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计划

时间:2022-07-22 04:35:42

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计划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市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劳动就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积极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结合*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情况。

1.产业规模扩展迅速。近年来,*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全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其中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33家。现有全国电子百强企业2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7家。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2亿元,增长18.3%;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66亿元,软件业233亿元(占全省软件的61%);实现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28%。电子信息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逐渐成为*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产业特色渐趋鲜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基本形成以计算机/服务器、通信网络设备、数字家电和半导体元器件为主要产品的产业集群。半导体照明、RFID(射频识别)等新兴产业起步良好,在省内具有一定发展优势。软件业优势明显,独立软件规模与实力居全省首位,信息服务外包和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迅速,“动漫泉城”初具规模,“*软件”整体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稳定增长,以通信业为主、互联网企业为辅的发展局面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品流通业渐成规模,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成为长江以北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

3.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6个(其中,部级1个,省级4个),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35项(其中,中国名牌3项,中国驰名商标3项,省名牌8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0项(其中,部级8项,省级42项)。软件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率达到70%以上。

4.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显著。信息技术在全市工业企业得到普遍应用,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新产品开发周期明显缩短。重汽、济钢、山水等重点企业走上科技创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发展道路,先后有10家企业入选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有30多个项目列入全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农业、商贸、物流、金融等行业信息技术改造取得重大进展,以信息流引导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渐成规模,电子商务交易额近年来年均增长30%以上。

5.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深入推进。300多个单位接入市公用信息平台,全市75%的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100%的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建立门户网站,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覆盖所有部门和县(市)区,25%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财税增收、行政审批、政府资金网上结算、电子监察和联网审计工程等重点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6.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先后出台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一系列指导意见,软件、动漫游戏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日益完善。产业载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相继落户*市,“*(济北)电子信息产业园”、“*(长清)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省软件产业园”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是: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少,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本地化产品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链不完整;产业投入不足,缺乏新的增长点;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信息化体制机制尚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基础网络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步伐不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建设区域信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突出抓好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条的打造和完善,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力争打造过千亿产业,建设国内外“软件名城”,加快*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把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中之重,积极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好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2.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原则。推进装备类制造业信息化,加强对装备类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的信息技术再造,扩展成套设备及组合加工设备性能,增强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基础类制造业信息化,围绕建材、石化、冶金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有效降低基础类制造业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人才政策,结合“泰山学者”、“泉城学者”和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坚持培养、引进、使用人才并重,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与政策优势,为电子信息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撑。4.打造产业基础与蓄势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产业配套环境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利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引进关键设备仪器,加大技术研发、引进和储备力度,加快重点项目的策划与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实力,实现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规划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年均增长27%,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500亿元,年均增长44.2%。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年均增长34%。

2.产业布局。认真落实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加快项目和载体建设。充分发挥重点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区域集聚水平。建设全国信息产品集散地,构筑汇集国内外生产类、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强势流通业。构建全国数字创意产业先进城市,培育“动漫泉城”品牌。重点建设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突出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创建“软件名城”,加快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及部级电子信息产业园,拉动省会城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3.技术创新。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运转高效的创新体系。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任务

(一)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重点依托齐鲁软件园、浪潮科技园、浪潮产业园和光电子产业园,以山大碳化硅材料、华芯12英寸芯片、华光LED外延片、力诺光伏电池、晟朗多晶硅、同欣半导体及器件、宝世达LED全彩显示屏、富美科技环保激光硒鼓等大型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半导体产业,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和半导体产业基地。

壮大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制造业规模。围绕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建设,以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服务器及计算机设备生产基地。加快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专用电子设备开发生产。迅速壮大浪潮服务器、特种计算机产业规模,创建世界一流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集群。推进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尽快寻求与国际集成电路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设,促进集成电路实现“设计—制造—封装—检测”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建设形成集成电路产业园。

突出发展半导体照明与光伏产业。加快发展半导体照明,积极推进光电子产业园建设,加快碳化硅衬底材料产业化,做好LED、LD外延片等上游产品研发生产,形成国内重要的光电子上游产品衬底和外延片生产基地。加快力诺300兆瓦电池片、晟朗2000兆瓦太阳能多晶硅和1000兆瓦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太阳能集热器、硅片、电池片、光伏发电等产品;跟踪国际前沿技术,重点研发太阳能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

