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资讯 第4期

时间:2022-07-22 11:50:19

专题资讯 第4期

二〇一三年第四期

“异地高考”纷争录

专版要目

北大教授给北京异地高考方案打零分 给上海

打了不及格

异地高考,难点何在?

异地高考开口子 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可怕

解决异地高考须突破现有高考制度框架

各地异地高考方案汇总

数 据

在北京,统计资料显示,2008~200年度,30073名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学生在北京继续读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又据北京市教委统计,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达2000多万,其中非京籍人口70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随迁子女41.9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9%。到2014年,北京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口将由目前10万人左右剧增到18万人左右,增长率高达80%。大量孩子在北京读完一部分课程后,不得不忍痛离开北京、离开家人,回原籍读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非本地学生在北京难以升学,尤其是难以参加高考。

针对此类现象,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截至2012年11月30日,北京、广东最新出台的政策显示,外地户籍考生暂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高考。

北大教授给北京异地高考方案打零分 给上海打了不及格

潘旭涛 冯霜晴

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按照教育部的时间表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一些地区的方案由于门槛过高而遭受质疑。专家建议,对异地高考方案应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视角进行评价,解决教育公平不能全指望异地高考方案,还需高考改革。

各地方案差别较大

在29个版本的异地高考方案中,各地一般对考生学籍、在该省区市就读时间、合法稳定住所,父母合法稳定工作、社保证明等条件有所限制。但各地由于现实情况不同,所出方案具体限制条件相差比较大。

黑龙江的异地考生只需满足本省学籍、高中连读3年、有稳定住所3个条件就可报考。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而江西只要求异地考生在江西省高中阶段具有1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

北京、上海、广东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对异地高考的限制较严格。

上海将异地高考政策与《上海市居住证管理条例》挂钩,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即人才引进类居住证的来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可在当地报考。

广东方案主打“积分入户”。2013年起,通过积分入户广东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其随迁子女可在广东报名参加高考。其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从2014年开始可以报考高等职业学院,2016年可以报名参加高考。

北上广“门槛”太高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给上海方案打了不及格,而给北京打了零分。“四部委布置的‘作业’是异地高考,上海的突破尽管和预想一样小,但至少有一个方案,而北京仅上交了一张‘异地高职’的答卷,再无其他,这简直不可思议。”张千帆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分党委书记褚宏启说,推进异地高考,针对不同的地区应该有不同的时间点和路线图。把开放高考的问题放在整个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上去看,才能有一个客观和理性的评价。

北、上、广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城市化率也居全国最高水平。“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这些地区将来的城市化怎样发展。如果高考制度比较宽松,肯定会有大量的人口拥入这些地方。导致城市超速度发展、病态发展,这样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褚宏启说。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0日)

异地高考,难点何在?

张璐晶

难点一:谁有资格?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2年两会上表示,大家说的“异地高考”,其实是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所谓的异地高考其实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不在这个地方上学却在这里参加高考。而我们要解决的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高考问题,指的是父母在这里务工,达到一定年限,孩子在这里上学能够就地高考。”

谁家的孩子将符合这一标准?“一定年限”是几年?政策出台后,会不会像北京车市、楼市“限购令”一样,还有其他的附加条件?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异地高考是社会教育公平最重要的一环,它意味着农民工子弟可以在城市里高考了,现在高考受户籍制度管理太严,其实是用户籍制度保证了城市孩子的特权,早晚要开放,只是各个城市处于自我保护的心态,不一定很快接受。“这意味着以前享受特权的人就要损失一些,要失去一些优势。”朱清时说。至于准入门槛的设置,朱清时认为还是有必要的,“不能够像春运大迁移一样都拥到城市去考试”。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王玉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待异地高考不能“一刀切”,不同的地区、城市,根据不同的人员、孩子、教育资源状况,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你在当地工作多少年,纳税情况怎么样,孩子教育情况如何,地方应设不同的‘台阶’,北京、上海‘台阶’可以高一些,但一律不解决是不对的”。

王玉凤认为,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非户籍孩子的人口数量、当地的教育资源数量进行设定,“如果放开,能有多少人要参加高考,会占用多少高中教育资源的空缺?会给城市带来多大问题?这都需要地方政府好好调研”。

她还建议,从国家层面上出台指导意见,这样各地才会按要求拿出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办法,“最初的口子可以开得小一些,然后逐步放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她认同考生可以在异地高考的政策,对于“资格”问题,她建议可以规定一定年限,比如初中、高中都在本市就读的学生,或者再“严厉”一些,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在本市就读的学生。

难点二:谁给录取指标?

