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我我想……”

时间:2022-07-23 03:21:42

“老师,我我我想……”

“下课了,下课了。”学生活蹦乱跳地跑出了教室,看着他们那纯真的笑脸,可爱的身影,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

那是在一轮听评课的课堂上,看着学生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论,踊跃发言,我真的很高兴,真的为我们班的孩子感到自豪!自己也沾沾自喜!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课后,我主动地去请教听课的老师,请他们给我和孩子们提些建议,老师们一致意见:“你们班学生都结巴呀?喊一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结巴,喊另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还是结巴……”听了他们的话,我愣了:难道我们班真的都是“结巴”吗?我与他们相处已经三年了,怎么没发现呢?我真的不敢相信,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是不是我这节课没上好?还是他们锻炼太少,对于这种场合害怕而没发挥好呢?但是从学生的总体表现来看还是不错的呀!兴趣很高,只是回答问题的声音有点小,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想了很多:这件事虽小,但是对一个还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件大事啊!不能就这么不了了之呀!我想来想去,还是先调查一下,听听孩子们是怎么想的,于是我马上行动起来,对每一个孩子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每一次在与他们交谈时,我总觉得都是我和他们心灵间的一次又一次的碰撞,学生的回答却让我惊

讶,更让我惭愧:

生①:因为我不会,我怕说错了。

生②:因为没看懂题目的意思,不知算式的意思。

生③:因为别人天天说结巴,所以我就跟着学了。

生④:我觉得我声音很小,不敢积极举手,所以不敢说。

生⑤:因为听课的老师太多,太激动了,所以就结巴了。

生⑥:我很紧张,起来说的时候却忘了,就吞吞吐吐了。

生⑦:因为我没有想好说,不是很会说,所以结巴。

生⑧:因为我怕说错,怕老师又说成胡编了,怕学生笑话!

……

听了学生内心的话语,我觉得很愧疚,原来他们不是真正的“结巴”,而是因为“我”导致的,平时只注重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想法,没有去多关心他们,听听他们的心里话,真不是一位合格的老师呀!只顾自己的教学成绩了!为了改变老师所谓的“结巴”,更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素质和水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我想了很多方法,采取了很多措施,不管在课内还是在课外,不管从我自身还是从学生方面我都做了很多很多……

首先,从教师自身做起,改变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其实,教师是一个复合性角色,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教师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地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教师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限期改正。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班级更是他们温馨的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不能依赖别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正如新课标指出的那样: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未来的小主人。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犯错,而且要给他们足够的改正的时

间,美国作家库辛在《你不必完美》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无人始终都不出错,也许正是失去,才使我们完整。”它告诉我们人出错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不管是错误还是毛病,我们要有信心去改变,还需要时间去等待!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短暂的40分钟里学得快乐,玩得开心;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增加信心;课外时间,让他们快乐地去玩耍,我认为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迎接下节课一定比“连轴转”的效果要好得多……当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理解、审题、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主要的一点是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一段时间过去了,学生都有了改变和进步:上课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了,表达也通畅多了,声音也变得洪亮了,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彻底失败的毕竟是少数。动动脑筋,多数问题总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心为学生去想、去做,寻找每个孩子的优点,坚持营造一种鼓励的氛围,让孩子找到自信,更加自豪、自尊和自重。努力给在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下艰难跋涉的孩子们一份宽容,一份真爱。用教师爱的心雨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

上一篇:构建母亲多重身份享受亲子“悦”读之旅 下一篇:“角色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