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抗战剧的媚俗化倾向

时间:2022-07-23 03:22:00

摘 要:近几年我国战争题材的影视剧蓬勃兴起,在电视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通过研究抗战剧的现状发现,抗战剧的媚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总结目前抗战剧存在的媚俗化倾向的表现,为抗战剧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抗战剧;媚俗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33-01

我国抗战剧的前身是建国初期拍摄的一系列抗战电影,后来逐渐出现改编电影题材的以抗战为主题的电视剧,如近年热播的电视剧《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就是改编自同名电影。抗战剧也在近些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搬上电视荧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追捧。而究其受到热捧的原因,主要在于抗战剧能够突出弘扬爱国主旋律,让国民铭记历史耻辱,向先烈致敬,勉励后人奋发图强。这些抗日题材影视剧也迎合了当前国人不断高涨的爱国热情。但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当下很多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也越来越呈现出媚俗化的倾向,肆意篡改历史,过度娱乐大众,使得抗战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过度歪曲历史

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高达3500多万人,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不应该也不能被后人所忘却。我们通过影视再现的手段纪念并回顾这段历史,歌颂抗日英雄,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这些被我们所提炼挖掘,成为如今很多抗战剧的素材来源的历史,却在现如今很多的抗战剧中被过度的歪曲,甚至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去呈现残酷的战争。八年抗战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由于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在工业上尤其是军工产业几乎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再加之当时连年的天灾人祸,因此导致中国军队无论从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远远落后于日本军队,特别是中国军队在武器弹药上的缺乏更为严重,所以无论在当时以人数来弥补武器装备奇缺的的正面战场,还是在以地利和人和为周旋手段的敌后游击战中,都很难出现大规模消灭日军有生力量的战斗,出现歼敌一个大队(相当于一个营)的战斗在八年的抗战史上都非常稀少。而当前的一些抗战剧却选择性的遗忘了当时的历史现状,对剧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作”和加工,甚至完全脱离真实。例如很多抗战剧中会莫名其妙突然让中国军队拥有了足够的弹药,让大批日军被少数中国军人打得人仰马翻。几个游击队员就能压制的一个大队的日本军队无法前进,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比日军还要先进,出现了诸如AK47、狙击步枪这样的先进武器等等。还有很多编剧把荒唐更进一步:例如在《永不磨灭的番号》中,居然出现了中国军人用手榴弹打下日军飞机的离奇剧情,而在《女子炸弹部队》里更有一段“炸飞飞石打飞机”的情节。从军事常识的角度来讲,在战场上看见飞机来袭,首要做的是远离碎石地带,四处寻找山洞或者河水隐蔽;其次,大声的喊叫并且捂住耳朵,不要让炸弹声爆弄聋耳朵受伤;然后用颜色鲜艳的布料或者东西摇动,让战友看到,吸引注意力,解救战友;最后,根据飞机返航的时间差,迅速撤离是非之地。可令人诧异的是,剧中居然设计了用炸弹引爆山上的石头将飞机打下来的离奇一幕。还有很多抗战剧中都有相似的诸如日军成群大炮被一个手榴弹炸光等情节,把残酷的战争变成了电子游戏,不仅违背史实,而且违背常识。这样的抗战剧过度歪曲历史,对历史的严肃性不管不顾。

