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砌体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与措施

时间:2022-07-22 10:50:45

基于砌体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与措施

摘要:本文以砌体工程砌筑要点主要分析对象,分别从砌筑砂浆质量,砌块质量及砌筑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研究,以便能让我们真正地了解到砌体工程,从而在日后施工过程中做好有效的防范。

关键词:砌体工程;砌块质量; 砌筑砂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key point of building masonry engineering is main analysis object, respectively, from the quality of masonry mortar, common problems in quality and block masonry process, so as to allow us to really understand that masonry engineering, to prevent in the fu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words: masonry block; masonry mortar;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1

近年来,我国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建成了一大批具有不同风格和不同墙体构造类型的建筑物。墙体改革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砌块建筑是采用由粉煤灰(或其他工业废渣)、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制作的中小型块体替代普通粘土砖的建筑物。砌体建筑的力学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拉、抗弯强度,但是抗剪强度较低。

一、砌筑砂浆质量

砌筑砂浆质量无疑对砌体工程影响巨大。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差,保水性不好,使砌筑时铺摊和挤浆存在困难,影响砂浆与砖的粘结力,降低砌体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或砌筑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

1、原因分析。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拌制砂浆的配合比错误。水泥的质量直接影响砂浆的性能,使用小厂生产的稳定性差的水泥,或使用储存时受潮结块的水泥,往往造成砂浆的强度等级偏低;砂的含泥量大,使得砂浆的粘性大、收缩性大、强度低、耐久性差;拌制砂浆时各组成材料不计量,砂浆的配合比不准确,常使其强度波动性大,且多数强度偏低,从建筑倒塌事故分析看,发生倒塌事故建筑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一般都低于设计要求。

2、预防措施。①水泥砂浆采用的水泥,在使用前要进行抽样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废水泥。②不同品种的水泥不能混用。这是由于各种水泥成分不一,混合使用后往往会发生材性变化和强度降低现象,引起工程事故。③砂浆中砂的含泥量应符合规范的规定。④严格控制配合比。⑤为改善砂浆的和易性及保水性,掺入石灰膏作为塑化剂。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受冻的、污染的石灰膏。⑥灰槽中的砂浆,必须随拌随用,要严格杜绝隔日砂浆不经处理而继续使用。⑦砂浆强度等级要按照规定到现场随机抽样制作试块,以标准养护28D的抗压试验结果为准。⑧砂浆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要符合规范要求。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及全部石灰膏,通过叶片搅拌及砂子搓动,将石灰分散后,在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 二、砌块质量

用不合格的次砖砌墙。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砌体产生裂缝,严重的还会产生倒塌事故;用于砖砌墙,砂浆很难铺摊,砖缝不易饱满,干砖与砂浆的粘结性差,使得墙体很容易渗水,砌体质量低劣,强度不满足要求。

1、原因分析。砖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保证砌体受力性能的基础,如果采用强度低的砖,尤其是烧制过程中欠火的砖砌墙,必定使砖体的承载能力降低,达不到设计要求。另外,砖砌筑前浇水中砖砌体施工工艺的一部分,砖的湿润程度对砌体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对比试验证明,适宜的含水率不仅可以提高砖与砌体之间的粘结力,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也可以使砂浆的强度保持正常增长,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有测试结果标明,用干砖砌的墙其抗剪强度比用湿砖砌的墙低41.6%。

2、预防措施。砌体用砖必须先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砌墙,凡不合格砖块严禁入场和使用;对已进场的砖需检查,必须剔除不合格的砖块;如有欠1/2的次砖已经夹砌在墙体中,必须拆除;砌砖前和砌砖中要加强砖浇水的工序管理,设专人浇水,并提高浇砖方法和要求。 三、砌筑过程中常见问题

