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我们一直在路上

时间:2022-09-30 12:26:07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深入,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文章通过观摩2016年安徽省高中英语优质课评选活动,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感悟与思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优质课大赛;观摩学习;感悟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1-0111-02

2016年安徽省高中英语优质课评选大赛分别在安庆高崎小学赛场和安庆二中赛场如期举行。怀揣“教师梦”,全省许多高中英语教育同仁齐聚一堂,共享这场精彩的盛宴。

在两天半的时间里,我共观摩了38位老师的课,其中说课16节,有生上课12节(包括2节两个赛场第一名的展评课)。每节课都凝聚了参赛教师无尽的汗水,体现了其扎实的基本功、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故在观摩过程中我也受益匪浅。然而,当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例展现在面前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和曾给上过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发现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这也激起了我对自身教学的一些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语言素养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论你教什么学科,语言素养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无论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在合肥一中的徐鑫老师、淮南一中的李荷老师和说课教师朱丽丽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些老师开口的那一刻,我就听到旁边的同仁低语:“老师的口语好棒!”毫无疑问,我们在惊叹别人口语地道、流利的同时应该感到自身的不足吧?试问:我们是在今天才意识到自身的欠缺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曾经做了哪些努力来提升自己呢?

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在缺少母语环境的情况下,如果身为师者的我们不但不具备这些基本的素养,还不加强自身学习,如何还能“传道授业”?课堂教学质量又从何谈起?新课程改革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论,倡导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想意义也在于此吧!

二、课堂中“静”和“动”

我一直错误地认为一节成功的示范课重在表演,曾经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拿出全部的激情去展示自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弄的热火朝天。然而,合肥一中徐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徐老师音调不高,整个教学过程都很自然,看不到丝毫表演的成分,更没有任何做作的痕迹。在语言输入环节,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静静地读、轻轻地说,然而,看似沉静的课堂并不沉静,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未停止过思考。在后面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漂亮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且突破了自己,实现了创新,找到了与文本中主人公Jenny完全不一样的观点。

所以,在课堂上,“静”未必就是坏事,徐老师的课告诉我,好课就应该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关键点是学生的思维有没有跟着老师转动起来,学生有没有积极思考。

三、教学环节的问题

1. 有关课堂的导入(Lead-in)

课堂导入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是绞尽脑汁,用尽一切可用的资源,想尽一切可用的方案。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走向了一个误区: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而不是阅读文本的兴趣。

还记得2013年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大赛,当时,我选的课题是Module 3,Unit 10 lesson3 Your Money 一课,主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自己的零花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赶时髦,我放弃了之前精心准备的一些图片来导入,而是在网上搜集了很多有关金钱的视频,但是没有一个能完全吻合我的主题。尽管这样,我还是坚持选用了其中一个视频来导入新课……事实证明,视频确实很吸引人眼球,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然而,下课后有位资深教师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小方,你的课上得很出彩,但你那个视频我没看懂啊!”当时的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觉得名次证明了我的选择是对的。直到今天,在观摩了几位老师简约而不简单的课例,聆听了评委老师精彩的点评后我才恍然大悟,真正了理解那位老师对我的教诲。是的,一个成功的导入应该是利用最短的时间,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或学生最了解的事物快速引入话题,而不是刻意的、硬生生地把我们认为好堆上去;其次,导入的目的是通过这个环节去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而不是对课堂的兴趣。

例如,叶婷老师选定的课题是Where’s your focus?她的导入是利用一幅画,通过心理小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图片,从而找到自己的focus;李荷老师的课题是What’s in a name?选用了最近很火的中国运动员傅园慧的名字自然导入了课题;还有徐鑫老师的课Where do you want to go for college?用的是一些大家熟悉的大学校园的图片轻松地导入了课题。纵观这三位老师的导入,设计都很自然、简单,但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一个成功的导入并不需要什么花架子,只要能达到目标,导入部分应该是越快越好,越简单越好,如果用太多自认为很好的东西堆上去的话,只能冲淡文本的主题。

2. 有关读中阅读任务设计模式化

在读中环节,我们把文本分为Fast-reading和Careful-reading两个大方向。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习惯在Fast-reading 部分设置一个有关Main idea 的阅读任务,在Careful-reading中设计一些问答题和一个表格填空。然而,在这次观摩的12节课中,除了3位老师采用了Main idea的设计,我并没有看见太多我们惯用的模式。那么,我们需要探讨的是:究竟应该设计什么形式的阅读任务才能成功地引导学生逐步地读懂文本呢?基于这一点,我想用8个字来表达这次学习的感悟:教无定法,重在得法。

我们不难发现,不仅在教学方法中,在其他教学任务的设计时,模式化的套路也不能满足新课程理念的需求。苏霍姆林斯基也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使每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创新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深深地体验到了“创新”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魅力。如叶婷老师在读的环节大胆地以“Lucky tree” 的形式将课堂转化为一次探险、寻宝之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可以说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励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下一个目标任务的兴趣。所以,把握方向,不走套路,做一名“创新型”教师也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总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至关重要!只有我们吃透了文本,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找准切入点,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从而把我们的目标分解到各个活动环节。我们要明确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仅是帮助学生简化学习过程,教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

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2014年我国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渗透到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分四大块,即: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1. 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不仅要设计知识层面的问题,更要注重从思维层面去质疑去提问,引导学生对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处理而得出答案。回想我们平时的教学,为了减低难度,经常会设计一些不需要通过思考便能获得正确答案的练习,原来,这亦是一种误区!新课程理念下,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需要通过一些课堂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去动脑、去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2. 三维目标的落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革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与当下倡导的三维目标正是一脉相承,血脉相通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过程又重方法,更不能忘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是我们每一堂课的价值起点。然而,目前我们大部分课堂,知识偏多,单纯的技能训练偏多,应试技能的训练偏多,有关文化品格的培养则偏少,尽管我们有所思考,但主要是局限于文化浅层次的渗透,文化修养和行为的取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思维品质方面,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仅仅停留在记忆和浅层次的思维活动,问题的设计欠缺思维含量,在真实操作中往往顾此失彼。所以,从实际的课堂操作现状来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任重而道远!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深切地体会到一种紧迫感,因为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让我们坚守自己的“教师梦”,一路前行,且行且思,且思且进,不言苦,不怕累。

上一篇:关于朝鲜舞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新型教学法的整合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