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聋校职业教育的灵魂

时间:2022-07-22 03:23:32

就业:聋校职业教育的灵魂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贯穿一个思想,那就是: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英国政府也正在酝酿职业教育改革,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我们在聋校职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归纳出了一些原则,现抛砖引玉,以求指正。

一、适合性原则

适合性原则是指在选择职业教育项目时,要考虑到聋哑人的生理特征,即局限性和特殊性。这是发展聋哑职业教育的前提。

为此,我校进行多种探索,曾开设过缝纫、理发、修理等专业。但由于聋人有生理缺陷,同健听人交流有很大的困难,使得这些专业多半途而废。后来,我们仔细考察了木雕专业,发现它具有操作独立性等特点。不仅可以避免聋人人际交流不便的弊端,还能发挥聋人眼明手灵的优势。前几年的毕业生,有的已经对口就业。于是就确定木雕为职业教育专业,制定为期三年的教育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全套操作工艺,放样、打坯、雕刻、油漆等,熟练掌握其中一项技能,作为以后的谋生之本。实践证明,正是这个选择,为我校的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广泛就业原则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就业,它需有广泛的就业岗位。东阳木雕是中国六大名雕之一。始于唐代,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古时,北京故宫等许多宫殿建筑、雕刻装饰都曾是东阳木雕先辈的杰作。现在东阳木雕艺人们精心创作的许多代表作也被列为国家珍品,有的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有的作为国际友好交往礼品赠送,并与园林建筑、室内装饰、家具等相结合,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品远销多个国家与地区。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木雕职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了东阳的支柱行业,现有2000多家企业,为聋哑人木雕职业教育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三、勤奋有助就业原则

培养务实勤劳的美德有助就业。聋哑学生经过九年一贯制教育之后,大多是十七八岁的青年了。走向社会后应该安心劳动,自食其力。学校生活与社会环境有比较大的差别。在学校有老师的爱护,还有一大群同伴,感觉温暖。到社会就不一样,激烈的工作竞争,显得比较残酷;与常人沟通困难,容易感到孤单,再加上工作繁重,就会形成不适。这就需要我们在职业教育中及早引导,有意识地培养聋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经验不应该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它必须符合每个人自身的实际。在职业教育中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外,到八、九年级时,还应调整劳动时间,操作时间改为90分钟一段,休息后再学习90分钟。这样安排,接近社会上8小时工作制的半天。刚开始,过了一节课,学生就坐立不安了。这时,教师与师傅的实际工作是无声的语言。师傅一个下午工作4小时,中间不休息,老师也一直陪伴着大家,以温暖的目光鼓励着。学生看着认真的劳动氛围,知道这是劳动锻炼。伸伸手,扭扭身,到旁边的同学处看一看,很快又投入学习。休息时,要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操,让学生舒展身体,交流交流体会,引导学生进行劳动竞赛。

四、提高就业竞争力原则

提高就业竞争力,是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陶行知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木雕是一门讲究艺术的职业,非常依靠技巧,许多知识只能靠悟。因此,我校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采用立体化授课,以能力本位教育为目标,实施实践主导的课程模式。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参照样板放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时反馈,不断琢磨提高。

采用立体化的授课方式,产生事半功倍的奇效。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参加学习的时间有早有迟。把他们全部混合编在一起,师教徒,徒教徒好的更好,差的迅速提高,初学的很快入门。感觉最明显的就是,现在初学者一个月的水平,超过刚创办时学半年的效果。

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培养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校木雕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毕业生张丰已是东阳市木雕集团青年技术骨干,单海生、吴永进在广州家具企业做木雕,每月收入在千元以上。学生的作品多次获浙江特殊教育学校工艺美术作品一等奖,为了让学生的作品能更多地走向社会,为学生就业做宣传,学校又主动加强同旅游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把我校设置为东阳的一个旅游景点,把学生作品当作旅游纪念品陈列出售。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外地游客的肯定。温州工艺美术协会领导专程来我校取经,探讨新时代聋哑人在工艺美术工作中的地位,准备与当地聋哑学校合作筹办类似的职业教育学校,为工艺美术事业培养后继人才。每到毕业前夕,许多厂家就纷纷登门要人。我校的职业教育终于为聋人开辟了一条就业之路。

上一篇:扶贫解困,春风化雨 下一篇:我的自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