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雕塑专业教育创新探析

时间:2022-07-21 09:03:42

普高雕塑专业教育创新探析

完善课程设置,提高综合素质

当前高校雕塑教育中面临首要的问题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雕塑审美能力的培养。雕塑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并具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雕塑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雕塑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尤其重点的是要加强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教育。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要从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来考虑,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艺术工作者。因此,高校雕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独立的设计能力、制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雕塑教育不应把艺术和技术分离,雕塑教育应通过有关雕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雕塑塑造能力、创作意识的培养,通过雕塑塑造技法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雕塑设计、创作、教学、科研、生产与生产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与传统雕塑教育相比,学生的知识面更广,社会适应性更强。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创新密切相关,理论是创作的基础,然而要使先进的艺术理论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还需要经历技术创新、技术传播、技术应用直至艺术创作等一系列复杂的转化过程,所以艺术创作又是艺术理论的载体。因此不能只讲理论,必须把专业创作能力及动手能力提到应有的高度和具体的议事日程上来,逐步改变目前存在的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等认识误区。我国高校雕塑教育的发展重点也应该是应用型创作人才的培养。

“因材施教”重视“实践”协调发展

雕塑专业的学生应广泛参与课堂内外的各种有益活动和社会任务,从而拓宽视野。改革学生的“智力背景”,更好地掌握课程标准范围内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把教学内容科学地分为“知之型”、“可知之型”、“发展知之型”。教师要在“发展知之型”上下功夫,让每个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层次的进步。教学目标要分层提出、分类实施,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张扬,特别注重使专业基础较弱的学生得到发展。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实践教学。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理论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写生课、实践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做(示范)结合,在做(示范)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强化。雕塑艺术是感性的,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并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学生提供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平台和实干精神,同时为学生应用技能的提升创造契机,这样不仅摆脱了“压缩型”、“三段式”教学,还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最终实现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就业竞争能力的增强。在现有的雕塑教学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使其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灵活自由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这就要求通过不断开拓思维、完善丰富课程设置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提高雕塑教学的质量,使雕塑教学朝着良性方向不断发展。

结束语

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向的共同出发点在于在教学中变单纯依靠教师活动为师生共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智力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开发,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突出了实践教学。运用现代科技成果,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注意保留和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并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克服和改造,赋予其浓厚的时代特色,使之担负起新的使命。

作者:曲建

上一篇:学前音乐教导的作用及原则 下一篇:中国好声音对声乐教学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