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封基的“跷跷板”策略

时间:2022-07-22 06:25:37

投资封基的“跷跷板”策略

2007年是封闭式基金收获的一年,市场上剩下可比的33只封闭式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18.14%,以二级市场价格计算的平均回报率高达164%,为各类基金之首。在市场动荡起伏的阶段,封闭式基金以其极低的波动率和相当惊人的收益率成为最受机构欢迎的投资产品之一。

2008年,可以预料的是市场动荡加剧,而封闭式基金的吸引力依旧,随着大批封闭式基金的到期,2008年小规模封基将日渐稀缺。截至1月15日,市场上现存的20亿份以下的小规模封闭式基金仅剩下7只。另一大亮点是,去年发行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大成优选和瑞幅进取。算上这两只,封闭式基金总数只剩下35只。在2008年的市况下,投资封闭式基金将更讲求策略。

“三驾马车”推动封基上涨

折价率、分红和基金净值的增长,是驱动封闭式基金的三驾马车。对投资者来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也是复杂而微妙的。除了分红这类短期性投资机会以外,对封闭式基金而言,如何把握基金净值和基金折价率之间的动态联系,可以说是投资封基的关键。

2007年,同期可比的33只封闭式基金净值回报率为118.14%,而同期可比的139只股票型基金的净值回报率为128%,较封闭式基金略高。和股票型基金较高的仓位相比,封闭式基金普遍具有最高80%股票仓位的限制。2007年封闭式基金的收益率较股票型基金略低或许可以用仓位进行解释。

就单个基金来看,33只封闭式基金中,2007年业绩冠军是基金裕隆,其净值增长率达到133.40%,第二位基金科汇的净值增长率达到129.64%,第五位基金久嘉的增长率为138.95%,第十位基金汉盛的增长率为127.71%,和其他开放式基金相比,其业绩属于中等偏上,但这仅仅是封基的一部分回报而已。

对于封闭式基金来说,二级市场价格和净值之间的折价率是收益的“加速器”,算上折价率变动后,封闭式基金的二级市场回报率就相当惊人了。2007年,封闭式基金以市价计算的平均回报率(包括此前封转开基金)为164%,而按照晨星统计数据,33只可比的封闭式基金市价回报率为144.33%。在仓位较低的情况下,封闭式基金市价收益率大幅超越股票型基金的秘密即在于此。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仅仅是“一次性”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只封基2007年初的净值为1元,市场交易价格是0.7元,那么折价率就是30%,2007年末,假设基金的净值上涨到2元,折价率上升为20%,那么投资回报率就是128%(1.6/0.7),折价率变动带来的杠杆是28%。如果年末,折价率仍然保持30%,那么投资者的收益率仍将是100%,和净值增长率一致。

换言之,封闭式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前提,就是折价率收窄,但折价率带来的收益是一次性的,这一点投资者必须了解。封闭式基金能否带来高于净值增长的超额收益,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折价率有否收窄的空间。也因此,买入封基的时机把握就显得相当微妙。

锁定封基“业绩王”

在选择具体的封闭式基金时,净值增长潜力往往是选择的第一要素。对投资者而言,绩优封基、创新封基以及即将到期的小盘基金都是不错的选择。

2007年的绩优封基,2008年仍然值得期待。比如2007年表现突出的基金泰和、基金科汇、基金科翔、基金久嘉和基金景宏(已经封转开),在仓位较低的不利条件下,年净值回报率甚至可以排到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前列,而且这些基金都是连续多年保持了这样的业绩。在绩优开放式基金频频关闭的背景下,投资者还可以打折价格买入这些基金,确实非常难得。考虑到折价率变动的因素,投资于这些基金的收益完全有可能超过仓位较高的股票型基金,而风险又相对较低,2007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基金裕隆则是2007年冒出来的一颗新星,该基金的净值回报率曾经一度领先第二名15个百分点,不过裕隆的换仓较为猛烈,其后续表现有待观察。

创新型封闭式基金瑞福进取也是值得关注的品种,其风险和收益都比普通的封闭式基金高。这只基金如今已成为市场上唯一溢价交易的封闭式基金,当然,在近日大跌的情况下,这只基金也是唯一单日跌幅超过5%的封基。在市场止跌回升的阶段,这只基金的杠杆效应。可带动基金以超越普通基金的速度上涨。

大成优选是另一只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创新封闭式基金,基金经理刘明曾掌管基金景宏(去年已经封转开)多年。由于景宏长期处于封闭式基金涨幅前列,刘明因此获得多个基金经理奖项。这只基金2007年净值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基金裕隆,但由于年末的封转开,因而未被列入封闭式基金的排名。

除此以外,几只2008年即将到期的小规模封闭式基金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科汇、科翔都是2008年到期的基金,而且易方达公司本身持有基金5%以上的份额,可以想见公司有较大动力将业绩做好,投资者可以将其视为开放式基金来进行投资。该基金目前的交易价格相对干净值仍有一定程度的折扣,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安全保障。

“跷跷板”式的动态投资

投资封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买入时机。对投资者来说,如果能以较高的折价率买入绩优基金,收益可能会非常可观。

一般而言,折价率和市场前景的预期有关。2001年中期到2005年,市场经过连续下跌后转入悲观。封闭式基金由于限于契约规定,即使在连续5年的下跌过程中,仓位也都保持在60%~70%的较高状态,当投资者预期基金下阶段的收益为负,自然会售基金,这就不难理解熊市期间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为何不断扩大。而2006年进入牛市以来,市场一直以多头为主,投资者对后市看法乐观,折价率也就不断收窄。

在此情况下,投资者不妨考虑“跷跷板”式的动态投资法。按照国金基金研究中心的测算,大盘封闭式基金2007年加权平均折价率处在20%~35%区间宽幅波动,波动中枢在28%左右,其中个别基金的折价率波动区间扩大到10%~40%。同时,国金认为,2008年大盘封闭式基金的合理折价率在30%左右(剔除年度分红因素)。投资者追加投资时可以采取平衡策略,当折价率下降到25%以上,适当增仓,当折价率收窄到20%以内,适当减少追加投资,或者减仓。

一般来说,折价率高低和基金分红有密切关系。在基金分红前夕,封基的折价率往往会收窄以提前反应分红预期。在此期间贸然介入封基非明智之举。一方面,分红额度的问题难以把握。基金法虽然规定证券投资基金的年度已实现收益的90%以上必须实行分配,但如果一个基金从年初到年末都没有卖出股票来兑现收益,无论基金的名义收益率多高,基金都可以不分红,这一点很难预期。

另一方面,封基一般一年分红两次。从前两年情况看,折价率总体的变化趋势是,一旦有分红预期,折价率就开始逐渐下降,而分红之后折价率又迅速上升。投资者可以把握折价率变动的节奏,选择介入的机会,这才是上策。

上一篇:基金该不该长期持有 下一篇:市场动荡不安风险交投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