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发展规划:让高中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找寻自我

时间:2022-07-22 10:47:39

生涯发展规划:让高中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找寻自我

【摘 要】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共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就是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多地的学校已逐步在高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已成为当今高中育人的必然。但在相关文献查阅中,基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文章对于生涯规划进行了解读并就如何在我国高中阶段开展此课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生涯发展规划;高中;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1-0088-03

很多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神圣与向往已久的大学,入得象牙塔之后却发现竟是自己迷茫、空虚生活的开始: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没有奋斗目标地活着,最后甚至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资料表明: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如果可能将另选专业。种种现状已经敲响了育人的警钟!当初填报志愿时认为热门的、好找工作的专业,可能在学生毕业时已经用人饱和甚至消失了,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制定生涯发展规划,应该成为每个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的发展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2014年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对此发表了见解。她表示,我国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由此可见,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亟须加速进入各地学校课堂。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马嘉宾在2015年高考改革与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上透露,教育部起草的学生发展规划指导文件中,涉及学生规划的指导内容包括理想指导、心理指导、学业指导、生涯指导和生活指导,生涯指导和生活指导也首次被写进规划纲要相关文件。未来,生涯规划或生涯教育将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我国将用5年左右时间普及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读懂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并和生涯规划联系起来。

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也提到“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三大方面之一就是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具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上海、深圳、北京、杭州等地的部分学校已在高中逐步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必将成为当今高中育人的必然。

一、生涯发展规划:是何内涵?

1. 生涯

关于生涯,国内外学者给出过十余种定义。曼得和韦思提出:“生涯是一个人整个生命中所选择追求的一种行动方案。”克丹尼尔指出:“生涯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概念,包括了一生当中的工作与休闲活动。”林幸台指出“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其担任的职务、角色,但同时也涉及其他非工作的活动”,等等。台湾黄中天博士在他们的基础上归纳了生涯的四种特质:终身性、综合性、企求性与工作性。

2. 生涯发展

生涯发展于1953年由舒伯提出,强调个人生涯选择的毕生模式,即生涯是不断变化的。

3. 生涯发展规划

所谓生涯发展规划,是指对生涯发展进行设计。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要学会用动态思维来进行生涯的设计。笔者认为,生涯发展规划可以定义为在个人兴趣、性格、能力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分析、调整、行动、整合及反思来最终确立个人的生涯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努力的过程。生涯发展规划是变化的、持续不断的,包括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生活规划、家庭婚姻规划等。遗传因素及后天的环境、教育使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可复制的个体,做好生涯规划、发现自己的兴趣及优长所在,对于个人、社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生涯发展规划:为何必推不可?为何从高中阶段开始开设?

生涯发展规划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高中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关键时期,为个人成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连续性和过渡性的重要意义。

1. 高中阶段生涯发展规划设计符合人的发展需要及学生的成长规律

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意志、能力等在这一阶段渐渐出现较大的差别。关注自己、渴望了解自己是高中孩子的共性,生涯发展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高中阶段的孩子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智活动,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这一阶段正是培养其生涯规划意识的关键时期,并且能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著名生涯发展学者舒伯所提出的生涯彩虹论中,提出15~20岁为生涯探索期,而这个阶段正处于高中阶段。(如图1)

2. 生涯发展规划设计能够教会高中生更好地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打造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十年前家长为孩子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基于毕业好找工作或是专业的热门程度,那么现在已经不再适用了――当孩子大学毕业时,很有可能一些行业已经消失、新的行业悄然诞生。生涯发展规划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使高中生善于思考、懂得规划,更加明晰自己喜爱的行业方向、性格的特质以及能力所在,并在变化中调整自我,朝着选择的方向积淀、成长,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 学生、家长面对发展及升学问题的现实需求

在从小没有人生职业目标、没有个人爱好,只知道要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考取名牌大学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子们,常常处于“学习无意识”“人生无理想”的状态。升入高中的学生一直被家长按着“高考状元”而非“人生状元”的方向培养,那么一旦完成高考后,高中生以什么作为人生的支点与奋斗目标呢?他们又是否有能力在短期内学会自主生活所需的技能呢?家长与学生对于想考入的大学与专业的研究方向与学术氛围是否有明晰的了解呢?这些问题都是高中阶段亟须推行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的需求使然。

