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

时间:2022-07-23 01:17:50

探索构建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

【摘要】面对严峻的授信风险防控形势,本文从实现股改上市及实施新巴塞尔协议出发,要求农商行立足自身实际,确立授信审批模式的具体目标,并从完善信用风险计量、健全激励问责机制、建立健康的信贷风险文化等方面全面构建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

【关键词】审批模式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信贷风险文化

近年来,各地农商行相继成立,对农商行的研究也成为银行业较为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农商行都是从农信社发展而来,由于农商行往往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客户准入差距较大,风险管控能力参差不齐,使得银行客户结构复杂,呈现“二元化”的客户特征,经营质量不容乐观。因此,探索构建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建立健全审查审批机制、加强信贷系统运行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对于农商行信贷风险防控将起到关键作用。

一、农商行授信审批运行现状

(一)农商行授信业务风险防控面临的形势

1.网点多、人均利润率低。农商行往往在各郊县、村镇设有分支机构,网点多、退休人员占比大,人均利润率相对较低,盈利能力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尚存较大差距。

2.历史包袱重、存量贷款资产质量低,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农商行由农信社改制而来,长期以来,由于农信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及政策性业务占比较大等各种因素的累积,银行历史包袱沉重,服务对象和区域处于弱势状态,至今乃至今后仍将承担服务三农的政策性或准政策性业务;因此,农商行一直面临着存量贷款质量低、不良压降难度大的问题,要全面改善资产质量,尚任重而道远。

3.农商行尚未有效建立健康的信贷风险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农商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理念还比较陈旧,已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变化的需要。一是未能正确处理信贷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效率组合未能达到优化状态,容易形成为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对信贷风险管控的局面。二是尚未建立以资本对风险的约束为基础,形成使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相适应、风险成本与风险收益相匹配的信贷风险控制意识。三是在信贷风险控制的范围认识上,全面提高风险管理的方法、理念还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尚未普遍为广大员工所接受。

4.信贷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客户经理制度尚未有效实施。经过多年授信业务的发展及专业培训,农商行信贷人员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但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标准尚有较大差距,信贷储备人才的缺乏对银行授信业务的发展已形成较大制约。

5.市场竞争激烈,风险防控和营销发展能力亟待提高。随着各大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端客户争夺进入白热化,在农商行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仍要求不断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并持续优化客户结构。

二、建立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的具体目标

要完善构建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需明确建立具体目标,根据农商行经营情况,建议设立以下目标。

(一)完善信贷风险文化建设的目标

要完善信贷风险文化,首先需明确信贷经营的根本目标是在经济资本约束下做强、做久;其次,必须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信贷风险文化。经营管理层应统一全行信贷业务整体的风险偏好,建立分权制衡的风险和控制体系。同时,先进的信贷风险文化还必须体现在先进的信贷管理工具、流程、系统之中和合理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之上,辅之以人力资源、培训机制、财务考核、客户管理方式等配套改革,形成系统性的体系。完善信贷风险文化的核心在于提高全体银行管理和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在整个组织中建立和推广直至成为基本制度,形成根深蒂固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观。

(二)信贷人员的队伍建设目标

建立审查审批队伍的考评机制:建立以行业和产品为核心的审查审批机制,根据行业及产品业务量的情况,配备相应的审查审批人员;根据不同层次的调查、审查审批人员,开展相应的岗位培训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或资格认证机制,对信贷人员进行年度考评或资格认证,建立技术性专家序列。

建立和完善主审查人制度:逐步完善主审查人队伍的建设,建立主审查人的考评机制及专业人才后备库;建立总行审批信贷业务前提条件落实情况核准制度,对支行上报总行审批的信贷业务,将条件落实情况及时与主审查人沟通审核。

(三)客户的年度统一授信目标

实现对全行客户实施统一授信管理,即遵循“授信主体、形式、币种和对象相统一的原则”,实施针对客户的最高授信限额管理。实行由一个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授权权限对同一个客户核定最高授信限额;向同一客户提供的各种融资业务都纳入一个授信额度,统一进行管理;向同一客户办理的本外币融资业务都纳入同一个授信额度进行管理;对所有已(拟)与我行建立融资关系的客户都纳入授信管理范围,非独立法人客户不进行单独授信。

