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解决策略

时间:2022-07-23 01:39:43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解决策略

摘 要: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教学方法,进行学法指导,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经常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中学生 数学学习心理障碍 解决策略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解决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热爱这门学科时,他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且很容易学好。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从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将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融入在教案中,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使学生领略到“数学美”的特有风采,激发其学习的无穷乐趣和强烈欲望。二是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兴趣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好数学这门学科之外,还要注意各学科的“横向联系”,将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的兴趣的广泛流畅。三是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并在生活中去学数学,这样也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迫切需求,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法上积极优化,学法上多加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学生实际,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如问题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的劳动要透过学生的行动,才能看到效果。我们要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并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教师要密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把一些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动画课件,图文并茂地展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三、注重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对学生要平等、尊重、理解。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需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以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多么简单幼稚,教师都要耐心解答,绝不能挖苦讽刺。要多和学生接触谈心,要多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宽容的情怀来感化学生,这样师生之间才会相互信赖。这样做会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起到推动作用,学生有问题怕问老师的心理障碍就会消失。

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意志是人们自觉调节自己的意愿去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所以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的保障。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毅力,没有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碰到需要分析、思考、探究的问题时就知难而退,表现出缺乏毅力、不善动脑的懒惰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特点,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教师可以用科学家靠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事例来鼓励学生,如陈景润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草稿纸就用了好几麻袋,等等,通过这些事实来培养学生以苦为乐的坚韧意志,激发学生探求数学真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

我们还要关注后进生的情况,这些学生原来在学习上就缺乏毅力,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待这样的学生除了课后多谈话、多辅导,课堂上还应提一些比较简单,在其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我们再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也能尝到胜利的喜悦,成功的乐趣。这样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教师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科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要增强心理教育意识,能动地发挥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掘心理潜能、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作用,又要注意避免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制造学生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学生的心理疾患。我们更应该把数学课堂教学和“减负”要求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教学到作业布置,我们都应该做到精练。

当然,学生的学习情况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波动。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并始终贯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凌美江.中学生心理健康面面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黄希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2.

上一篇:“动化”教学,让课堂绽放精彩 下一篇:中职数学自主学习中学习心境的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