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水画家王海鹏

时间:2022-05-11 11:33:22

解读山水画家王海鹏

王海鹏先生,人称太极王,这是因为先生常于书画作品上署款“太极王・海鹏”的缘故。

先生浸淫墨海30多年来,潜游传统,往来古今。精通书道,尤擅行草。其行草书作,于率性肆意的线条中,熔铸了先秦篆法的圆融和汉魏碑版的端庄典雅,加上他随心所吟的韵语词句,往往使观者陡生喜欢。初观之,次读之,然后共鸣之,奇妙生焉。

先生成名较早,1984年他21岁时所作行书中堂《龙的传人》即获全国文汇书法竞赛三等奖,那是建国后书法艺术复兴的开篇大赛啊!当时的评委主任是舒同先生,评委会由宋日昌、马达、王个移、朱丹、孙其峰、沙孟海、启功、陈叔亮、胡问遂、费新我、商承祚等诸位书画界的前辈泰斗组成,可以想象那次大赛的分量了。1988年,其行书六尺条屏《倚天抽宝剑》被纪念堂收藏,其后至今,他的书法作品被铭刻于名山大川,收藏于国内众多的博物馆中。他的《浅谈书法意境的表现》论文,被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作为教材编入了《书法艺术概论》一书中。

先生所居之地是南太行山极高极峻的陵川县,古志有云:“突中一窝、地偏一隅”。此地文化的落后与经济的贫穷实在令人难以启齿,闻名于世的锡崖沟愚公路就穿行在这样一个区域内。而先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没有和者、没有知音的环境里孤独而执著地向前走着。依先生的说法,这就是修炼!陵川这个地方因其地域之封闭,也因其自然山水之美丽,换句话说,更是因为没有尘世那种烦人的喧嚣,从远古到今天就是隐士道者的绝佳修炼场所。张三丰曾得道于此,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才给先生提供了一个绝妙的修炼场所吧!才造就了他在书画艺术创作中所显示的那种深厚与真醇、清淡与幽远的格调吧!他经常一个人独自入山中观照,每入佳境,他都会坐忘其间,甚至还有夜宿岩下的逸闻呢!古语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难怪乎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中那种绝少人间烟火的纯真和空远如此的诱人。这种境界,在当今世俗中已不多见了。在先生的书画作品上,可以发现先生常用的“知道不言”“道不可言”“真”等几枚印章,这些颇具老庄意味的文字内容,充分透露出他对道艺追求的取向。他的山水画作品《幽幽门河》入选第四届中国山水画展览,获创新奖;《太行有龙图》人选《现代中国绘画》。他不停地用画笔描绘着古老太行的神韵,有一段题在《太行春雨图》上的跋语是这样写的:太行之山,千形万象,风骨卓立。吾图写其形其神,全凭吾奔走其间之印象,无一纸描摹写生借用,浑然出于胸臆,天成其形,极自然耳。吾所居之地太行陵川,吾所写太行,陵川太行矣!师法自然,原不在静室中,写意自然,亦不在山水天然中!居静室,焚灵香,水墨丹青,山水沟壑,倾情其中,云气翰畅,自然显露无遗。或有问日:汝所写何处者?吾笑耳,或答曰:胸中尽丘壑,浑然不知何处!太极王并识。可以略窥其山水画创作的主观意向。

先生涉猎甚广,大凡中国古代三教九流中的哲学,如释道医武儒之类,先生均有心得。与人交,淡淡如一泓泉水,不激不励,温醇隽永。谈到生死观,太极先生淡然一笑说:“有来有去,本无变化。”其大彻大悟的睿智更像一个历经沧桑的隐者。记得他写于1997年9月30日的获过奖的一篇散文叫做《梦中呓语》,其中有一段文字很值得看,很值得琢磨,现抄录于下:

一坐到这儿,我便有一种与古相会的感觉。我的画案上铺着一块墨迹与颜色斑驳的画毡,静静地与案上所有的画具一块儿摆置在汉镜艺轩南窗之下。多么熟悉的一个环境,又多么恬静的一种心境,恍惚中自己又坐在远古。画案对面的墙上钉挂着自己每日临池所得的笔墨文字,案头右手边一方带盖的古砚,墨香从盖下缝中挤出,一丝丝沁入心肺,静坐于斯,舒畅至极。每日临池之时,心情轻松自在,毫无拘束障碍,所得墨迹或淋漓如夏雨之势,或内敛如老僧坐禅,或狂放如出海蛟龙,形随运转,随意挥洒,皆入妙境。似颇得虚空神灵相助之力,所得文字,语义玄奥,凛然虚明,正如古圣谆谆口授。于是我端坐于画案前,从笔墨中,与古人会于案头,作心腹谈。灵台间,一炷香,数盏茶,松间石上,诸位神仙,笑看白云悠悠,闲论沧桑变易,王太极混迹其中,倚石品茗,怡然自得。

可以看出,上面这段文字记述的应该是道艺创作中的最佳境界了。什么是道?先生曾经解释说:“道,或许指的就是路,其实也应该就是指路。道是生命体验的过程,路是道的延伸,是道的诠释吧!其实,诗书画印诸般艺,仅仅只是道的修炼的一种具体形式和途径而已,它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善生命个体。”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正是太极王・海鹏先生所孜孜不倦的追求!

责编 水清

上一篇:邮品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大陆应积极创建高端收藏家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