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7-23 05:59:02

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出血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于笔者所在医院行阴道分娩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干预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干预性护理; 产妇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12-02

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显示,导致孕产妇围产期死亡的一大原因就是产后出血,其为产科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 h内产妇失血量在400 ml以上,或者24 h内阴道出血量在500 ml以上[1]。加强对孕产妇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并能极大降低产后出血率,保证母婴平安。笔者所在医院对产妇实施了干预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初产妇,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5.6±3.2)岁,平均孕周(39.5±0.7)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26.3±3.4)岁,平均孕周(39.6±0.9)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宣传教育 孕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并向孕妇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相关情况,使她们对医院放心。建立记好的医护患关系。同时,耐心地向孕妇及其家属介绍分娩的相关常识,以消除孕妇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

1.2.2 产程护理 根据产程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1)第一产程:潜伏期指导产妇应用自我帮助方法,宫缩间歇时尽可能放松休息。保持情绪松弛和平静[2]。转移对宫缩的注意力,宫缩间歇时多活动,宫缩时采取自己感觉舒适的,利用呼吸放松技巧。进食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每1~2 h提醒产妇排尿1次。保持膀胱空虚。活跃期,助产士全程陪护,使产妇具有安全感。密切关注产妇及胎儿的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宫口扩张程度、宫缩及胎先露等,当察觉产程延长应立即进行处理。如有必要应使用镇静剂,让产妇保存体力[3]。对不能自行排尿者,给予导尿,使产妇的膀胱排空,从而有利于子宫收缩。同时指导产妇不要过早用力,避免损伤软产道。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 U子宫体肌内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2)第二产程:针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产妇,应建立静脉通路,并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密切注意产妇的膀胱,发现膀胱开始充盈后,便可进行导尿[1]。在此过程中,应保护好产妇会阴[4]。另外,为防止胎儿娩出过快,必须合理选择切开会阴的时机与指征。(3)第三产程:严格掌握胎盘剥离征,及时娩出胎盘,以免胎盘在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帮助产妇按摩子宫。针对存在危险症状的产妇,可让其服药,避免引起出血。

1.2.3 产后护理 产妇在产后2 h内极易出现产后出血现象。因此,必须做好这段时间的护理工作。高度重视对产妇的监护工作,并做好保暖措施,指导其合理饮食。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并指导产妇正确行母乳喂养[5]。

1.3 诊断标准

临床上一般通过容积法、面积法及称重法来确定出血量[6]。产妇在24 h内出血量较大,超过500 ml时即可认定为产后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产后2、24 h观察两组的出血情况,观察组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后出血属于分娩时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若产后出血量过多,则可能到休克,如果救治不及时,产妇的生命将十分危险。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宫缩出现异常。由于产程延长、镇静与物的用量不当、产妇耗尽精力、产妇原有一些合并性疾病,从而导致子宫无法正常收缩。因此遍布于宫壁上的血窦无法及时关闭,或者不能全部关闭[7]。(2)产道。在分娩过程中会引起产道损伤,这也属于引起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3)胎盘。如果部分胎盘组织滞留在子宫内便会引起子宫收缩不正常。(4)其他因素。产妇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常规护理一般不够及时、灵活,也易轻视产妇的心理需求。因此产妇容易有不良情绪,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较低,无形中增加了产后出血的诱因。而干预性护理措施,提倡以产妇为中心,在基础护理的同时,重视产妇的身心护理。产前做好心理护理,并对产妇实施综合评估,让产妇了解不良情绪的严重后果,并学会有关分娩常识。向产妇及其家属发放宣传手册,加强营养知识、孕期心理方面的宣教工作,让产妇主动配合护理工作[8]。同时,产妇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产,从而减少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的风险性。加强产时护理,对产妇给予正确指导,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宫缩异常、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等。这样才能进一步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做好产后护理,随时关注产妇情况,对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及时处理。其中产后2 h属于产后出血的高发时段,也属于护理的关键时期。因此,要隔15~30 min按压宫底,以了解宫缩、阴道流血与膀胱充盈等情况,会阴与阴道是否血肿。并且要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帮助进食,耐心倾听主诉,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果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应马上构建至少两条静脉通路,并及时找出出血原因,抓紧时间配合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在此过程中要准确收集、测量具体的出血量。结合产妇出血量、尿量及其身体状况,实施补液、输血等抢救措施。关键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即早期、迅速、充足补液,从而补充血容量,降低出血量[9]。另外,要随时关注产妇的相关生命体征,神志情况、实际尿量等。并做好保暖,及时进食,给予吸氧,从而避免出现失血性休克,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同时,指导产妇正确开展母乳喂养。协助早吸吮,这有助于母婴间的情感交流,让产妇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由于身体疲劳、精神紧张而引起的产后出血。另外,婴儿吸吮,能够刺激脑垂体分泌缩宫素,有利于子宫收缩。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38.9%,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仅为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许培丽,宋庭和.110例产后出血的分析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121-122.

[2]陈尚轩.探讨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1-52.

[3]程战水.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86-87.

[4]李顺芝.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出血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43-44.

[5]董俊贤.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2):125.

[6]楚静霞.产后出血的防治和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78-79.

[7]庞娟,庞仕.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14-115.

[8]陈万玲.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53-54.

[9]邹伦英,席婷,黄英,等.100例产后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55-56.

(收稿日期:2014-02-09) (编辑:韩珊珊)

上一篇:护理人员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下一篇:聚氨酯凝胶头圈在预防小儿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