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学问题

时间:2022-07-22 01:04:17

浅析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学问题

【摘要】本文结合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学现状,指出现实实施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教学效果

自从政治探究活动课开设后,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由于存在时间紧、任务重、备课浅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政治探究活动课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准备阶段:备课"浅"、手段"旧"

对于综合探究课的准备阶段,教师在备课时比较浅,一方面,知识层面的理解浅,只是仅仅围绕"考试大纲"上的考点来备课,侧重知识的识记,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能力的引导,比如,在对《经济生活》模块中的综合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的备课时,考纲要求"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但在备课时很多教师直接去除了让学生分析、比较、感悟,而是直接告之学生正确的金钱观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学生只能是知道了正确的金钱观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金钱观,怎样来树立这样的金钱观,很难给学生以情感和价值的共鸣,对知识的把握很肤浅,何谈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对综合探究课的准备时,收集资料比较浅,往往教师只是靠自己的经验去收集,而忽视让学生参与收集,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比如,在对《经济生活》模块中的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时,教师只是简单的收集就业形势严峻的资料,告诉学生要自主创业,学生可能并没有紧迫感,但如果我们让学生参与收集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象、分析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无形的感受到就业的严峻,会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做好就业和创业的准备,目前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学好本领,积蓄力量,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准备阶段手段"旧",很多教师还停留在教参或报刊杂志,学生很难形成感性认识,其实,准备阶段我们可以走出课堂,让成功人士来谈,让学生来谈,不要仅仅以书本到书本,可以从实践到书本,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比如,《经济生活》模块的探究活动课《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我们以旧手段从教参到课本,学生很难理解,整堂课也很枯燥。可以让学生走进工厂,看看效率是什么,如何提高效率,让学生与政府沟通,了解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上的努力,工厂与政府的结合,可以让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目了然,学生也就知道了效率对自己的用处,加倍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2、教学实施阶段:学生参与度"低"、活动"虚"

政治探究活动课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课的全过程,从而感知知识,提升能力,在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课的全过程,但在现实教学中,发现学生参与度"低"一方面,收集资料时,学生的参与面少,教师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让学生参与,都只有教师自己来整理收集,不利于实施阶段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活动时,学生就感觉被动,无话可说。

另一方面,探究课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面不广,集中在几个学生,或某一小撮学生身上,有些学生被置于了探究活动之外,探究活动课的目的就很难达到,在一次听课过程中,老师开的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探究活动课,虽然老师组织的很好,让学生分组讨论,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因为没有课前去收集和整理资料,而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收集的现成资料,缺少了亲身感验的过程,所以在分组讨论中国经济的现状和经济全球化时,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并没有实质的内容,更何谈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呢?直接导致最后小组代表发言,基本还是围绕课本知识,并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就很难提升。这样的探究活动课其实只是在原来传统讲授课的过程中多加了一个分组讨论,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所以在课后,问学生在上探究活动课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很多学生觉得很轻松,为什么呢?有大部分原因是这些探究活动课是教师预设好的,学生没有适度的紧张感,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觉得与自己无关,自得其乐,活动处于虚位,也就失去了开设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3、教后总结阶段:反馈"慢"、不系统

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后总结是政治探究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后总结,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和专业的成长;另一方面,教后的总结可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明白自己在探究活动课过程中的得与失,汲取经验和教训,提伸能力,但在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总结阶段出现了反馈"慢"、不系统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三星级及以下的高中比较明显,一方面总结的时间间断过长,一般在一周后、二周后甚至不总结,这么长的时间间断失去了教学总结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失去了对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后总结的不系统,主观性强,比较随意形式单一,并没有真正体现政治探究活动课开放性的特点,从而也就达不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也是很多学生认为政治探究活动课是玩的课的原因之一,因为学生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只是在课堂上活动,并没有活动成果的展示,也就不能知道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探究活动课《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要求收集中国传统文学、传统音乐、政治人物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资料汇编成集,如果教后总结慢,学生也就失去了收集、整理和汇编资料的积极性,打击了学生对开展政治探究活动课开展的热情。

4、教学效果评价:维度"少"

虽然在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部分扭转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些弊端,重心的偏移也从只重"教",忽"学"的行为转为侧重学生主体性评价,并且在评价也慢慢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但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教学效果评价的维度"少"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忽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做题的正确率,把考试的分数当作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忽视了学生能力、情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走访发现这种问题在普通三星级学校具有普遍性。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初中思品学习方法尝试 下一篇:上好初中思品课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