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残疾人教育发展现状及需求调查

时间:2022-07-21 07:55:31

南京市残疾人教育发展现状及需求调查

摘要:对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调查研究不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调查是作为2009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一项课题内容,分别从南京市残疾人教育发展概况、残疾人教育需求、发展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思考。

关键词:残疾人;发展;调查;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293-02

一、南京市残疾人教育发展概况

近年来,南京市特殊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其中盲人学校1所,聋人学校4所,培智学校(中心)6所,兼收聋哑儿童和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普通学校附设的辅读班3个。

目前,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教格局。保证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南京市玄武、白下、秦淮、鼓楼、建邺、溧水等区、县被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县)的称号、白下区还被确定为全国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支持保障系统实验区。为了更好地了解南京市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多年来,南京市在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发展:

1.投入加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1)近几年,南京市政府市教育局投入400多万新建市聋校学生宿舍和食堂及聋儿语训中心,投入 2 700多万整体新建市盲人学校。又投入300多万解决两校内部现代化教育设施配备问题。(2)设立了特殊教育设施专项资金(每年20多万),帮助各特殊教育学校增添设施、改善条件。(3)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企业、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支持也逐年增加。

2.为特教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政策陆续出台。(1)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津贴,1997年在全省率先把特教津贴从15%提高到教师全额工资的25%。(2)提高班级办公经费的标准,由原来每班每年500元提高到2 000元。(3)提高助学金标准,由原来每生每月10元提高到每生每月20元。(4)从2002年起对考入高等院校、大专院校的残疾人进行资助。考入高中的残疾人可得到市残联2 000元的补助、800元的奖励;通过高考考入大专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的残疾人,市残联补助4 000元、奖励1 000元;对考入高等院校研究生的残疾人,补助5 000元,奖励1 000元。

3.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增加,教师素质提高。 建设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好特教的关键。通过坚持抓“师德”,抓“培训”,抓“练功”,抓“评优”等方式形成一支敬业爱生、乐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特教队伍。

4.残疾学生接受高级教育需求初步满足。随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残疾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特殊教育的需求增大。1982年创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2002年升格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高等学府,主要承担为全国培养和培训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师资的任务,经过多年发展,学院被中国残联选定为“全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1992年,南京市盲人学校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创办盲人高等教育,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班。1997年9月,南京市聋人高中与南京金陵职业大学联办了聋人“经济信息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班。

二、南京残疾人教育需求调研调查

作为2009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一项课题内容,利用部分在校优秀学生全面参与调研,成立了调研小组,并且明确分工、分配任务,掌握了一手的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的调研材料。

训练目标:本次调研活动,旨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锤炼自己的人身修养,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残疾人教育需求和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争取对南京市残疾人发展工作有了一个相对全面和准确的了解,为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第一手的完整资料,也可以为我院的人才培养明确目标和规格,以适应南京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工作。

前期准备:在调研活动开始前,让学生准备相关工具,熟悉相关资料,了解残疾人教育需求、事业发展等方面知识。

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及实践环节:对此次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及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采取分系统、分层次的调研方式进行。部分同学负责对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调研,包括学校状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需求等方面;部分同学负责对南京市各级残联机构的调研,与就职于省残联和区残联的我系毕业生协调、联系,以得到他们的支持;还有同学负责对诸如康复机构、老人院、社区等的调研。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调查的范围及内容,指导学生调查的技巧以及记录事项,协调学生与被调查单位的关系,如联系南京的各特殊学校、残联机构等。帮助学生解决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成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主要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发放100份问卷,其中残联、政府机构20份、残疾人家庭35份、各类型特殊教育学校20份、南京特教学院残疾学生25份。总体来说,问卷的分布遍及各个层面的残疾人单位,能够反映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方面的调查,问卷回收96份,回收情况良好。

2009年5月以后,07级学生实习,所以调查工作暂时没有启动,学生实习期间积累相关知识,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准备。2010年开学后,学生返校,开始组织学生实施调查活动。活动计划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对本校的残疾人进行调查。大致内容包括他们对目前的教育是否满意,是否有其他方面的教育要求。可以间接的调查一下,他们高中或初中毕业时如何看待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他们的同学有多少人得到了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考入高校的学生去向如何。调查毕业生对将来的打算,理想的职业,当前的教育能否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调查已经毕业的残疾学生,他们的工作状况,包括工作岗位、待遇、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匹配等,访谈他们接受的教育对他们找工作是否有帮助,生活的是否更好。这一阶段由于在本校调研,相对会容易一点,希望能够得到美术系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阶段,抽样调查南京市的残疾家庭和残疾人,他们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如何,有没有新的教育需求,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等。这一阶段的调查不容易寻找调查对象和得到他们的配合,可以结合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培训和一些实习基地进行,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阶段,调查南京市特殊学校的设置情况,全市共有多少所特殊学校及专业特殊学校,在校生有多少,抽样调查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南京高等特殊教育状况(即本校)。

第四阶段,结合查阅网络和调查南京市残联,找到南京市残疾人数量、年龄构成状况、学历等相关信息。

三、调研分析及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南京特殊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相对于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于人民群众对特殊教育的高层次需求,相对于南京市普通教育的发展速度,南京的特殊教育还存在许多发展的难题和瓶颈。

1.“随班就读”的政策尚须完善目前国际上流行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是由于条件和经费限制,随班就读带来了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一是普通学校的教学方式、设备设施无法满足特殊教育需求;二是普通学校担任随班就读的教师无法享受特殊教育津贴;三是一些中度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带来普教管理不便和特教学校的资源浪费。

2.特教投入保障机制亟待强化。近几年来,南京市加大了对特教事业的财政投入,不少特殊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特教从业人员的各种津贴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全市尚未建立适应特教事业发展的完善的财政投入机制,许多特殊学校的办学还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教教师的津贴不够稳定,2006年南京市根据国家规定,将特教师资的岗位津贴提高到调查与分析,但是,2007年工资改革以后,又回复到15%。目前,南京市对工改前的在职教师从另外途径再发放25%,但对新教师则没有补发;而且特教教师退休后,25%无法享受,这对特教师资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二是农村特殊学校的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农村特殊学校由于学生全部住宿,学校用于学生生活方面的费用(如水费、电费、锅炉费用等)很大。加之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公费用远远不足,造成许多农村特殊学校的办学举步维艰。三是贫困家庭残疾学生的生活补贴政策需要加强,对于部分贫困家庭而言,是一笔较重的经济负担。

3.特教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南京市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特殊学校教师编制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特教教师缺编现象较为严重;二是由于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和福利待遇相对普通教育明显偏低,导致特教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三是由于特殊教育缺乏专门的教研、科研机构,缺乏专职的教研科研人员,缺乏足够的继续教育的平台和机会,导致特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四是由于在评优、评奖、晋级等方面,特教教师的机会和平台相对较少,导致特教教师的成就感严重不足。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南京市特教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淑芬.要切实推进残疾人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3-08-06.

[2]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教育.江苏年鉴[K],2009:5.

[3]残疾人教育指导方针.中国残疾人事业年鉴[K],2008:9.

[4]谢九英.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

Nanjing Disabled Education and Requirements

LI Zhi-jun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 210038,China)

Abstract: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is not only the needs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but also on the Handicapped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eer development.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as a 2009 Innov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a training Programme for the subject content of the article were from the Nanjing Overview of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the disabled,educational need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several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Key words:deformed person;developing;survey;education[责任编辑 魏杰]

上一篇:民办教育亟待加大扶持力度 下一篇:如何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