二、夸张人物形象

从1931年的“九·一八”,一直到1945年“对日寇最后一战”,在这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仆后继,舍身忘死,无私奉献的人都可称之为“抗日英雄”。抗日英雄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值得敬仰和怀念的,很多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都是根据抗日英雄的事迹进行的改编或是真实还原。然而在现今的很多抗战剧中,对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却越来越夸张,戏说的意味也越来越重,我们的抗日英雄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胜利,甚至不用损伤一丝一毫。如抗日电视剧《箭在弦上》经常出现剧中主角手持弓箭杀起“鬼子”来像切萝卜一样随心所欲的镜头。《利箭行动》中会出现男主角单枪匹马赤身肉搏十好几个带着长枪的敌人,从枪林弹雨里毫发无损地穿过,依靠一次掷一把飞刀硬生生把成片的敌人撂倒的画面。《抗日奇侠》则更是夸张,剧中刻画的主角杜大鹏,从小练就罗汉拳,一身好武艺,有一副刀枪不入的“铜皮铁骨”,在剧中更是把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等中华武术的精髓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在接二连三、让人眼花缭乱的功夫炫技中,观众仿佛在观看一部金庸式的武侠传奇剧,全然忘了该剧特殊的时代背景及沉重的历史主题。同极度夸张人物形象这种浅薄的方式来描绘英雄形象,忽视了英雄们的流血牺牲,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被“神话”了的抗日英雄们失去了真实,也会史观众无法理解和铭记无数先烈惨烈的牺牲。如此戏说历史、轻视英雄的做法,其直接后果就是消解了民族精神的传承。

三、剧情内容低俗

与此同时,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加强内容的戏剧化,在剧情表达方面,很多抗战剧用各种离奇和荒诞的剧情一再挑战观众的逻辑思维能力,出现了很多低俗荒诞的剧情,对抗战史实的戏说意味却越来越重,内容也越来越低俗。如抗战剧《向着炮火前进》,剧中的主角雷子枫(吴奇隆饰演)的造型和装备让人咋舌,剧中雷子枫身穿一件夹克式的皮衣,搭配上帅气的黑色手套,最扎眼的是他那古典的、涂满了定型发胶的飞机头发型,还戴上了一副雷朋眼镜,骑上了一辆哈雷摩托车,抗日英雄和现在的明星偶像相比在形象上没有区别。而各种纠结不清的感情戏更是让很多抗战剧显得无比的低俗,如在抗战剧《尼姑排》中,且不说尼姑抗日原本就违背史实,在剧中居然还安排了尼姑谈恋爱的感情戏,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人伦道德的严重颠覆,这样糟蹋民族文化,把历史伤痛娱乐化、无厘头化,不仅是对那段残酷而悲壮的民族抗战史的亵渎,更是对当今大众群体的不负责任。

目前抗战剧存在很多问题,过分追求了娱乐功能,加入了太多违背历史的成分,使得抗战剧市场媚俗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很多抗战剧在剧情编排上凭空捏造、违背常识导致漏洞百出,陷入民族主义、个人主义、歪曲历史的泥潭。事实上,历史不容戏说,尤其而由于影视剧自身易于保存、复制等特点,影视剧的表达会对整个事件的理解和流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很多时候都是深远的。因此,抗战剧把历史当成娱乐的靶子,对历史随意的篡改和编造,必然会导致真实的历史随着这些抗战剧的流传被慢慢曲解。让我们无法真实的认识历史,反思历史,最终的结果就是消解民族精神的传承。因此我们在抗战剧这样的重大历史题材的表现上一定要慎之又慎,拒绝媚俗化的倾向,以为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合理的创作,在思想上放弃追逐商业利益、娱乐观众提升收视率的动机,在抗日剧创作中把握好娱乐的尺度,充分把握这种题材所赋予的机遇,以生动可信的人物形象、曲折合理的故事情节、宏大宽广的历史感受、深刻丰富的思想表达为要求来创作作品,以满足观众的审美享受需求和思想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刚现森.从看草根抗战剧[J].新闻世界,2013.

[2]杨国栋.荒诞的抗战剧是怎么占领荧屏的[J].青年记者,2013.

[3]宋萍.失守的历史——对“抗战剧”热播的反思[J].当代电视,2013.

[4]许菊芳.抗战剧人文关怀的流失与重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3.

[5]宫春科.“雷人抗战剧”当休矣[J].前线,2013.

上一篇:论“节奏”在戏剧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城之影,影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