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人物评传写考场作文

时间:2022-07-23 05:55:47

借人物评传写考场作文

[名师精讲]

高中生在平时阅读中“结识”了许多高尚的人、卓越的人,他们的人格操守、业绩成就令人景仰。如果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就能领略到真正的善良、公正、执著、奉献……而选写人物评传,正是作者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理想方式。

人物评传在内容上包括两部分――传与评。所谓“传”,即记录人物的人生经历:所谓“评”,即运用议论的方式对人物进行评价。借以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写作时应注意:

一、“传”,可略写经历,但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物评传与人物传记的写作目的有所不同。人物评传虽然是从人物生平落笔,但关键处在于对人物的评价。因此,在叙述生平事迹时应抓住写作对象性格、命运方面的主要特点,合理裁剪,突出重点,以作为评价的基础,进而凸显文章主旨。请看2009年安徽考生《不朽的昭君》一文(所考题目为新材料作文“弯道超越”)“传”的部分:

或许是上天的无意安排,或许是上天有意要考验你,让你出生在群山万壑之中。那,又何妨?你天生丽质、智慧过人,琴棋书画,样样学,样样通,为的就是要不同凡人,为的就是拐好人生的每一弯道。于是,我们看到绝世才貌的你,小小年龄就美名远扬。

……

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不知不觉,浩浩荡荡的和亲队伍已驶入塞外,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怀心中澎湃。凛冽的寒风吹乱了你的秀发,更吹乱了你绵长的思绪。抱起心爱的琵琶,一曲离别思念之歌悠远响起。大雁低飞,聆听你的心语;明月高照。送别你的离去。诗人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来写你。我想你不会是这样的,除去淡淡的离别之苦。更多的则是会心一笑,因为你看到了“城门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的美好场景。

塞外的风不再凛冽,征夫不再抱怨,怨妇不再流泪,他们破涕而笑,无数的家庭结束了不眠之夜。塞外的草长得更茂盛,羊群长得更加肥壮,塞外的天更高,大雁飞得更高,叫得更响……

作者写昭君“智慧过人”,突出她出塞和亲后“除去淡淡的离别之苦,更多的则是会心一笑”,其联想丰富自然,内容别开生面,意境凄美动人,广阔的历史背景中一道道绚丽的风景任我们去体验,去感悟――这就符合人物评传的基本特点。当然,有时还可恰当引用人物有特点的语言,真实细腻地表现其内心世界。

二、“评”,力求语言精当,有个性化的思考,并善于扣题。确保作文符合题意

在人物评传中,“评”是对“传”的深化,“评”与“传”要做到有机结合。为此,在选择典型的材料,通过叙述、描写揭示传主特有风貌的基础上,应依据其言行事迹,对他(或她)的精神品质、思想性格作出恰如其分又不落俗套的分析、评价。“评”在表达方式上属于议论。所以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等方法都可灵活运用。请看《不朽的昭君》“评”的部分的节选:

当别人还在家中研习女红的时候,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一个弯口:登上雕花龙风船,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来到长安。

当别人争先贿赂画工毛延寿时,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二个弯口:绝不贿赂画工,保持自己特立独行的禀性。尽管画布上的你,平添了几颗黑痣。

面对和亲,当后宫嫔妃争相躲避时,你又一次拐出了人生第三个弯道:挺身而出,甘愿充当和亲的使者。

三个弯道,三次超越,你已将同时期、同时代的女子远远甩在了身后:三个弯道,三次超越,你的人生已达到了新境界。

……

昭君,你用智慧拐好了自己的人生,更拐好了大汉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与安宁。

美哉,那绝世的容貌;惊哉,那柔弱的双肩竟能扛住一个王朝的兴旺。

文章围绕材料中的“弯道超越”,紧承昭君事迹直抒己见(“三个弯道,三次超越,你的人生已达到了新境界”“惊哉,那柔弱的双肩竟能扛住一个王朝的兴旺”),强调她具有抓住历史机遇的超凡能力,走好了人生中几个重要的关键点,议论深刻,掷地有声。全文扣题准确巧妙,行文张弛有度,充分展现出语言表达的文采和文化积淀的厚实。

三、可适当融入作者自身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能更好地感染读者

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是人物评传的重要特点。作为一篇评传,自然要讲究客观公正,但不等于说字里行间就不需要融入作者的深情。梁启超先生提倡的“笔锋常带情感”,理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下面一段文字就是范例:

先生一生,唯“颠沛”二宇也。政见不得赏,于中原几无立足之地。仕途蹭蹬,遮遭贬谪,九死投荒。经世之才,竞无由施展。中年有丧妻之痛,十年生死,阴阳永隔。其中悲凉种种,直令英雄沾襟,壮士扼腕。

……

东坡,千年前之人也,千年后其言其行竟仍有可借鉴处,盖因其奋发豁达之志,虽时光何能掩其光彩!吾辈若能从中习得一二,用以应对人生路上之荆棘,定然受益无穷。然则此纪念东坡先生之文目的亦已达到。读者明察,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此文盖为此类也。

薄酒一杯,纪念先生之精神,尤能启发令人,先生泉下有知,亦必笑矣。(引自2005年广东考生的《东坡奠》,所考话题为“纪念”)

上一篇:生命如花,善待生命 下一篇:异国他乡,燃烧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