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在特殊人群中的构建

时间:2022-07-21 11:51:41

局域网在特殊人群中的构建

摘要: 局域网的构建能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特殊人群(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本文从局域网建设的总体目标 、建设方案、资源建设策略、局域网络应用的策略四个方面来谈局域网在特殊人群中的构建。

关键词: 局域网 网络环境建设 网络畅通保障机制 网络教学资源

一、局域网建设的总体目标

1.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局域网,实现特殊人群内部,特殊人群与国内、国际信息的快速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促进教学、科研、管理事业的发展。

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通过改造原有图书检索系统,建设电子图书馆,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实现远程计算机的图书检索和借阅。

3.特殊人群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依托局域网,构建相应的交互式应用软件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后勤、档案等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实现统计监测网络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局域网网络建设方案

局域网网络建设方案应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布线系统和设备选型方案、网络维护管理方案、资源建设方案、人员培训方案、局域网应用方案。

1.建设原则选择的策略。局域网建设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其设计是否合理对局域网络的未来发展和产生的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般应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其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近期目标,还要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留有余地。在网络规划时率先考虑的有三个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

2.网络技术选择策略。目前,在传统以太网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技术,典型的有: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和ATM等。不同网络技术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局域网络的投资和性能。

3.结构化布线策略。局域网的信息通道是整个局域网的基础,因此,由各种传输介质(光纤、电缆等)、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等一系列设备组成的布线系统就成为整个信息流通的必经之路,一旦通道阻塞,整个局域网就会陷于瘫痪。好的布线系统不仅方便日后局域网的维护、检修故障,更有利于未来局域网的扩充和升级。因此,局域网的设计与建设中,要首先考虑校园建筑物地理位置特点,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建设符合标准的布线系统。只有先打好路基,才能修起通畅的高速公路。

结构化布线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过程中要统一严格按国际标准;建立详细文档,确保所有设备的标准性,既有利于与外部世界的信息的沟通,又便于今后网络系统的维护和扩展,故须采用大多数厂家支持的国际标准协议及标准接口。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选择

目前,在局域网建设中,比较流行的技术有快速以太网(100BASE-T)、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千兆位以太网(1000BASE-T)和异步传输模式(ATM)。

1.FDDI是一种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的高速令牌环网,具有100Mbit/s的 传输速率,在九十年代初期 建设的校园中使用较多,目前有逐步被取代的趋势。兄弟院校前期采用FDDI技术建设的局域网,现已被改造或面临改造,所以我们不考虑该技术。

2.ATM技术吸收了传统网络技术的优点,以光缆作为传输介质,具有高速度(几Mbit/s到几十Gbit/s的传输速率)、可伸缩性、实时性的特点,适合多媒体传输和作为广域网,局域网主干网络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主要的关键性的技术。但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技术,它还并不很成熟,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目前多用于电信、金融业网络,且ATM造价约为传统快速以太网的三倍,十分昂贵。

3.快速以太网与千兆 位以太网技术(100BASE-T与1000BASE-T)。在局域网方面,以太网技术经历了信息传输速率从10Mbit/s、100Mbit/s到1000Mbit/s的发展过程。100BASE-T是在传统10Mbit/s以太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用双绞线或光缆作为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为100Mbit/s,支持全双工(可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数据传输,技术成熟,硬件产品丰富。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是10BASE-T和100BASE-T标准的扩展,以光缆作为传输介质,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模式,具有良好的第三层交换能力,提供1000Mbit/s的带宽,基于光缆的千兆位以太网国际标准已经公布。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较高的可靠性,信息传送效率高,易于管理,建设成本不高等特性,因而最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千兆位以太网是对传统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的扩展,提供1000Mbit/s的带宽,支持以太网通信原则,支持冲突检测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是一个共享网络。由于其拥有良好的应用基础,受到传统网络设备厂商和用户的支持,可方便地构建桌面(10M)工作组(100M)和数据中心(1000M)三个层次,满足不同需求,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其明显的不足是:(1)作为一个共享介质的网络,当网络负载较重时,使用效率明显降低。这一点可依靠交换技术来弥补。(2)千兆位以太网是一种传输可变长帧的分组交换技术,不能保证实时分组并优先处理,所以在传输多媒体信息及视频信息时,不如ATM技术。

经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考虑,局域网建设拟采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在实际构筑中采用三层结构。最下层到桌面为10Mb/s以太网,部分可达到100Mb/s;第二层为楼内各楼层到二级交换机,由100Mb/s的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构成;各楼到网络中心,即主干为以光缆为介质的千兆位以太网。一级交换设备具有ATM端口,二级交换设备支持ATM端口模块,可以方便地向ATM网过渡。

四、局域网的资源建设策略

局域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丰富的软件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尤为重要。局域网的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类CAI课件、视频点播资料、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素材等各类资源;图书情报信息库:提供全面的图书查阅和检索服务;管理信息库:提供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财务等多项管理信息资源;动态综合信息库:提供校内新闻,问题讨论,师生之间的E-mail交流,常用软件下载等。

这么庞大的资源到底如何建设?从国外资源建设的经验中发现,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路,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资源,一般有三种途径。

第一是链接。将特殊人群的WWW服务器与Internet上大量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有关此类Internet站点的选择,可通过专家介绍或者搜索引擎搜索,再由局域网的维护人员负责定期更新。第二是镜像。通过与Internet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建立全部或者部分的镜像,以获取更新、更专业化的资源。当然,有些站点需要付费才能被镜像。第三是自主建设。它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此外,特殊人群还可以在局域网络中心设立资源建设小组,根据教学需求,专门负责收集市场上优秀的CAI课件。

资源建设中还应该考虑创建良好的资源搜索引擎,使建好的资源库充分发挥作用。总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丰富的资源库不是一天可以造就的。

五、有效应用局域网络的策略

局域网的应用是整个局域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建好的局域网没人用,这无疑是校园建设的最大失败。无论何人,在网络性能、带宽和资源均有保障的前提下,都要有效应用网络,还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应用网络的兴趣和动机;第二是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第三是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因此,要让管理干部、学科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使用局域网,就要从培养兴趣及激发动机、培训使用能力和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机会三方面来考虑。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要面向网络。教育只有与网络有机用方案,即使对一所特殊人群,也不可能有最优的方案,只有较优的方案。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必须对局域网络建设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各特殊人群可在此战略的基础上一边分析研究,一边积极实践,逐步优化,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

上一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公平公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