如果实行异地高考,是占用户籍地的指标还是高考所在地的指标?这也是政策设计者和各省市执行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对此,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如果真的实行异地高考,设计操作会很复杂,这是对招生资源的重新分配。”这意味着高校的招生指标等都要重新分配。如果异地高考考生由考试所在地录取,就必然挤占了当地考生的名额;但如果该考生回到原籍录取,又可能因考卷不同、无法排名而产生新的不公平,诸如此类。

对此问题,朱清时说,如果真的下定决心,教育部完全可以重新分配教育指标,全国考生一视同仁,统一分配指标也不是不可能。不过,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表示,异地高考牵涉的利益很复杂,这不是教育部一家就能解决的问题。教育部门需要和方方面面协调,一方面是看给各地的名额怎么改变,另一方面是看能否在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难点三:新高考移民?

异地高考,是否会带来新一批的高考移民?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伍中信认为,开展异地高考,总体上有利于教育公平,但也会产生一些难以操作的问题。目前的高考是很多地方自己命题、标准不一,导致非农民工人口产生随机流动,带来新的不公平;高考移民合法了,对录取分数线低的地区带来冲击,怎么办?

伍中信表示,异地高考对正在艰难推进的素质教育也会产生冲击。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如中部一些省份高,但不能因此说京、沪生源考生的总体综合素质要差一些。异地高考可能会“驱动”中部地区的“中等生”成为西部地区的高考移民,这些考生再以“优等生”的分数考上京沪名校。而北京、上海地区因为推行素质教育,结果是高考分数不如“高考移民”高,这会逼迫那些重视素质教育的地区转而为了升学率去重视应试教育。

难点四:户籍改革能否联动?

朱清时表示,若异地高考真的要实施,首先还是要解决户口问题,取消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差异,如果农村城市户口一视同仁,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异地高考的难度,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问题,10~20年都是乐观的估计。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李逸平表示,要真正实现异地高考,恐怕还要和户籍制度改革联系起来。李逸平强调,实现异地高考需要系统设计,包括入学模式、户籍制度、初高中阶段教学大纲等通盘考虑,但关键点还是户籍制度改变问题,“上海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但要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进行”。

吴启迪表示,从教育部门看,考生在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技术上没问题。但当地的利益就不是教育部能管得了的了,要把各种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因为现在的情况不像以前那么单一。她透露,现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门研究考试问题,今后还有可能成立一个国务院层面的委员会来协调这些事情。她也强调了户籍制度改革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应太慢。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3月26日)

异地高考开口子

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可怕

朱永新

“肯定要有一个门槛”

异地高考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在教育层面的并发症。现在社会人口流动频繁,很多大城市里非户籍人口的数量非常大。比如北京,截至去年底登记的常住人口是1900多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就有700多万,占了35.9%,差不多3个里面就有1个是非户籍人口。2011年北京入小学人数大约9.5万人,非京籍学生比例是47.6%,几乎占半壁江山。受制于现行的政策,这些孩子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只能在初中或高中回老家读书。我认为,尽快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既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希望有更多的省市像山东一样主动探索改革的路径。

在设置限制条件的情况下逐步放开异地高考。设置限制条件要平等、科学,满足非户籍居民的需要。比如父母至少一方在经常居住地工作5年以上,有完整的纳税记录;子女有当地完整的学籍3年以上(特殊地区可以适当延长),可以选择在居住地参加中考高考。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应当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发展逐渐缩短。

异地高考肯定要有一个门槛,但这个门槛不是一个想当然的门槛,要有一个统计数据做支撑,根据一个城市流动人口总数以及各年龄段就学人口总数来制定。首先要把这些家底摸清楚,你摸不清楚,就拍脑袋说把这些人都弄进来,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系统

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将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纳入这个系统,同时对电子学籍进行实时更新和管理,并与全国电子户籍管理系统联网互通,从而为中央教育经费划拨、地方教育资源配置、高考招生比例分配等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现在一个孩子从生下来就有身份证号码,完全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记录他的学籍变动情况,实行即时性登记。可以随时跟踪每个学生的就学情况。

