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再孕术中出血的临床原因分析

时间:2022-07-22 02:58:46

剖宫产再孕术中出血的临床原因分析

【摘要】 目的:对剖宫产再孕术中出血的临床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剖宫产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首次剖宫产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与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90±230)ml、15.0%(9/60),对照组分别为(220±125)ml、8.3%(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剖宫产; 再孕术中出血; 临床原因; 子宫破裂

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134-02

doi:10.14033/ki.cfmr.2015.07.066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剖宫产技术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人数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在46.2%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接近一半的孕妇都选择剖宫产分娩,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3倍[1]。多数剖宫产患者在剖宫产实施后不久会出现再孕情况,而剖宫产再孕术中的出血发生率是首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发生率的2倍[2],严重威胁剖宫产患者的生命安全。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首次剖宫产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剖宫产再孕术中出血的临床原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剖宫产再孕术中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首次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6~43岁,平均(33.7±3.7)岁,孕周36~42周,平均(39.2±0.3)周,产妇体重65~94 kg,平均(72.5±5.2)kg;观察组,年龄25~42岁,平均(33.5±3.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0.8)周,产妇体重63~95 kg,平均(74.3±4.9)kg。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妇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原因,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与计算,出血量=面积法+容积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与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90±230)ml、15.0%(9/60),对照组分别为(220±125)ml、8.3%(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剖宫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术在我国产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且能够有效挽救母婴的生命[3],但是剖宫产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与自然分娩患者相比,并发症发生率高一倍,且患者的术中出血率较高,再次分娩剖宫产率也随之上升。术中出血属于剖宫产再孕的并发症,控制难度较高,造成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4]。

剖宫产再孕术中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首次剖宫产留下的瘢痕大大增加了患者子宫破裂的几率;(2)剖宫产瘢痕的存在,降低了子宫切口具备的弹性,提高了切口撕裂的几率;(3)导致子宫存在收缩障碍,增加胎盘因素的发生[5]。

首次剖宫产使用古典式或首次手术存在腹腔粘连或两次手术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的患者,再次剖宫产出现术中出血的几率较高,且与患者的子宫切口瘢痕存在密切关系。子宫瘢痕可造成子宫破裂,并抑制子宫的收缩,且子宫切口的弹力下降,切口撕裂的发生率较高,胎盘附着在子宫瘢痕处的几率较高,大大增加胎盘粘连与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剖宫产术中出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剖宫产再孕术中的出血。医护人员要牢牢把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以有效降低我国孕产妇的剖宫产率,并在剖宫产术中预防切口撕裂的出现,做好子宫切口的缝合,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血肿的形成。严密观察术后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6],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方法解决。积极对育龄期妇女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提高育龄期妇女的剖宫产专业知识,做好避孕,从而降低子宫破裂发生率。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治疗的60例剖宫产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首次剖宫产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与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是(490±230)ml、15.0%(9/60),对照组分别是(220±125)ml、8.3%(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对剖宫产再孕术中出血的临床原因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剖宫产再孕术中出血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对剖宫产手术的了解不多,因此需要社区医院承担起育龄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工作,以降低剖宫产再孕术中出血的发生率,并在二次剖宫产时,做好围生期的保健工作,最重要的是严格控制我国剖宫产的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张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

[2]杜英妮,刘爱华.211例剖宫产再孕剖宫产术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8(9):104.

[3]卢永收.欣母沛联合改良Hwu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林永红,刘星涛,王利民,等.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21(7):552-554.

[5]郝秉兰.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与预防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1):517-518.

[6]宋静,邢延玲.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22(11):130-131.

[7]程长秀,李丽明,傅羽龙.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对比和预防[J].中国处方药,2014,10(2):124-126.

(收稿日期:2014-11-20) (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调整腰穿针侧孔方向在硬腰联合麻醉中的效果观... 下一篇:单用吗啡与联合用药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