4. 能够在生涯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能够逐步培养起高中生的规划意识与责任意识,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此,还要研发更加注重实践性及体验性的课程,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实践中提升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三、生涯发展规划:不应该仅仅在发达地区和名优学校开设

上海、深圳、北京、杭州等地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逐步增加与完善,如上海的交大附中、天山中学、建平中学,北京西城区内的多所学校,深圳中学等都在逐步开展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在我国一些不发达的地区或普通中学则较少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就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来看,如果想更好地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接班人、与国际接轨,生涯规划课程的普及就势在必行。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所以,生涯规划教育要面向全体高中生,它可以是精英教育,但不能只教育精英,对于普通中学及不发达地区的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意义更加深远。

四、生涯发展规划:我们准备好了吗?

当今学校,是“提分”还是“育人”?如果说20年前考入大学能够改变命运,“提分”有着较大的市场,那么现在或许已经行不通了。我们不妨把眼光放远,放眼10年、20年,教育必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高考的指挥棒已经在慢慢变化,自主发展与规划未来的一天一定会到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父母想培养有理想、能担当的孩子;国家的发展需要有眼光、敢作为的青年;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才智、负责任的人才。那么我们的教育中是否缺失了些什么呢?面对家庭、国家、社会的需要,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

1. 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的设计及体系的构建

在我国高中阶段,并无较完善的生涯发展规划课程。一些学校在开设地方课程时曾编写过相应教材,但是过于简单且并不注重实践,结果没能很好地普及。所以,在高中阶段,分学段构建具有较强实践性、体验性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2. 用活动推动生涯发展教育

顾明远教授提出的四大教育观点之一便是“让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对于社会中种种职业的了解及兴趣点的发现,最好的途径还是通过亲身体验。一次看名校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所向往学校总体情况的了解,更能使学生萌动规划自己未来的意识、思考自己与名校要求的差距、以及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前进目标的计划,等等。很多职业只有深入才知道所处行业的不易与艰辛、要求及发展,也许走近了之后它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与适合自己。

3. 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化程度及相关培训

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尚处于实验阶段,许多教师缺乏系统、正规的培训,许多学校不仅缺乏职业辅导专家,甚至连专门的职业辅导人员都难以配备,生涯辅导的职责大多由学校学科教师及其他人员共同分担。这些兼职人员中,大部分人并不具备相关职业知识及心理辅导、咨询的技能,由此导致辅导效果难如人意。另外,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职业资料收集机构,学校无法单独和全面收集职业方面的信息,这些都阻碍了生涯发展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 家长、高校、社会资源的力量整合

生涯辅导如欲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学校、家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广泛支持,一个完整的生涯辅导体系必须整合多方资源。

第一,政府的支持,如帮助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对生涯辅导的法律保障和经费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涯发展教育更好地落实。

第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能够让学校在进行生涯辅导时获得职业指导与实践的机会。

第三,家长的参与及支持尤为重要:其一,很多高中生的发展方向由父母起主导作用,只有家长认识并重视生涯规划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而不是盲目、功利地规定孩子的发展方向;其二,家长资源非常优秀且各具特色,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可以帮助高中生了解更多的职业、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第四,与高校及各类科研单位建立合作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提供生涯发展规划中所需要的量表、职业信息、师资、网站、课程等诸多支持。例如,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就开发出一套《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兴趣量表》和《大学学习探索量表》,前者可以为高一、高二、高三学生提供生涯规划、选科及选校的参考;后者则帮助高中生了解自己对大学各系的学习兴趣。

作家麦家曾经这样说过,“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发现自我、树立理想的有力助手;是帮助高中生培养起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安身立命所需能力的智慧启迪;更是使高中生形成责任意识与使命感、育人强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益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孙震瀚.国外职业指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149.

[3] 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16):52-56.

[4]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评论,1999,(1).

[5]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探求多媒体技术与文本教学冲突下的共存途径 下一篇:桥之美,美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