有些人担心会出现高考移民现象,其实没有必要。这几年北京已经不像过去那么过度强调GDP和发展工业了。北京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疏散出去。其实,从一个城市承载量来看,北京远没到发生危机的时候,和东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相比,我们人口的密集度还没有那么大。控制人口,不应该成为北京不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一个借口。

在异地高考上开口子,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可怕。首先北京人要有自信,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考不过这些随迁子女。无论是从父母自身素质,还是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自身学习能力上面,北京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其次,如果外来孩子很强的话,对北京孩子也是一个挑战。人都是在竞争中成长的。对于孩子而言,不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而是多了一个合作伙伴。另外,如果在政策设计上从户籍地把招生指标随流动到异地的子女人数进行转移的话,其实对本地孩子的高考升学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

同时,北京还有大量的职业类高职院校,这些院校现在都招不满学生。完全可以采取注册入学的方式,异地随迁子女如果在北京有6年完整学籍,可以免试就读这些学校;学籍不到6年的,可以采取考试入学的方式,这样就能分流很多孩子。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3月13日)

解决异地高考须突破现有高考制度框架

熊丙奇

我国高考报名之所以存在户籍限制,是因为高考实行按计划集中录取——高校招生计划分到各省,各高校在各省依照学生的分数、志愿进行集中录取,推进高校的自主招生,也就打破了集中录取制度,而如果集中录取制度被打破,按户籍报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我国高校从2003年开始推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已经有80所学校获得试点资格。从这些高校自主招生的程序设计看,他们进行的自主招生,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获得学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要求参加高考、填报志愿,这就把“自主招生”和“集中录取”制度嫁接在一起,让自主招生产生严重的变异,公众也由此怀疑推进自主招生改革的价值。

真正的自主招生,是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一名学生可以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进行录取,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依照自主招生的实质,在我国推进自主招生,完全可以举行全国统一的测试,在测试成绩公布之后,考生自主地拿成绩去申请大学。这种方式,通过统一测试,保障基本的公平;通过学生选择大学,转变当前学校和学生的关系,让受教育者拥有监督权和评价权。按照这种方式,全国各地的学生,无论在何处,都可以报名参加统一测试,这不就实行了考生的自由报考吗?

当前,我国已经完全具备这种条件,只需将80所学校的自主招生程度进行调整,即不再要求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参加集中录取即可。以北大为例,目前北大的自主招生,笔试采用的是11校联考,全国考生参加北大的自主招生都参加这一测试,北大再根据考生的联考成绩、面试表现,进行自主招生。如果获得北大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不再要求参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不就实现了异地高考吗?针对各地教育情况的差异,北大在录取中,完全可以设置地方教育因素指标,由此校正高考的地区差异。

总之,要推进异地高考,必须有改革的思路。不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却只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做文章,异地高考方案将难以承载公众的期待。结合高考制度改革,推进异地高考,则既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格局,也很大程度上推进高考公平。

(摘自《中国科学报》2012年7月11日)

各地异地高考方案汇总

于建坤

截至2013年1月1日,已有北京、上海、广东、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山东、新疆、河北、陕西、河南、云南、湖北、甘肃、贵州、四川等省份出台了“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方案。(青海天津海南新疆未)下面仅罗列部分省市方案。

2013年实施异地高考方案省份

北京 符合条件的外地户籍学生2013年开始可以参加中职考试录取,2014年开始可以参加高职考试录取。

广东 2013年起,通过积分入户广东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其随迁子女可在广东报名参加高考。其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从2014年开始可以报考高等职业学院,2016年可以报名参加高考。

河南 凡在河南省就业的非就业地户籍人员子女,父母一方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含租赁)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在学籍所在地参加升学考试,并与当地户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初中应届毕业生参加中考,须具有流入地正式学籍;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须具有当地学校正式学籍。

其中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云南、甘肃等省份也在2013年实施异地高考方案。

2014年实施异地高考方案省份

内蒙古 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可在流入地参加2014年高考,仅限报考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可在户籍所在地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并可参与本专科院校录取: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本人取得内蒙古户籍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

上海 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的来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可在当地报考。

山东 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其中山西、福建、江西、四川、贵州、陕西、宁夏等省份将在2014年实施异地高考方案。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7日)

上一篇:采情感体验之花 酿品德行为之蜜 下一篇:探秘“小211工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