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树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时间:2022-07-23 05:23:07

栗树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摘 要:栗树主要虫害有栗实象鼻虫、栗实蛾、栗瘤蜂、栗大蚜等,分析了这4种害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并对每一种害虫提出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栗实象鼻虫;栗实蛾;栗瘤蜂;栗大蚜;防冶方法

中图分类号:S4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5-0079-02

1 栗实象鼻虫

栗实象鼻虫简称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分布极为广泛,危害相当严重,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幼虫蛀食果实,被害栗果内充满虫粪,既不堪食用,也不能作种子,严重威胁板栗生产。

1.1 特征

成虫体黑色或黑褐色,体长不足10mm,为小型像鼻虫。头管很大,约为体长的1.5倍,卵椭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泽,长1.5mm。幼虫呈纺锤形,乳白色,头部褐色,长10mm左右,在北方地区2年发生1次。

以老熟幼虫在刺苞堆落场地里或树下土中越冬,第2年在土中滞生1年,第3年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为成虫出土盛期。雌成虫在果座附近咬一产卵孔产卵。雌成虫产卵300~400粒,经7~15天卵孵化幼虫在果实内蛀食和生长。

栗实采收后,幼虫继续在栗实内为害。10月下旬11月上旬老熟幼虫咬破果皮钻入土中15~20cm处,做土室越冬。

成虫具有假死性和趋光性,交尾、产卵和补充营养等活动多在萌蔽处。

1.2 防治方法

1.2.1 对秋翻地面喷药

改善栗园生态条件,及时清除杂草,拾净落果刺苞。结合秋翻地进行地面喷药,不使幼虫在栗园内脱果后入土越冬。

具体做法是在树冠下将1份2%倍硫磷粉掺合10份细土搅拌均匀,每m2施药0.1~0.15kg,亦可以用25%西维可湿性粉剂或马拉硫磷乳油100倍液喷洒地面,再用铁锹将药翻入土中。因栗实象的发生与危害与栗子品种、林地条件关系较大,因此新植园要注意品种的抗虫性,选择远离栎树较多的地方栽植。

1.2.2 及时采收

栗果成熟后及时采收,彻底干净,不使幼虫在栗园内脱果入土越冬。

1.2.3 处理栗实堆放场所

室外堆放地最好选用水泥地或坚硬场地以阻止幼虫入土越冬。堆果旁边可撒锌硫磷等农药,使幼虫爬出触药而死。

1.2.4 处理种实

用二硫化碳熏杀,温度在20℃以上时每m3用药20~30ml,熏蒸24h,或者每m3用溴甲烷2.5~3.5g熏蒸处理24~48h,或每1m3用磷化铝6~15g重蒸处理3天,能够杀死全部幼虫,要注意预防中毒。少量种实也可用50~55℃热水浸种10m,以杀死幼虫和卵。以上几种方法杀虫效果均在90%以上。

1.2.5 人工捕杀

成虫发生盛期(8月中下旬),利用其假死性,于早晨震动树枝,将震落在树下塑料薄膜上的成虫收集杀之。有电力设备的栗园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栗园设置高压灭虫灯,进行灯光诱杀,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1.2.6 药剂防治

于成虫发生期(8月中下旬)用50%马拉硫磷粉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剂,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600~800倍液,敌杀死30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2~3次。

2 栗实蛾

栗实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又名栗子小卷蛾、栎实卷叶蛾,在栗产区均有发生,是主要的果实害虫。

2.1 特征

以老熟幼虫在树枝落叶层及杂草、石块下结茧越冬,次年中下旬化蛹,7月上中旬达到羽化盛期,同时在苞刺上和苞柄上产卵,通常在苞刺上产卵1~2粒。

成虫昼伏夜出,交尾和产卵均在傍晚进行,寿命1周左右。7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先危害苞皮,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蛀入果内为害,幼虫期45~69天。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老熟幼虫随成熟果实落地,在果实上咬一圆孔钻出,潜入越冬场所。

幼虫啃食栗苞,咬破果皮,蛀入栗实内危害果肉,并在果实的表面堆积颗粒状虫粪,让果实丧失食用价值。有时幼虫咬断果枝维束管,至使刺苞未成熟而提早脱落,丹东及鞍山地区有的栗园20~40%的栗实被害。

2.2 防治方法

2.2.1 火烧栗子园

在初冬或早春,将栗园内枯枝落叶、杂草和刺苞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火烧地被物要注意安全,严防火灾。

2.2.2 药剂防治

于成虫期在树上喷洒90%敌百虫800倍,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

2.2.3 释放赤眼蜂

在栗实被害率达到15~20%的栗园,产卵期随虫口及蜂卡质量设点放蜂,每亩设置放蜂点7-10个,释放蜂量30万头左右。

3 栗瘤蜂

栗瘤峰属膜翅目,瘿蜂科,又名栗瘿蜂。此虫是为害栗树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栗产区均有分布,栗瘤蜂主要以幼虫为害栗树芽体,被害芽于春季生长中形成瘤状,而消耗大量树体养份,使树势衰弱,枝条及叶片畸形,从而降低果实产量和质量。

