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与歌唱的心理分析

时间:2022-07-23 11:28:58

声乐学习与歌唱的心理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声乐学习和歌唱实践中的诸多歌唱心理现象的分析,阐述了影响歌唱心理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并总结出克服在声乐学习和歌唱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因素的方法,从而获得演唱的成功。

【关键词】 心理学;歌唱心理;主客观因素

我在声乐教学和舞台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在声乐考试或是舞台实践中,有的同志平时准备非常充足,对演唱曲目的声乐技巧及艺术表现都很有把握,演唱也比较完整。但一上台或者考试就大打折扣,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感知模糊、反映迟钝、思维活动减慢、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现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现象,紧张得不能自制。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怯场”。以上现象不仅发生在初涉舞台的声乐学生身上,即使是有些专业演员,甚至著名的歌唱家,一旦在重大演出时,也时常会有类似的紧张失控的心理障碍发生。当然,这一切都是歌唱心理因素中情绪消极的一面在起作用。

一、什么是歌唱心理

歌唱心理是指与歌唱活动有关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就是说,在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下,人的演唱水平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在紧张失控的状态下,必然导致演唱水平不能正常发挥,使考试或者演唱失败,对演唱产生恐惧心理。

二、 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

可大致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或情感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方面,直接间接地影响其发声、演唱。演唱者的情绪和歌曲的意境不能很好的融为一体时,便产生情绪和意境的冲突,演唱便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风格和精神。

2、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通过其心理和行为所表现的经常性的、稳定的一种本质特征。一般而言,外向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喜欢活动,爱社交,对外在世界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不会 “怯场”。而内向型性格的人一般重视主观世界,比较拘谨和害羞,比较重视和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在演唱时紧张度较高,很容易发挥失常。

3、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意识包括有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种。在正常的歌唱表演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和“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有意识的控制是指大脑命令并主动支配演唱行为的具有目的性的活动,而潜意识是通过多次的训练,达到习惯而成自然,使某个动作成为“下意识”的行为。因此在歌唱演唱中,为了加强意识反映的敏感度、准确度,平时有素的歌唱训练在心理上而言也是对歌唱潜意识的训练。

4、歌者的身体生理状态和差异也是影响歌唱心理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较好的外表形象、得天独厚的发声条件会增强一个歌者的表现欲,使其感觉良好,演唱发挥充分。相反,较差的自然条件会使人缺乏自信、产生害羞等心理作用,便会抑制演唱水平的发挥,不利于演唱的成功。此外还有生理上的病害和生活习惯的好坏也对演唱心理产生影响。

影响歌唱心理的客观因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1、演出现场和环境对演唱者的影响。首先对听众或观众及其行为的感受。假如观众群体是歌唱者乐意演唱并想取悦的对象,演唱者就具有较强的演唱欲望。其次演出场景:露天或礼堂、熟悉的城市和陌生的他乡、现场布景、听众的反应等,对演唱者的心理都会产生影响。

2、合作组合:演唱者与音乐的配合、伴舞的配合、场景的配合等,同样会对演唱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并将影响到演出效果。

三、歌唱心理的训练

那么我们怎样利用科学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声乐训练和演唱呢?我认为声乐教学应当在艺术修养、表演技巧、舞台实践等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客观条件,在训练和演唱中,扬长避短。首先我们应注意自己意志和性格的培养和锻炼,沉着而有自制力。锻炼自己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克服情绪的干扰,并利用情绪帮助自己演唱成功。

2、加强艺术修养,端正演唱的态度,正确认识演唱的意义。歌曲是通过歌唱和音乐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健康优美的歌曲加上演员精湛的演艺技巧可以唤醒人们沉睡的思想意识,增强人民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激发人民的思想感情。

3、平时加强歌唱欲望的培养和克服歌唱环境因素影响的培养。一个人在歌唱前,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以及发声器官上做好准备。在歌唱前要自我激发歌唱欲望并对歌唱情绪进行培养。而所谓歌唱环境的培养,主要是在平时注意多锻炼、熟悉,努力使自己习惯于各种环境、各种场合的演唱。成功的表演者都是在反复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

4、演唱时要充满自信:当轮到自己演唱时,要充满自信,情绪要积极兴奋,心理上保持相对的冷静。当伴奏的前奏一起,就要立即进入音乐当中,不允许受到外界的干扰。即使有某个音或某个乐句唱的不够理想也不要心慌,应稳定情绪努力弥补演唱中的不足,绝对不能中途停顿。在演唱时就要相信自己就是整个会场的中心,大家都在欣赏自己的演唱。放开手脚专注投入地表现作品,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歌唱心理是来源于客观存在歌者大脑中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中。一个演唱者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客观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并用来正确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此外,声乐演员技巧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两者同等重要。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演唱技巧的日益提高会使人充满自信,精神饱满。反过来,自信和轻松的歌唱心理状态又有助于演唱技巧的发挥,使歌唱艺术逐渐达到完满无缺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余开基 :《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第四版

[2]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声乐译丛》,上海音乐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

[3] 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第八版

上一篇:浅析蔚县剪纸的特色 下一篇:口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