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时间:2022-07-22 05:40:59

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摘要:慢阻肺是肺部疾病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气管及其他呼吸系统发生炎症的主要表现,在老年人这个群体发病率极高。慢阻肺起病急、病情的进展缓慢,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受到老年慢阻肺患者年龄的影响,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系列诸如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这对后续的治疗及护理造成很大的困难。要想促进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就一定要掌握其心理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患者能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实际的治疗,进而为病情的控制及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老年慢阻肺会在发病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阻塞,让患者感受到呼吸苦难的折磨,并让其整个活动受到限制。由于慢阻肺的病情发展缓慢,这也在无形当中延长了治疗的时间,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会让患者产生一种焦躁、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出现放弃治疗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护理人员要格外重视患者的心理特点,用最耐心的态度给予患者关怀,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对于治疗或护理的具体需求,让其树立乐观、自信的心理面对治疗,为日后的康复做好充足的准备。

1 慢阻肺概述

慢阻肺简称"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属于一种以持续的气流受到限制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原因为吸烟以及吸入有害颗粒等。慢阻肺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长期以往会对患者的肺部乃至整个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变浅甚至心力衰竭等症状。

引发慢阻肺的因素主要为个体因素及环境因素两类。个体因素是指遗传因素而引发的慢阻肺,但最重要的仍然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所引发的慢阻肺为吸烟、空气污染或者由于患者的职业等原因吸入粉尘或其他有毒物质。这些因素都会对患者的气道功能造成损害,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慢阻肺在老年人这一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根据世卫组织的相关统计表明,慢阻肺在50岁老年群体中具有13.7%的发病率,并且这项数据还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要在临床中对其治疗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由于慢阻肺的病情发展缓慢,治疗时间长,很多患者由于抵抗不住治疗的压力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其治疗与恢复。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生命健康治疗,护理人员就要对老年慢阻肺患者投入大量的精力,了解其心理特点以及对护理的具体要求,对其提供耐心细致的护理干预手段,既能促进其预后康复,又能建立起一个稳定和谐的护患关系。

2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点

2.1精神抑郁 在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众多心理问题中,以精神抑郁最为常见。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阻肺患者会不善于与人沟通,也不善于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需求表达给护理人员,导致护理人员不了解患者的真实需要。久而久之,患者更加不愿意讲述自己的需求,并表现为情绪低落和注意力减退。老年慢阻肺患者会有半数以上存在精神抑郁的心理问题[1]。

2.2焦虑紧张 由于慢阻肺是一种肺部的慢性疾病,需要很长的治疗时间,然而其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对患者来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折磨。大多数患者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对治疗丧失了信心,就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李姣佯[2]的一文中选取了其院的60例高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际表现,总结患者的心理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这60例患者中有48例具有焦虑紧张的心理,占总人数的80.0%。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失眠等,甚至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人员发脾气,不配合治疗,也耽误了其最佳的治疗时间。由此可见,焦虑紧张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治疗会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2.3依赖性强 慢阻肺不易彻底痊愈,会呈现出反复发作的特点。由于慢阻肺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病情的反复发作会给其生理及心理带来极大的变化,会将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到医生和护理人员身上。老年慢阻肺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孤独的感觉,同时病情的治疗不彻底会让其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理,而将康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依赖性强。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就会在心境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不愿意配合治疗[3]。

3 老年慢阻肺的护理措施

3.1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在了解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点后,能够得知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让患者产生绝望、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为其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治疗环境。廖鲁燕[4]的文中选取了某院68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之前护理人员就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将患者的病房布置的宽敞明亮,病房温度调节到让人舒适的环境下,为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树立患者自信 患者面对反复发作的病情,最容易丧失救治的自信。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让患者能真正对护理人员卸下心防,准确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采取耐心的安慰,通过向患者讲述慢阻肺成功的病例激发患者的自信心。宋彦[5]等人的文章中,对其医院的老年慢阻肺患者提供全程优化的护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心理护理。通过这种护理方式,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在治疗中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大部分的患者最终都康复出院,很多患者也对护理人员的良好态度表示了感谢。

3.3对晚期慢阻肺的患者提供护理 晚期的慢阻肺患者长期受到病魔的折磨,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逐渐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理,甚至想要放弃治疗。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晚期的慢阻肺患者会或多或少存在一种病态的心理,面对这种患者,护理人员一定不能对其刺激。针对晚期的慢阻肺患者,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叮嘱家属要在饮食起居方面照顾好患者,不要在患者面前提高关于疾病的任何字眼,让患者有一种心灵上的寄托,配合医护人员每一个环节的救治。

3.4服药护理 服用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以成人常用量的1/3或1/2为最佳状态,并且需要根据慢阻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加减药物的剂量。治疗慢阻肺的药物对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大,如果患者一开始就采用大剂量药物,尽管能够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性器官,造成患者服药后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同时大剂量的降压药物也会造成患者耐药性的提高,导致日后降压只能不断增加药物剂量,对患者治疗及护理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治疗老年慢阻肺的药物的服用必须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用药剂量,从而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

4 结论

对于老年慢阻肺的患者,要想从根本上治愈患者,除了医疗上的进步之外,还要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配合医护人员,这就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人文关怀会愈发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只要护理人员对老年慢阻肺的患者给予一些关爱,就一定能让人们心中冰冷的医院成为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殷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08(14):118-119.

[2]李姣佯.对于高龄患者慢阻肺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02(25):247-248.

[3]蒋艳.对老年慢阻肺合并气胸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07(14):64.

[4]廖鲁燕.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68例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11(15):2987-2988.

[5]宋彦,刘帆.全程优化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02(11):149-150.编辑/哈涛

上一篇:就业导向型高职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建设 下一篇:早期妊娠终止方法对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