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

时间:2022-07-22 01:08:56

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

摘要:现阶段,随着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且逐渐向专业化与复合化方向发展。虽然我国近年来逐渐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大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但仍存在较大问题。对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进行分析,针对相应问题提出教育改革措施,不断促进教育与就业的矛盾缓和,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就业结构矛盾 教育改革 调整

目前,我国社会竞争压力与人口数量逐渐增多,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改变,就业矛盾凸显,我国教育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亟待解决,该问题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因此,为了不断改变就业与教育之间的结构矛盾,我国教育部门应不断针对目前教育现状及社会人才需求,对其进行不断分析,促进就业问题的高效解决。

一、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产生原因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化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中课程设置方面主要针对就业热门课程进行相应课程规划,但该类课程规划与设置影响人力与设备等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造成社会需求人才供大于求,根据现代社会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而言,市场上的热门专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已逐渐趋于饱和状态,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就业。

(二)高校招生情况不符合社会与企业需求发展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但学校在对自身优势专业进行招生与课程教学比例设置上,过于重视会造成学生内心的思维定式,认为热门专业便一定有利于就业,符合社会的发展前景。因此,多数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更多选择热门专业。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措施

(一)深化对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针对我国就业与教育之间的矛盾,我国教育部门应对相应资源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并按照相应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就业结构发展及未来人才需求方向进行预测,后对学校招生目标进行详细计划制定,实现我国高校之间的教育专业设置与行业人才需求方向的相应统一,注重英语人才的培养,实现国际化发展。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不断以就业为高校发展目标之一,促进高校就业率的提升,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二)转变教育模式,促进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应针对社会就业需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时,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及语言环境中增强英语专业能力,促进办学机制的不断创新,利用政府及企业之间的高效资源,采用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将校企工学结合相统一,促进其合作结构的制度化发展,并对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研究与改革,促进实践教学在综合教学中的教学比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技能化训练,学校还可将课堂试验与教学基地实习等教学方式相结合,不断促进校企的深入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可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等,不断促进学生技能及专业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学校可采用学分制教学方式,学生可针对自身情况适当的延长毕业时间,并对选修课进行自主选择,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可在工作之余回学校继续进修,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各高校还可与国外部分高校,进行专业合作并开展相应的项目联合,使学生不断走向国际,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利用国外先进知识及技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

(三)加强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在学生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学生之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及相应参考,因此学校可在不同年级进行就业宣传教育。首先,学校可选择专业教师进行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使各指导老师可针对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及未来就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后针对专业特点进行职业需求及学生面试心理等方面的课程指导;其次,学校还可建立全国性的人才信息网,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招聘信息及招聘机会,促进学生的高效就业;最后,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及个人素质、道德水平等的提升,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断成为高素质人才,促进个人专业能力及服务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的正确就业,不断培养其职业就业责任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就业生面临的社会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就业结构及教育还存在一定矛盾亟待解决。因此,我国高校及政府等机构应针对现阶段的教育情况及就业需求,对其进行深入调研,针对专业设置、产业结构不合理及高校招生情况不符合社会与企业需求发展等情况,不断深化高校教育体系改革,转变教育模式,加强就业指导体系,促进高效就业及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王敏,李睿.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3,(05):12-19.

[2]牟雯琪.教育改革在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调整[J].亚太教育,2015,(30):285.

[3]陈威,王丽娜.在就业结构矛盾下,如何改革与调整教育模式[J].好家长,2015,(25):130.

[4]陆凌.就业结构性矛盾下深化福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思考[J].就业与保障,2014,(10):26-27.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与后进生管理 下一篇:家庭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的影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