1、砌筑方案错误

砖柱采用包心砌法,砖块之间没有错缝搭接,垂直缝从下至上为通缝,而通缝不能传递剪力,使砖柱不能成为整体。当砖柱承受大偏心荷载时,产生部分压缩和拉伸,使包心柱在外力作用下失稳破坏;砌筑砌体时采用错误的组砌方式,如实心墙采用五顺一丁甚至二十多顺一丁的组砌方式,砖互不衔接,不能相互传递剪力而过早破坏。

(1)原因分析。管理人员对砌体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不善。瓦工不经培训即上岗,对操作规程不熟悉,砌砖的基本功不够。

(2)预防措施。为了保证砖砌体的整体性,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规范要求在砌筑砖砌体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实心砖砌体可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组砌形式,并特别提出“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工长应加强管理,认真协调好交接面处的施工,明确责任。

2、纵横墙接槎不牢。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普遍采用留直槎,但不按规定放置拉结钢筋;有的工程留斜槎不符合要求,如只在墙身下面1cm范围留斜槎,上部还是留直槎;还有的工程几乎都是先将一层的外墙砌至平口,在所有的内外墙交接处均留直槎,然后转入砌内墙;接槎马虎,有的接槎处灰缝中几乎没有砂浆。这些都严重影响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1)原因分析。现场管理混乱,对砌砖的瓦工安排不当,交接面处协调不到位;瓦工的基本素质低,对操作规程不熟悉或违章作业。

(2)预防措施。砖混建筑施工中,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的牢固性是保证房屋整体性的关键。规范要求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如果留斜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是凸槎,并沿墙高每间隔不大于500mm的距离加设拉接筋,其埋入长度每边均不得小于500mm。砖砌体的施工临时间断处的接槎部位本身就是受力薄弱环节,必须清理、润湿并填实砂浆。

3、灰缝砂浆不饱满。块体间砂浆不饱满,空缝处的砌体抗拉和抗剪强度下降,荷载作用下易使砌体产生裂缝,影响其强度。另外,雨水会从缝中渗入,隔声、隔热、保温性能差,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1)原因分析。由于水泥砂浆的和易性较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层不饱满,砖与砂浆层的粘结较差;有时由于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得砌上的砖层与砂浆不能粘结;用于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操作工的基本功不扎实,砌砖时挤浆不足,产生空头缝或瞎缝。

(2)预防措施。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程度对砌体强度和整体性影响很大,竖向灰缝对砌体抗剪强度影响显著。规范规定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程度不得小于80%;如果竖向灰缝不饱满,则砌体的抗剪强度将降低40%-50%。具体措施如下:①改善砂浆的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②改进砌筑方法,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又称挤揉法,即“一刀灰、一块砖、一挤揉”。③严禁用于砖砌墙。对于按设计烈度九度设防的地震区,在严冬无法浇砖的情况下,不宜进行砌筑。

4、清水墙面质量问题。清水墙面水平灰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清水墙面“游丁走缝”,即大面积清水墙面出现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均匀,丁不压中(丁砖在下层条砖上不居中),窗台部位与窗间墙部位上的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搬家等,产生所谓的“螺旋墙”,即砌完一个层高的墙体时,同一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不能交圈等。

(1)原因分析。管理松散,怕麻烦,砌墙时不立皮数杆,使得水平缝失控,层高误差大;断砖的应用不当,有的将断砖集中砌在某一部位,造成连续通缝。

(2)预防措施。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施工。砌墙前要在建筑物的四角及沿长度方向的一定距离立好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将砖和砌块的规格及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并将竖向构造变化部位标明,灰缝的厚度应控制在8-12mm之间;断砖必须及时随整砖分散砌筑在内墙和受力较小的部位,不得砌在窗间墙或受力较大的墙垛处,也不能砌成四皮以上通缝。

四、结束语

砌体结构具有抗压性能好,保温、耐火、耐久性能好。经济适用,取材和施工方便,便于管理维护等优点,在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承重结构和维护结构中仍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砌体工程我们不能忽视,做好有效防范。

上一篇:测绘方面问题的浅析 下一篇:分析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