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逐步实施,农商行应根据内部评级法实施后的研究成果,运用违约概率模型来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效净资产法”来确定客户的最高授信限额。限额的设定将充分运用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的风险量化结果,同时,将量化手段和银行信贷专家的经验充分结合来完成,在信贷管理系统中及时更新。

(四)优化审批方式目标

1.优化构建审批组织构架。遵循企业效益最大化原则,让信用等级差、经营水平低、偿债能力弱的客户逐步退出;贯彻“加大投放、控制风险、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信贷投放原则,对银行信贷客户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排队,分别实施不同的准入和退出政策。

2.建立多样化的授信审议模式。按照风险程度及审批难度的差异,应针对不同的业务品种,逐步建立会议审批制、授权审批制及独立审批人制等方式相结合的审批模式。对独立审批人制审批方式的授权为针对某个信贷专家的审批授权。

3.启动审批紧急处理方式。针对营销的目标客户,开展名单式营销,在名单上的客户可优先审查、上会审批。同时,对于因竞争十分激烈,审批的时效性要求很强的特别优质客户,启动审批紧急处理方式,走应急程序上会。

(五)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目标

整合完善IT系统。实现审批流程的电子化管理;统筹考虑整合各个管理系统,将现有管理系统的归并、统一,建立统一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数据大集中为契机,全面开始着手以数据仓库技术运用为基础的数据库建设,为建设全面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打下基础;在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整合、完善和推广应用基础上,将宏观经济数据库、金融同业数据库、行业数据库和客户的基本信息数据库整合为同一信息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决策风险。重点推进内部评级法建设,结合全行数据上收和集中,按计划确定内部评级体系实施方案,完成构建违约概率计量模型的试点工作,为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三、探索实现目标的思考及建议

(一)应针对股改上市及实施新巴塞尔协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股改上市对授信业务审查审批提出的要求。针对股改上市的目标,农商行应通过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力争各项监管指标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

借鉴商业银行的上市思路及方案,首先应通过加强与审计部门、其他外部审计和中介机构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摸清家底,完成内外部审计,实施财务重组。工作重点包括开展不良贷款尽职调查、风险责任认定和追究;加快土地房产的确权和处置工作;加大对特殊资产清理、处置的力度;加紧制定并实施监管指标达标计划;根据财务重组的要求和进度,继续做好包袱消化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在内外部审计合格以后,重点开展剥离不良贷款和注资工作;随后引入战略投资者,为公开上市做好准备。

同时,农商行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处理好存量业务和增量业务管理工作。存量意味着对银行经营成果的评价,增量代表着经营发展的潜力和速度。不良资产比率高,尤其是三农政策性贷款质量较低,给农商行贷款存量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审查审批方面,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业务品种应实现差别化审批。不同区域的支行也应从自身经营管理现状出发,加强和改善业务管理水平,对于经营业绩相对优良的支行,采取以增量业务管理为主;对于不良资产包袱较重的支行,采取以存量业务管理为主。

二是开展存量尽职调查,明确责任人。要查清不良资产的成因,明确调查、评估、审查、审批环节的责任,对有关责任人实施问责机制;要加强贷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存量资产质量的管理水平;要在界定存量有关责任人的基础上,强化审查审批,从源头上切断新增贷款向存量恶化贷款的供血线,切实控制新增贷款的质量。

三是确立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对剥离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及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农商行应进一步确立清晰的盈利模式,有效制定剥离不良资产政策,为顺利上市做好准备。

针对不良资产,在审查审批及处置环节应根据具体情况一事一议;片面强调硬性清收,迫使企业“以资抵债”,如果抵押资产的变现能力有限加上高昂的处置成本,可能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因此,农商行在审查审批及清收处置可全面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资产板结程度、清收的难易程度,将各支行及不良资产进行有效划分,实施差别政策,以明确审批及清收的权限及范围,规范不良资产清收行为。

