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足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时间:2022-07-22 08:48:49

让足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0月,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率领的足球考察团,为考察日本足球界现状对日本进行了访问。

很遗憾,日本媒体对这次活动基本上没有报道,日本足球界对中国足球不是太关心。

中国足协在过去20年中频繁地访问日本,但今年似乎最为重视。

以前的考察团基本上都以足协为主,这次则由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教育部、发改委、体育局以及足协等机构共同组团,这表明了中国整个国家对振兴足球的重视。

考察团在日本五天的日程是这样的:先后与日本足球协会会长小仓纯二为代表的足协人士、主管体育的文部科学省官员、J联赛负责人等交换了意见;听取了日本足球协会和J联赛的情况介绍;视察了日本首屈一指的俱乐部浦和红宝石,还观看了横滨水手对浦和红宝石的比赛。

有报道说,考察团安排了视察东京校园豪强驹场高中足球部。笔者采访了该校足球教练,不料对方说:“中国考察团没有访问本校,本来是安排好了的,但因为他们推迟一天到日本,访问本校的日程被取消了。”

这确实很遗憾,因为高中校园足球是日本足球的一大特色,在体育作为教育一环的日本,独特的“校园俱乐部活动”是很值得去了解的,这也是笔者希望中国足球界关注的一点。

中国足协的官员们差不多每年都来日本考察,对此,笔者很高兴,这是中国对日本足球高度评价的表现。

但是,即使每年来日本视察,热心地学习日本足协的选手培训方法、教练的训练制度等,我以为意义不是很大。照搬日本的一套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日本的制度即便是按照中国国情进行修改,也没法保证能有长足的进步。足球要有大的发展,这项竞技就必须渗透到大众生活中,我感觉到中国足球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足球要强大起来,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可是,人们做事往往更追求短平快,希望有捷径,能马上见到结果,所谓的尖子教育就是基于这种想法。

比如,把五六岁的被认为有素质的孩子送到“特别集训设施”进行培训,或送到欧洲、南美等俱乐部培养,认为这样做20年后世界杯比赛就能出成果。

然而,尖子教育在竞技人数少的项目上可能会行之有效,如冰壶、蹦床等,但足球却不一样。足球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上踢足球的人群相当庞大,一朝一夕的努力就想有结果,绝对是不可能的。

足球强国都有个共同之处,即如前所述――足球都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笔者曾多次访问过巴西和西班牙巴塞罗那,不论是巴西还是巴塞罗那,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嗅到足球气息,J联赛诞生之前的日本足球,与巴西、巴塞罗那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在那里,足球风景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让人不敢置信。在日本,往日大众体育的代表项目棒球已经面临危机,因为足球人气日益高涨,如果没有这个变化,日本就不可能有今天亚洲冠军的地位。

当然,足球强大起来的条件还不仅于此,足球人口和经济实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最重要的还是足球文化。

乌拉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个只有三百多万人口、经济也并不发达的国家,历史上却两次夺得过世界杯冠军,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又获得了第4名。足球是乌拉圭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所以,乌拉圭能成为世界足坛的传统强国。相反,人口多也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没有足球文化也很难成为足球强国,比如昔日的日本、今天的中国。

实际上在中国国内就有一个很好的参照,那就是兵乓球。

中国兵乓球就如同巴西足球一样,在世界体坛享有王国地位。为什么中国的兵乓球那么强大呢?笔者多次到过中国,经常可以看到机关单位、学校、公园里打兵乓球的场景,中国人打兵乓球的矫健身姿已成为一道风景线,这也正是中国兵乓球持续强大的核心所在。

那么多的人热衷于兵乓球,这项运动怎么可能不强大呢?比如说最强盛时的马琳、张怡宁,即使他们突然受伤或生病不能比赛,我想也有水平相当的选手马上就能顶上。同样,巴西足球也是这样的情况。可是,即使让日本的孩子照搬马琳、张怡宁小时候接受训练的方式方法,就一定会造就日本的马琳、日本的张怡宁吗?我想那是不现实的。

日本引以为豪的足球文化虽然和欧洲、南美的足球强国没法相比,但J联赛诞生后,它却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了社会。

现在,不懂什么是越位的日本人恐怕只是极少数,没有踢过足球的年轻人更是罕见。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足球外行却真的是对足球一无所知,更不要说规则和战术了。进入90年代后,再外行的人也都能对足球说出个一二三来。

大家都知道的是,日本J联赛在1993年创办后使足球走向大众化。实际上,早在70年代足球还不太为日本人所知的时代,就有一位默默为普及足球作贡献的人,他就是越后赛吉欧(Sergio Echigo)。

赛吉欧是出生于巴西的日本后裔,上世纪60年代曾为巴西豪门科林蒂安队效力。当时,世界著名球星里维利诺就是他的好友和队友,而罗纳尔迪尼奥的拿手好戏“牛尾巴过人”(Elastico)就是当年赛吉欧的发明。

赛吉欧于1972年回到祖国日本踢球,退役后曾担任教练,之后在全国各地开设足球教室,进行足球普及活动。当时他有一个强烈愿望,就是“一定让日本成为不亚于巴西的足球强国”。生长在巴西的赛吉欧知道,当教练顶多能让一支球队强大起来,而不可能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所以做教练不如在这个足球不毛之地播洒足球种子。

争取更多的足球爱好者是赛吉欧的生活意义所在,他的足球普及活动犹如一种传教活动。他自己驾车跑村串户,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奔赴他的足球教室。他每到一处都会和当地人交杯,用他那特有的巴西式幽默大谈足球的魅力,他的“布道”吸引了不少成年人。赛吉欧也知道,要让孩子们喜欢上足球,首先就得让成年人了解足球,否则普及是很难做到的。

前一天晚上和大人们喝酒聊球,翌日就在球场上用巴西式的训练方式以及他的谈吐艺术让孩子们着迷。他对大人们说,没踢过球没关系,尽管把孩子们带到我的足球教室来。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足球的乐趣和足球的魅力,让孩子们首先对足球产生兴趣。

北到北海道,南到冲绳,全国共有50万名孩子听过赛吉欧讲足球,他的“弟子”中有不少后来活跃在J联赛。

在足球王国长大的赛吉欧认为,与精英教育相比,扎扎实实地进行普及活动,才是最终通往胜利之路。

足球的强化训练结果并不能立竿见影,如果中国的足球人口能像兵乓球人口这样多,即“中国足球兵乓化”,那成果就会很自然地显现出来。

上一篇:三湘骄子黄博文 下一篇:世上第一双有“大脑”的足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