迅速提升电子配套产业实力。加快电子元器件、零配件、印刷电路板等产业发展,建设电子产品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引进电子元器件、零配件、印刷电路板等配套产品生产企业,逐步形成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元件组装、流通相配套的生产协作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条件。

加快发展消费电子产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家电产业,逐步扩大大屏幕、壁挂式、数字化液晶电视生产规模,建设国内重要的高档彩电生产基地;加快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多媒体终端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智能家电产业;加快生产基地、配套产业与物流中心建设,推进家电产品网络化、数字化升级。扩大半导体器件产业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整合半导体制造企业资源,积极引进功率半导体、新型元器件等生产线,提升半导体器件产业规模和整体实力。

做大做强自动化控制产业。围绕*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仪器仪表、传感器、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智能机器人等产品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培植优势企业。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围绕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建材、电力、食品药品等领域需求,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能力。加快重点行业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四个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推进国产自主开发三维CAD/CAM软件的应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双高一资”企业的改造,推广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及产品应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嵌入式软件发展,支持嵌入式操作系统研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促进嵌入式软件在信息家电、通信设备、自动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推广工业软件应用,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与传统应用行业合作,加强工业软件开发力度,打造新的纵向行业应用软件产业链。建立一批行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开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行业共用技术数据库、解决方案和案例数据库,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三)突出发展软件产业和动漫游戏产业。

1.软件产业。逐步形成以*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周边、星状分布的三大软件产业功能区。*高新区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打造成为全市软件研发生产核心区。历下区逐渐形成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的软件市场,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市场开拓及推广应用区。长清、市中、槐荫、天桥区发挥城市中心和区域金融区功能,打造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投融资与产业配套服务区。

加强软件产业载体建设,以部省共同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为驱动,进一步完善软件园区软硬件建设,培植壮大核心基础软件,全力打造“软件名城”;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抓好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完善软件服务外包绿色通道,建设部级“中日IT桥梁工程师示范交流基地”,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出口外包企业;强化信息安全、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研发,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信息安全产品,构建整体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加快信息安全保密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国高水平的中间件领域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做强行业应用软件,推动全市各应用软件联盟的发展,整合资源,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发展合力。

2.动漫游戏产业。围绕建设“动漫泉城”的战略目标,打造成熟的动漫游戏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泉城风格和国际影响力的动漫游戏品牌,形成全国一流的动漫游戏产业集聚中心。建立健全动漫游戏产业教育培训中心、研究创作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动漫游戏体验中心,形成集创意、研发、产品制造、市场推广为一体的动漫游戏市场运营体系。着力突破一批重大优秀动漫游戏产业项目,带动软件开发、影视制作、教育出版、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使动漫游戏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建立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处理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联合建设。重点推进离岸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和3G、宽带无线城域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三网融合,全面提升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引导通信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电信与互联网增值业务,鼓励企业把技术业务创新和应用重点放在传统产业改造、社会服务领域应用上,开发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增值服务业务,积极推广经济实用的网络服务,让全社会享受到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净化网络环境,促进互联网繁荣发展。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业,鼓励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商业性开发。加快“数字泉城”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扩大内需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国家、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各项措施,加快重点电子信息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更多相关投资项目得到国家、省支持。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抓住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增值税转型、家电下乡等有利时机,借助国家推进第三代移动网络、下一带互联网、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的契机,找准切入点,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二)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破解资金难点。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财团重组联合,采取多种形式筹融资。加强部门协调,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建立银政企合作平台,完善资金需求项目库,采取多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各商业银行应创新金融产品,担保机构要有效发挥功能作用,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实施园区发展战略,促进信息产业聚集发展。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区域发展功能结构,明确产业定位,完善产业链条,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发挥高新区三大金字招牌和产业中心区的作用,重点培育设计研发、整机制造等功能;同时,加快济阳、长清电子产品加工、自动控制产业等配套产业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积聚区发展环境,形成空间优化、分工有序、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加强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实验室、产业联盟和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驻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推动“政企产学研金”紧密结合。以重点园区和骨干企业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就业创业环境,大力扶持信息技术社会培训机构发展,推进培训机构与大专院校、骨干企业合作,建设一批人才实习、实训和交流示范基地。

(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工业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园区发展资金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落实技术进步优惠政策,对重点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制度,降低投资成本,指导企业用好进口设备减免关税、节能减排国债补助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上一篇:县政法综治维稳暨安全生产的讲话 下一篇:县长在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