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探究

时间:2022-07-23 12:08:34

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探究

一、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提出问题首先要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引起好奇心、求知欲,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问题与学生的兴趣产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学数学老师如何调动、培养和增强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研究的。

例如,高一数学教材上讲等比数列时首先提到,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共有8行8列,构成64个格子。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l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请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上述要求吗?一句话从而制造出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设置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强调问题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有意注意的常见方法。

二、强调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问题中,试问:你们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上述要求吗?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研究。在学生的脑海里产生了问题,一个国王应该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这点要求,看上去好像数字不大,经过分析计算,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就是2的64次方减1,这个数字非常大。

①假定1000粒麦子的质量为40克,那么麦粒的总质量超过了。7000多亿吨;

②假定三个人一年内大约能吃掉1吨麦子,全球总共有60亿人口,7000多亿吨麦子能够提供全地球人吃350多年。

这个数字大得惊人,简直不可思议,国王是无法满足发明者要求的。

三、培养的学生积极思维能力,勇于探索的思想

首先要改变那种只局限于教师给题学生做题的被动的、封闭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散发点,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设计得科学艺术,能激起学生学习动机,开阔学生思路,诱发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设疑要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和关心的事物人手,提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认知心理。

13世纪初,欧洲最好的数学家是斐波拉契,他写了一本叫做《算盘书》的著作,是当时欧洲最好的数学书。书中有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题,其中有这样的一题:如果一对兔子每月能生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在它出生后的第3个月里,又能开始生一对小兔子,假定在不发生死亡的情况下,由一对初生的兔子开始,一年后能繁殖成多少对兔子?

斐波拉契把推算得到的头几个数摆成一串。

1,1,2,3,5,8……

这串数里隐含着一个规律,从第3个数开始,后面的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根据这个规律,只要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就能推算出以后各个月兔子的数目了。

这样,要知道一年后兔子的对数是多少,也就是看这串数的第13个数是多少。由5+8=13,8+13=21,13+21=34,21+34=55,34+55:89。55+89=144,89+144=233,可知题目的答案是233对。

四、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创建良好的教学气氛

有趣的东西会使人兴奋、愉悦。愉悦的心情是和谐课堂的奠基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的气氛,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赞赏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生光借助想象是很难理解数学问题的,这时候动手操作就能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题意,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能不但积累经验从而有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五、多和学生沟通,鼓励学习,爱护学生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很优秀,每个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出色。关于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过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要坚持正面教育。

上一篇:浅析优化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游戏教学让体育课堂更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