2.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实施对授信业务审查审批的要求。第一,明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有关要求。一是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对债务人违约风险管理和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的双重含义(除个体的违约风险外,还包括资产组合的内在风险和集中性风险)。二是新资本协议的范围。将信贷产品从表内扩展到表外,包括了大量的信贷衍生产品。具体包括普通贷款、零售贷款、表外信贷等价物(担保以及类似的或有负债,包括担保、承兑、有追索权的交易、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保函与赔偿等)、承诺、与外汇、利率和股票指数有关的交易,信贷衍生产品。三是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IRB)是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建立定量化风险评级系统;协议提出较高数据要求,使用初级法的银行,必须具备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并验证违约概率,使用高级法的银行,必须有七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违约损失率LGD,同时要求银行评级的历史数据必须加以保留,作为系统完善和检验的基础和依据;建立独立的风险评级或评审机制,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各项评级的确定都必须经过独立评审并确定,风险评级需要银行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组织体系,以保证内部评级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建立信用风险的管理体系。协议倡导“银行内部任何责任必须能够落实到个人,而不能由部门负责”,及风险个人负责制。第二,新资本协议对授信业务审查审批的要求。一是授信业务审查审批人员的专业化。审查审批人员需在事前进行具体的行业考察,给出授信额度等具体数据,事中能不断和企业沟通,关注并量化分析行业和企业财务数据,给出未来还款的几率数据,事后能及时核算款项的风险和收益对比,给出该企业或行业的信用风险以及下一步贷款的可能性和授信额度等。二是利用信用风险缓释技术降低风险权重。利用信用风险缓释技术降低风险权重是IRB法下降低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进而降低资本要求的主要方法。同时,新资本协议认为风险缓释技术本身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强调抵押品的流动性和法律上的可执行性。

审查审批过程中,信贷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包括抵押、表内净扣(银行使用交易对象的存款对该交易对象的贷款做扣减)、担保和信用衍生工具。新资本协议规定对贷款的风险暴露,银行可使用第三方的担保,或可通过购买信用衍生工具缓释信用风险。

审查审批过程中,应关注合格的担保和抵押将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成本,降低违约概率,或减少风险暴露,降低违约损失率。担保人与借款人必须是非相关的,担保文件必须对所有交易方有约束力,并确保法律上的可执行性。

因此,农商行要建立严格的担保抵押管理程序和操作要求。要确保借款人违约时,风险暴露受保护的部分可以获得有效抵补,降低违约损失率。在贷前重点考察抵押品的合法性、有效性、可靠性和流动性,并建立中介机构的准入和淘汰制度,防止价值高估;贷时加强对抵押品的审核,由具有专业资格的内部人员对抵押品进行全面复核,合理设定抵押率,建立抵押品从抵入到处置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要充分控制风险缓释技术本身所带来的剩余风险(法律风险、文档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在风险缓释工具和借款人之间建立有效的隔离。新资本协议强调交易对象的信用不可与担保人或抵押品的价值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关联企业内部互保应视同信用贷款,并按照信用贷款的原则和条件掌握;关联企业成员违约实行一票否决制,避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如果抵质押物同时也是还款来源,应尽量要求追加其他抵质押或非关联担保,如机器设备抵押、项目收费权做质押等。

农商行可利用数据库改变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对不同信用级别的违约率和实际损失程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将风险分析、内部评级应用于贷前各个环节;同时,利用内部评级法为贷款定价提供计算基础。

(二)建立全员参与的信贷风险文化

建立全员参与的信贷风险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是建立鲜明的主题。强调包括诚信审慎、稳健合规、精益求精、可持续发展等内在主题,表达银行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在价值观、制度、操作、服务等多个层面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形成商业银行关于信贷经营的独特风格。二是打造以人为本的氛围。时刻对信贷人员乃至全体员工进行激励,把激励、潜移默化、人文关怀和监督、考核、问责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将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同信贷人员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业务发展引致个人发展、个人发展促进业务发展,提高信贷人员的创造力和忠诚度,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三是遵循法的精神。充分发挥制度和规则的刚性约束,通过组织化、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架构,贯彻信贷经营和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推行问责制,加强控制和监督,对违规行为和风险贷款明确责任,以“法治”管理模式替代“人治”管理模式。四是注重标准化建设。对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予以程序化、模式化,对信贷政策、制度、办法以及分析报告运用专业、规范的语言来表述,予以模式化,体现出专业精神和精品意识,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度和信贷经营效率。五是强调工具创新。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注重对风险的量化分析,建设完整的内部数据库,开发内部评级、授信、贷款风险预警、贷后监测等应用模型和系统,提供信贷经营风险的可预测性和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实现风险决策自动化与经验判断的良好结合。六是着眼长时期培育。避免短期化、间断化,使其在长时期的维护与关注中不断丰富和成长,形成能标志银行信贷经营理念的核心特征,并内化为信贷人员的行为准则。

