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新闻业待解难题

时间:2022-07-22 12:54:01

未来十年中国新闻业待解难题

十年前,网络深陷“网络泡沫”的阴影中,出人意料的短信拯救了“泡沫”中的网络媒体。如今,报媒面对“消亡论”,在未来十年中将会出现破解这一咒语的新技术,使报媒得以转型。这一新技术到底是什么,中国新闻业似乎不用特别担心,因为IT业在不断地为传统媒体做研发,还有国外媒体做先行实验。对中国新闻业来说,边走边看,技术为我所用即可。

未来十年是中国新闻业从混乱走向规范的重要转型期,其间会出现诸多乱象,这是为逐渐走向规范做探索和积累的必经过程。中国新闻业急待解决的是制度、理念、流程和关系处理上的一些两难问题,对这些难题的解决程度将决定中国新闻业未来能否健康、理性发展。

一、如何在推进信息文明中防止信息污染

信息技术已引领人类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一样是双刃剑,工业技术带来了工业文明也带来了工业污染,信息技术带来了信息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污染。工业污染危及人类生存,信息污染亦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

当前的一些改革措施,如信息公开条例、文化体制改革、三网融合、3G等政策、市场、技术方面的变革之举,将会打破信息流通的壁垒,使一个个信息孤岛联通起来。目前较弱的是对信息的版权保护,专利促进了工业品的生产,同样,更好地对信息进行版权保护,才能促进优质信息的生产。

信息污染与信息文明相伴而生,过剩信息、虚假信息、不确切信息、暴力黄色信息、偏离主流价值观的信息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污染,而谩骂、窥私等甚至极大地伤害了隐私权、名誉权。目前提出抵制“三俗”,是治理信息污染的开端,未来需要相关科学管理方法的跟进和信息者的自律。

二、如何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构建现代新闻制度

转企改制意在使媒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如果没有现代新闻制度,媒体可能成为逐利的工具。现代新闻制度一方面可以保障媒体的权利,另一方面可以压抑媒体的滥权冲动,使媒体在追逐经济利益时保障社会效益。

现代新闻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闻方面的法律和新闻管理部门的规章,二是行业协会的制度,三是媒体的自律制度。未来可能不会一步到位出台全面的新闻法,但针对单项问题,会出台相应法规,逐步积累,形成多方面的新闻法规。如近年就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信息公开条例等。新闻行业协会出台了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准则需要贴合媒体实际并得到媒体内部相应制度的支持。目前媒体出台自律制度的较少,财新传媒建立公信力委员会是一例。

三、如何在矛盾和冲突中与社会建立和谐关系

“防火防盗防记者”体现了社会对记者的提防和不信任。这可能由两方面造成:一是舆论监督报道越来越多了,而舆论监督会不可避免地与个体利益冲突;二是记者的采访和报道方式不当,使被报道对象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以前媒体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往往在很多事情上失语。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主张信息公开,媒体与社会各方是“和而不同”的关系,媒体将更多地作为独立主体进行报道,由此带来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这也招致记者被打、被抓等报复性举动。这一方面需要相关的管理规范保护媒体的权利,另一方面记者首先要坚持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不是为了打击别人或炒作,当与个体利益矛盾时,记者才有底气;其次记者的操作要到位,报道真实、客观,并有符合法律要求的证据。

媒体与社会建立和谐关系,关键是以人为本,以受众为中心,心中对受众有爱意与敬意。爱受众,报道就会慎重;敬受众,就会以法律和职业道德自律。

四、如何在媒体融合中细分传播终端和人员分工

未来网民的数量将极速增长,电视、手机、阅读器等越来越多的终端都可上网,而不只是电脑上网。媒体融合顺应了多渠道传播。媒体融合是信息采集和制作阶段的融合,在的时候,需要细分不同的传播终端。专业的终端做专业的事情,不同场景适用不同的终端。比如在办公室用电脑,行走时用手机,等待时用阅读器,厨房、车里可能又是另外的终端。纸仍是终端之一,虽然将成为非主流终端,但仍是有价值的补充。

信息采集和制作阶段多媒体融合,但人员分工需要新的细化,如何既融合又各有侧重,考验未来媒体的流程设计。

未来在矛盾中发展和变化。不同的国家因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会呈现媒体发展上的“时差”。但在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技术会成为决定大趋势的最重要因素,技术会越来越同步,所以这种“时差”会越来越短。中国新闻业急需提升专业能力以适应受众不断发展的信息需求。

上一篇:十年之后,我们都是媒体人 下一篇:敢向“唯收视率”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