3.1 特征

(1)成虫体长2.5~3.0mm,头胸部黑褐色,并具有金属光泽,触角丝状,14节,胸部光滑,前胸背板有4条纵线,小盾片钝三角形,向上突起。翅透明,翅面有细毛,翅脉褐色,足黄褐色,后足较发达,跗节5节。

(2)卵呈椭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卵未端有细柄。

(3)幼虫呈蠕虫形,无足、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2~3mm。口器先端为淡褐色。胸部12节,稍向腹部变曲,尾部椭圆不活泼。

(4)栗瘤蜂1年发生一代,以初龄幼虫在芽内越冬,栗树萌芽时开始活动为害。栗树新梢长到1.5~3cm时开始为害并形成小瘤,瘤的虫室壁木质化,内壁光滑,每室一虫,瘤内一般2~5头虫,最多可达十几头虫。虫瘤开始为绿色,逐渐变为红色至褐色的干枯瘤。一般短果枝顶部瘤最大,能长出细窄的小叶片和雄花。在叶柄基部形成的瘤较少,顶端仍能长出小叶片。

(5)在丹东及鞍山地区,化蛹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蛹期15~20天。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大量羽化,成虫期10~14天,羽化后的成虫在瘤内停留10~15天,爬出瘤外进行孤雌生殖。7月上旬开始脱瘤,成虫出瘤后怕风飞翔力低,一般在内膛细弱枝上产卵,卵期15天左右,卵于8月上旬卵化。

(6)幼虫孵化后即于芽内为害,并形成小虫室,9月下旬开始在虫室越冬。一般背风向阳、地势低洼、栽培面积较大及管理粗放、与其它栎林较近的栗园受害较重。另外天敌、降水、品种及风向、风速与成虫消长及扩散有很大关系,中华长尾小蜂是栗瘤蜂的天敌中的优势种蜂,对栗瘤蜂的发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3.2 防治方法

3.2.1 选用抗栗瘤蜂品种

近几年岫岩县从日本、朝鲜引进的品种,到目前为止均未发现有栗瘤蜂为害。

3.2.2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

根据栗瘤蜂为害老树、弱树特点,进行冬季修剪,剪除树冠内部、处围的弱枝,对危害严重的衰老树进行强度修剪,促进枝条更新,可减轻栗瘤蜂危害。

3.2.3 充分利用天敌

结合冬季修剪收集带虫瘤的枝条,装于纱笼内,悬挂于栗瘤蜂危害严重的栗园中,使寄生蜂自然羽化、寄生消灭栗瘤蜂。

3.2.4 摘除虫瘤

减少虫害发生基数,栗瘤蜂发生严重的栗园应在虫瘤形成初期(5月上旬)采集虫瘤,虽然能损失部分天敌,但利大于弊,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2.5 化学防治

在成虫脱出20%时喷第1次药(7月10~15日),7天后喷第2次药,常用药有5%氯氰菊酯3000倍,2.5%敌杀死2000倍,90%敌百虫1000倍,80%敌敌畏1500倍。

4 栗大蚜

栗大蚜又名黑虱子,栗大黑蚜虫。属同翅目蚜虫科。在我国北方产区危害较为严重,其它产区也有分布,栗大蚜以成虫、若虫群居于新梢、嫩枝、枝片背面刺吸汁液为害,影响新梢生长和栗实发育,甚至导致树势衰弱,越冬受冻或抽干。

4.1 特征

(1)成虫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5mm,黑色有光泽。头胸部小,腹部肥大。腹管短小,足细长。尾片短小,半圆形,上生短刚毛。

(2)卵呈椭圆形,长径1.5mm,初产时暗褐色,后变为黑色。单层密集排列于主干背阴处和粗枝基部。

(3)若虫形似成虫,身体较小,体色较淡。腹管痕迹明显。

(4)栗大蚜一年发生多次,越冬卵往往数百粒单层密集排列栗树枝上,树皮裂缝处背阴处,光滑骨干枝背阴处最多。北方4月上旬至5月上旬卵孵化出无翅型雌蚜,并在枝梢萌芽时主嫩枝上为害,孤雌生殖,一个月后开始大量发生有翅雌蚜,迁飞到当年新梢上为害,在月平均气温23℃,相对湿度70%的气候条件下9天即可完成一代,高温干旱的9月份发生最大。10月中下旬开始产卵越冬。

4.2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栗大蚜越冬卵块较集中,冬春季节应刮除。

(2)化学防治。栗树展叶前,越冬卵孵化盛期喷洒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50%敌敌畏1500~2000倍。お

上一篇:植物生态学与景观设计方法 下一篇:浅析城市公园系统对城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