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葆棣的国画与陶瓷艺术作品

时间:2022-07-22 11:06:33

陈葆棣的国画与陶瓷艺术作品

陈葆棣画展暨陶瓷作品展在景德镇成功举办

东 沐

2007年10月,陈葆棣先生在景德镇举办了他近年来创作的国画及陶瓷作品展。陈葆棣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文史馆馆员、王雪涛艺术研究会理事、景德镇市瓷都陶瓷艺术家美术家交流学会名誉主席。陈葆棣先生在当今花鸟画界深受瞩目,他继承了先师王雪涛先生灵动、洒脱、清新感人的绘画风格,努力提高传统笔墨功力和综合素养,学习、研究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树立了创新但不远离传统的绘画理念。他的绘画成绩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同。

陈葆棣先生之所以对陶瓷产生浓厚兴趣,是因为他把陶瓷看作自己绘画艺术的新的载体。他认为,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历代画家的不断参与,中国的陶瓷艺术才有了质的飞越,从而成就了中国陶瓷艺术的辉煌。陈葆棣凭借几十年的国画功力和从事过工艺设计的基础,当掌握了陶瓷和青花的料性之后,便如鱼得水,挥洒自如,将青花的清雅晶莹与中国写意画的神韵结合得天衣无缝。他巧妙地利用了陶瓷器皿的多维空间,将其与国画的散点透视相结合,将瓷器的每个角度都呈现出完美的画面,使陶瓷既保留了国画在宣纸上的水墨效果,又发挥了陶瓷晶莹典雅、永不褪色的特质。陈葆棣的花鸟画在陶瓷上更加鲜活、生动,令人爱不释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王锡良、周国帧、路如、熊钢如、熊汉中、戴荣华、王隆夫、钟莲生、刘平、黄卖九、王寿霖、何叔水、赖德全等都参观了展览,研讨会上纷纷发言,给予高度评价。现节选部分人的发言如下:

王锡良:陈葆棣先生来景德镇办展,让景德镇不管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都从陈先生的画上得到很多益处。我觉得艺术家不管是从事艺术创作,还是做人,这个“真”字很重要。从陈先生的画中,我们看到陈先生的“真”。所以,陈先生画出的东西看不到一点瑕疵。

周国帧:陈葆棣的绘画基本上来自他对生活的感悟,他是把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东西,通过诗词、绘画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他的诗、书、画、印四位一体,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没有丢掉,我们景德镇的艺术家可以学习和借鉴。

路如:陈葆棣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画家,带作品来景德镇交流,是我们景德镇陶瓷美术界的幸事,也给景德镇瓷博会带来了一股秋凉清爽的风。正如熊刚如老师所说;陈老师的展览给景德镇带来了“大餐”,我看是满汉全席!他的用笔、构图,希望年轻人多看一看,研究研究。我们看画、看作品,尤其是陈老师的原作,不仅仅是看,而是要读,机会难得。

熊钢如:陈老师的画作很潇洒,且挑不出毛病。每一幅画,每一笔,都很到位。他在对待艺术上是严谨的是勤奋的。他出于艺术大家王雪涛先生,更主要是他自己对艺术的把握,对绘画表现技巧的把握很到位。陈老师虽然画瓷器的时间不长,但是画得很精彩,设计得也非常好。如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跟上时展的脚步,我在陈老师这里找到了答案。他的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画家、艺术家。应该向陈老师很好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他的画,还要学习他的精神,更要学习他的责任感。

熊汉中:陈葆棣的作品无论从构图、色彩、笔墨、形象等各个方面,每一幅都非常精道。看得出,陈老师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不仅继承了王雪涛先生绘画的风格,而且又有自己的创新。首先,继承王雪涛的风格就需要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再在此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就更难。我们要学习陈先生兢兢业业、锲而不舍,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陈老师在景德镇画陶瓷,虽说只画了几次,但画得如此之好,他在用笔、用色、构图等方面同样很精道,这正是因为陈老师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我认为他解决了绘画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艺术的修养问题。

责编 水清

上一篇:大陆应积极创建高端收藏家社团 下一篇:艺术品市场可能暴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