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21 09:13:59

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为了适应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大力支持的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但是,因为发展的速度过快,而其培养模式还停留在摸索阶段,因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影响材料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各种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69-02

一、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概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是与全日制工学硕士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完全不同的一种教育方式。而作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种的材料学科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目标是培养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于实际的材料工程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并且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材料工程技术人才以及材料工程管理人才。目前,我国在材料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材料工程领域培养出了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但是对于该领域专业学位的探索和研究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

二、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培养目标缺乏具体的定位。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与学术型学位硕士处在同等级别的一种研究生类型,作为全日制专业性硕士其培养目标应当侧重于材料工程应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专门人才。但是,对于材料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我国高校所制定的培养目标仍然存在未具体化、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培养过程缺乏清晰指向,质量评价缺乏相应标准。

2.社会认同度不高。根据相关的调查,对于材料学科专业学位大部分学生是不了解的,有的学生甚至将其定位为非正常学位,是学术性学位的“删减版”和替补。社会上,对于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也存在着质疑,研究生以及用人单位普遍看不起专业学位。

3.课程设置不合理。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应用型的人才,必然要求其掌握比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更为广阔的学科知识,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择上都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但是目前材料学科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都是建立在借鉴材料学科工学硕士的课程基础之上的,有些学校甚至和学术型学位硕士学习同样的教材,在课程设置中也与学术型学位硕士无差异,而学术型学位硕士的课程大都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教学,对于实践经验以及实用知识的介绍是相对欠缺的。因此导致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偏低。

4.导师遴选革新程度不够。研究生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础,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基本保障。但从目前的关于专业学位要求的双导师制的调查来看,师生对于双导师的重视还不够,很多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均没有开展。甚至很多学生还不明白什么是双导师制以及双导师制对于自己的培养有什么样的帮助,学生基本上还是只选择校内的老师作为导师。另一方面,虽然有些高校大力推行了双导师制度,但是由于校外导师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因而学生们在专业实践中能否得到充分的学习是不能够保证的。

5.培养模式未能脱离培养惯性。虽然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当采用不同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且国家大力支持并促进专业学位教育,但是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仍然存在培养单位在不具备相应配套设施的情形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情形,这就出现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几乎完全雷同。另外,高校没有专门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导师除了带着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外还带着学术型研究生,并且指导模式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因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学术惯性,学术化倾向严重的情形,都是值得深思和改革的问题。

三、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1.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合现实工作需要的专业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等较高层次的专业性人才的教育,因此其培养方案必须要依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制定,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在保证培养质量和避免学术型培养的同时,将理论分析与职业技能有机的联系起来。而作为材料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则应该在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材料方面专业人才要求的前提下,组织相关的专家结合本校办学的特色以及学科的优势,同时根据相关的专业领域和类别,制定出详细的培养方案。

2.提高公众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同度。虽然材料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是在社会的认同度上仍然很低,很多人认为这种类型的学位层次是低于学术型学位的,并且对其就业问题表示担忧。因此,加大社会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认识已经成为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采取的途径如下:①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并更新有关专业学位的重要信息,通过网络与社会大众有效地进行沟通,回答社会大众对于该问题的疑惑;②采取视频讲座的方式,普及与材料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在了解其所报考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学习方向,从而在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改革课程设置、拓展交叉课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而为了突显这一特色,对其课程设置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具体方法如下:①增设实践性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开设实践性的课程,将工程实践同理论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使同学们在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其工程实践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②灵活设置跨学科课程。材料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复合性、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因此体现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外,还应该开设一些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专业实践、深化校企联合。与传统的材料工学硕士培养模式相比,全日制工程硕士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实践性。而实现其这一特性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企业实践,同学们通过在企业进行实地实践,不仅能够锻炼其在具体的工程过程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了解具体的企业运作管理规律也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培养质量还来自于企业对于该类学生的认可度。因此,加大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加大实践时间,注重实践质量,提高企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培养的认可度与积极性。

5.全面积极落实双导师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具备丰富经验的实践指导老师与理论指导老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度,能够在培养学生掌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实际的工作能力。而高校真正要做好全面贯彻双导师制度,使其在材料领域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健全导师遴选制度。优秀的研究生导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而建设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就要求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研究生导师的选拔制度。首先高校在选拔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时候可以成立专业的评估小组,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导师们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等进行严格的考察;其次,高校在综合各位评估人员、学校领导以及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②完善导师管理制度。建立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应完善导师的薪酬福利制度,合理的薪资福利制度能够保障导师队伍健康、稳固的发展,因此高校应从导师们的切身利益出发,提供其优越的物质条件,保障其做好教育指导以及科研工作;其次,加强导师考核评估制度,完善的考核评估制度能够及时反馈导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导师根据反馈来的信息不断的提升自己从而不断的推动导师队伍的建设。③制定相关的法律,保障双导师制度的贯彻实施。为全面贯彻实施双导师制度,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性文件,将双导师制度明确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强制性制度,明确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度实施的原则和标准,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的特殊性,指出具有专业学位特色的方针政策,从立法的角度,保障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四、小结

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比较新型的一种人才培养类型的教育模式,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公众的认同度、改革课程设置、落实双导师制度等。

参考文献:

[1]陈明飞.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5).

[2]于超.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1,(6).

[3]茅艳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材料工程硕士的视角[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12).

[4]郑浩,王欣.“二一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4).

[5]王东旭,郑群,马修真.“五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上一篇:学分制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ERP在东台市企业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