(三)完善授信审批管理的几点思考

1.目标客户定位:不唯大小、只唯优劣。目前,商业银行对于优质大中客户争夺较为激烈,实际上,中小企业中也存在高端客户、优质客户。根据农商行的经营管理现状,目标客户准入的定位应该是“不唯大小、只唯优劣”。在授信业务营销中仍应注重中小企业优质客户的融资服务,特别应对依托核心大型企业的整个产业链深度挖掘,为核心大型企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做好供应链融资服务,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经营稳定、价值较高的商务链条。

2.授信业务营销:营销与风险管控不可偏废。商业银行在营销客户过程中,应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由于农商行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不强、金融服务的整体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低,银行在营销客户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如何服务客户、便利客户,而忽略了对营销项目的风险管控。因此,在客户营销过程中,农商行应注重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将营销和风险管控结合在一起和客户沟通,并从客户和项目自身的特征来提出营销和风险管控方案,两者不可偏废。

3.授信方案设计应注重综合效益。要做实授信业务方案,需综合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综合贡献度问题,开展客户营销工作时关注项目整体的综合贡献度,与客户谈好利率、财务顾问费、存款结算等问题;二是风险关口前移问题,经办支行需与客户提前确认上级银行提出的各项授信条件,将风险防控方案落实在营销准入环节。

4.完善激励问责机制,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农商行应针对授信业务机构及流程设置,建立“集体决策、个人负责、权力制衡”的风险防范体系,通过权力分工和相互制衡的组织体系,实现对人员的事先约束,制止内部人控制行为;明确调查、审查、审批及贷后管理各环节的尽职要求及部门和岗位职责,严格问责机制;有效构建激励机制,实行激励与问责并重的管理。

一是基于授信业务的各流程环节,明确尽职要求及每笔授信业务的经营责任人,根据银行实际情况,对存量和新增贷款采取不同的措施。二是设置不同支行、区域、行业和产品等维度,对授信业务的办理资质进行管理,对不良率高、风险管控能力低的支行,在一定时期内,实行行业、产品授信业务准入限制,直至取消全部授信业务的办理资格。

(四)进一步做好审查审批队伍的建设

1.培育信用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设立专门的信用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从事客户评级、债项评级的评定、审定及管理工作,关注并量化行业分析;以新巴塞尔协议为导向,积累历史数据、完善客户样本,设计开发客户违约概率模型,创建并及时更新内部评级体系,通过开发或引入较为成熟的工具软件,实现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以及不同产品的组合分析和集成式管理,为将来顺利实施新资本协议培养储备人员。

2.规范审查审批人员的任用制度。实施审查审批人员的准入、晋升及退出制度。审查审批人员参与授信业务审查审批的权限和额度不是依据其职务的高低,主要看其授信风险管控能力等级的高低,具体等级需要通过相应的考试或规则来取得。

3.推行风险经理制度。在风险控制方面,推行风险经理制度,实行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协调配合的作业模式,前移风险防控关口。风险经理负责贷款及其他信用业务的审查、客户分析、上报审批、贷后风险跟踪监测、早期风险预警、问题贷款处理,风险经理除了一对一地承担一批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责任外,还负责收集研究本行业某一专业的信息,承担行业专家角色。

参考文献

[1]范明,王维玲,农业银行上市前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商业研究,2006年12月.

[2]李思维,王修华,刘红娜,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条件下的银行授信业务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1月.

[3]倪小琼,新巴塞尔协议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影响与启示,金融观察,2006年5月.

[4]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课题组,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问题研究,2007年3月.

[5]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构建工商银行先进信贷风险文化研究,金融论坛,2005年1月.

[6]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工商银行信贷竞争力提升研究,金融论坛,2008年6月.

[7]周伟,殷卫东,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中的主要风险及对策,金融纵横,2007年11月.

作者简介:胡晖(1972-),男,汉族,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目前供职于北京农商银行授信审批部。

上一篇:“怕文化”扎根基层,合规金融无小事 下一篇: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