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时间:2022-07-22 05:54:11

河南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摘要:河南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的"三农"问题,还直接涉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制约河南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河南的实际情况,为加快河南生态农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河南各农业产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生态农业,制约因素

一、河南生态农业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现阶段制约河南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如下:

(一)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不能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的缺陷,使生产中往往缺少必要的技术含量,生态农业的各要素往往有着非常复杂的联系。目前的生产过程中,农户往往都是根据借鉴别人的经验进行生产,没有科学依据,很难达到效果。广大农村缺乏的是先进、适用的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例如,在农业污染防治、病虫害防治、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等农业技术、市场营销技术、信息服务技术以及技术转化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提高。

(三)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务和信贷服务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河南省的生态农业大多以农户为单元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生态农业过程的环节均以体力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因而,不论是单位面积还是单位农产品产量以及劳动力密集度都较高。我省目前的情况是,耕地有限,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的生态农业模式将会受到挑战,不断探索适合我省情况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将是我们面临的长期任务。较小规模的产业化水平容易增加生态农业实施和运作的成本,也不利于生态农业发挥其特点。

二、加快河南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河南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工农业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结合省情全面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制度诸因素,充分挖掘、利用河南自然条件与经济条样的优势,从农业内部和外部着手,通过整合农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完善生态农业发展政策体系,出台对农民保障有力的政策

从政策上帮扶、资金上支持、技术上指导、价格上倾斜,以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的监督机制,真正实现生态农业的无害化,积极倡导"自助餐式"的发展模式,使农民根据自己能力和需要,确定生态农业的方向和经营策略。另外,必要的监督机制也十分重要,因为一些地方并没有真正提供"绿色产品",在一些生态农业模式中,还存在不同形式的污染,距离生态农业的内涵还有很大差距。

(二)加强生态农业的科技创新,完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生态农业技术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是改革创新的基础,因此要将科技和教育结合起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科研支持力度,使科研与农业经济紧密结合。由于农业科研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其不可能完全的自我发展,农业科研的主要经费来源仍是国家。

(三)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服务体系,保障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为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使农业经济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需要加强和生态农业相关的法制体系建设:尽快出台与农业的投资和贷款相关的优惠政策,保护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鼓励生态农产品的外销甚至出口,加快土地流转,在必要时开展规模经营的试点,扩大集约型农业经济的范围,广泛的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加快对生态农产品的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设立生态农业的保险机制,对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生态补偿。此外,还要加强对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强化对环境和污染治理的监测与监管,比如,健全水利设施维护机制,治理乱采乱垦乱猎行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生态农产品的违法行为等。

(四)提高生态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生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的有效载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按照生态农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实行全程管理,实施品牌战略;积极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服务和"产销订单"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推进生态农业产品的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参考文献:

1、张武.河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分析[J].商业经济,2013,(17).

2、胡乾坤,李肖肖,李瑾,周留举. 探索河南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J].商情,2013,(27).

作者简介:刘峥,女,1979年3月,河南邓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课题来源:河南省2014年省社科联经团联课题:河南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编号:SKL-2014-3244

上一篇:我国城市养老模式发展的现状特征 下一篇: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的创业教育教学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