考

时间:2022-07-23 09:51:28

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增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是我们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当前,网络舆论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一系列网络舆论监督的事件引起政府以及民众的关注。本文从舆论一律又不一律的角度阐释当下网络舆论发展中的种种现象并探究其原因,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发展的新特点

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主要是指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并且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我们应该对网络舆论监督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对网络舆论监督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各项制度,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新平台。

1. 网络舆论监督的范围更广。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延伸了传播范围,使得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更加广泛,在监督范围的广泛性方面显著强于传统的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提供的用于舆论监督的媒介资源不仅廉价易得,平台广阔畅通,而且几乎是用之不竭的。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这就为广大普通民众参与舆论监督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网络舆论监督的客体即被监督对象具有广泛性,网络舆论监督将整个社会都纳入自己的监督视野。包括国家机关的各级工作人员、涉及公共事物和公共利益的组织和个人、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和机制,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道德现象等都属于监督的范围。由于网络舆论监督主客体的广泛性,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对众多事件进行大规模的讨论、批评和建议,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

2. 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更高。互联网是一个公共的论坛,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可以在这里直抒己见,相互交流,这不仅扩大了舆论参与的主体,也增强了舆论监督的有效性。网络舆论监督的平台已经不限于民间自发创建的网站,还包括一些传统网站设立的评论栏目。

3. 网络舆论的监督方式更灵活。网络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的飞跃,带来了传播技术的解放,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生动性和传播方式的灵活性。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舆论监督报道更为形象、直观、立体化,增强了感染力和影响力。不仅如此,它还使公众能够更有效、快捷地整合信息,让舆论监督有声有色,灵活凸显。

4. 网络舆论监督的信息交互更充分。网络媒体的传播是交互的。这种交互性表现在,一方面受众在网络上可以自行选择新闻传播的内容,具有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网络媒体通过开设电子论坛、公布电子邮件、网上民意调查、设置讨论等手段,提供交流批评的场所,使受众能直接参与新闻报道,自由方便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实现传受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二、舆论一律:不过时但要把握尺度

把“只许反动分子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的这种政策形象地叫做“舆论一律”。在网络舆论繁荣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网络空间的舆论也关系到国家的各项事务,特别是针对政府机关的相关舆论,有着特殊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特别是西方自由思想的传播,有人认为在网络自由发展的今天“舆论一律”可以不要了。的确,舆论一律是在特殊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下提出的。上世纪50年代面临着种种反革命势力围攻新生政权,社会舆论复杂,如若任其发展,不利于国家大局的稳定,因此,对于反革命势力必须严加管理,特别是在舆论方面也要加强管控。

“舆论一律”过程中要把握好度。网络舆论的飞速发展,增加了我们判断各种复杂局面和势力的困难。对于网络舆论我们一方面要严加控制,同时,应该分清敌我,对于那些别有用心者,必须通过舆论控制,制止他们的危害行为。对于那些目的单纯并没有恶意的种种言论,我们要采取接纳的态度,不能一棍子打死。如新疆七·五事件的源头就是在网络上非法言论,聚集不法分子,被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利益的人利用,最终酿成了惨剧。因此,必须继续坚持“舆论一律”原则,从而更好地适应网络舆论发展的新形势,分清敌我,把握好分寸,对于不法分子给予严厉管制,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对于民众的合法呼声也要予以保护和重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新功能。

三、舆论不一律:充分保障老百姓权利

在人民内部,我们主张实行舆论不一律的方针。所谓不一律“就是批评的自由,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自由,宣传有神论和宣传无神论的自由,就是允许先进的人们和落后的人们自由利用我们的报纸、刊物、讲坛等等去竞赛,以期由先进的人们以民主和说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后的人们,克服落后的思想和制度”①。

“舆论不一律”充分体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于民众舆论的重视以及言论自由权利的保障。把这种舆论不一律的方针又称作“放”的方针。所谓“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大家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不怕错误的议论,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

不管是建国初期的特殊年代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舆论不一律”方针都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政策,特别是在文艺和学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任部长的陆定一就号召“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技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②。

在网络舆论盛行的今天,舆论不一律方针更应该得到切实遵循。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民众发表各种言论、抒感提供了新的便捷渠道,这种新方式可以调动民众积极性,也可以使各种意见观点得到公开表达,能够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得到保障。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网络舆论监督的开展,地方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拆迁一类的社会事件得以披露进而得到处理和解决。对于时下盛行的网络反腐,国家监察部部长、中纪委副书记、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在“两会”期间说:“对网络的举报、监督,我们非常重视,而且非常充分地肯定它的积极作用,这是老百姓能够参与反腐败的重要渠道,也是行使话语权,监督权的重要表现。”③近年来通过网络曝出的一系列腐败案件得到响应和进一步依法处理,充分显示了网络舆论特有的监督功能。广大网民对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也给与充分认可,通过这一新平台的使用,民众的自由言论以及监督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在网络舆论推进过程中如何充分保障老百姓敢于说真话的权利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舆论不一律”要求大家敢于讲真话,敢于批评,敢于提意见。通过“不一律”,可以听取老百姓的心声,使各种言论相互交锋,最终形成生动活泼的有利于全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在网络舆论盛行的当下,并不是所有的人说的话都是真话,而说真话的权利也未必得到了百分之百的维护和保障。因此,所谓舆论不一律,并不是放手让群众自行发表各种观点和意见,针对网络舆论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监管,使民众在网络上真正可以做到敢说真话,敢于批评,同时,各种企图利用网络舆论破坏社会稳定、造谣生事的不法分子也应该及时得到制止和惩治。

注释:

① :《驳“舆论一律”》,《毛泽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57页。

② 陆定一文集编辑组:《陆定一文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页。

③ 马馼:《领导干部报告事项有新增内容》,《中国日报》2010年3月12日。

上一篇:提升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的几点构想 下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