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一种生动的美”教学实录

时间:2022-07-21 05:41:52

“文字是一种生动的美”教学实录

一、讲述情景入课题

师:最近读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这本书,其中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你走在纽约的街上,但是你不知道自己在那里。你走在异国的街上,每一张脸都吸引着你,但是你一张脸也没记住。”它说出了我在批阅一些同学随笔和作文时的感受。同学们心里有人事,眼中有景物,可惜写出来的文字给人以面目模糊的印象。

(屏显)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及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余光中

师:“仓颉造字,夜有鬼哭。”文字真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它可以书写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书写我们个体的丰富生活。

二、描摹词语初感知

师:你想到了什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屏显词语让学生描摹)

梅雨 樟树 踊跃

生:樟树――操场南边有一排樟树,长得很高很茂盛。小学时很喜欢去那儿玩耍,有时也带一本书去。倚着树干,抬头看见叶与叶之间透着的光斑,风一吹,便在那儿闪烁着、跳跃着,像是一个个音标,正流泻着一首青春的乐曲。

生:梅雨――坐在廊道上,风铃的轻诉给闷热凝稠的夏天带来一些流动的气息,果然不一会儿下起了雨。仿佛无数个天使在屋顶踮着脚跳舞,沙沙的脚步声清晰悦耳。雨水顺着屋檐流下,由点成线,像一个受了委屈哭泣的孩子,泪水越来越多,我不禁伸手去擦他的眼泪,泪却沿着手臂流进袖子,是一股梅雨季节特有的凉意。

生:梅雨――绿意盎然的杨梅山,在一场一场梅雨的飘洒下再也矜持不住了,“扑哧”一声,终于将素脸、冷脸妆成粉脸、笑脸。

生:樟树――每当4、5月份,329国道线的人行道别有情味。两旁枝干纵横的樟树开得满树都是花,那些呈圆锥形花序的黄绿色的小花,如飞絮点点。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我往往被飘洒下来的花儿砸中。“妈妈,一枝花儿!”我尽力地把手往前伸。

师:缄默而不张扬的樟树花,让穿行于树荫下的母子俩闪烁出美丽的光泽,也给了整个城市无限的芬芳。可惜马路扩张,樟树的芬芳和美好只能是永远留在回忆中了。有没有书写“踊跃”和“”的,想得起课文中出现这两个动词的句子吗?

生:《故乡》里出现过“踊跃”――“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师:“踊跃”本义为向上跳起,在这指连山因船速快而起伏连绵,从而衬托小伙伴看戏的急迫心情。有词为“一跃千里”,我想他们当时的心情至少也可用“一篙千里”来形容。

生:――“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 。”

师:“”在此跳脱了词的本义,借拟人的修辞,让紫藤萝花富有动感和情趣。

生:――夜色下的路灯闪着点点笑意,望着深色的天空,似乎显得更亮了些,眨着橙黄色的眼睛一闪一闪,与悬在半空中的五色斑点儿互相。

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阵微风吹来,像蝶儿着衣襟,篮中的荠菜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就这样浮现在眼前。

生:踊跃――草儿泛绿,野花遍地,杨柳依依,杜鹃啼鸣,燕子飞舞,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

师:同学们的联想太精彩了。老师也想凑个热闹,来,大家一起看“梅雨”的“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汉字视觉上是有形象美感的。

(屏显关于文字的两段话,让学生齐读。)

文字是一种生动的美 名词是一种丰盈的美 动词是一种生趣的美 形容词是一种旖旎的美……

应该准确地用一个名词来称呼事物,用一个动词来标志动作,用一个形容词来加以形容,因此应该设法从无数的单词中选择这个名词,这个动词,这个形容词,而绝不满足找个近似的词来应用,决不能蒙混。

――福楼拜

三、朗读范例悟规律

师:同学们丰富的联想、描摹的能力可圈可点。为了有更大的提升,让我们来学习一个名家 片段。

(屏显)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齐读片段,思考鲁迅是怎样用词让文字生动起来的,让百草园生动起来的。

生:写到了很多的事物,用了很多的名词,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

师:为什么不一一说完它们,继续说。

生:也有“鸣蝉”“黄蜂”“菜花”“叫天子(云雀)”,还有“油蛉”“ 蟋蟀们”。

师:这么一长串的名物挤在一起,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生:百草园真是热闹,感觉鲁迅在百草园很快乐。

师:名词是词性的一种,是表示人、事物、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中国古代诗人善于利用汉字的特点,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大家记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吧,诗句通过几个特定的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引起读者去联想令人叫绝的意境。老师学了两句诗,那是广东高考语文卷诗歌考题中“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板书),为什么老师会印象深刻呢?

生:朱、青、绿、白,颜色明丽,豆、草、鹅,排列在一起,描绘出一幅乡村生趣盎然的春意图,烘托美好的气氛。

生:形容词也用了很多,有表示色彩的“碧绿”“紫红”,有表示形状的“高大”“肥胖”,有表示质地的“光滑”,很生动地表现了百草园的美好。

师:形容词可以贴切地表现出事物的不同性状,用它修饰名物就显得真切可感了。又加上形容词本身都是极富情感色彩的,也就自然体现出了人的情感和思绪。其他同学还有发现吗?

生:百草园的景物不仅生动,也很有趣。鲁迅用了一些表现力很强的动词,如“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师:动作是有轻重快慢节奏的,你能做出解释吗?

生:“伏”是慢到静止的沉重的状态,“窜”是一种快的轻捷的动作。

生:有的动词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各种动物的情态,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师:表示动作和状态的词叫做动词。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句子都有一个动词。动词是很有表现力的,借一个生动的说法是句子的很多气力都是由动词产生的。在我们古代的诗歌中动词一般都是诗眼,读起来富有形象色彩,让人觉得格外亲切。“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有什么表现力吗?

生:“绿”字是形容词做动词,吹绿的意思,令人想到草儿泛绿、杨柳依依、春水上涨、生机盎然的景象。

师: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名词做动词,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着幼嫩禾苗的景象。鲁迅使用的那些或安静或迅疾的动词带给你们什么感受呢?

生:百草园的生机和活力,就像幼年时活泼好动的鲁迅。我不仅感觉到了幼年时鲁迅的快乐,也感觉到了成年后的鲁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师:名物“琳琅满目”,却对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地有慎重的考虑,才构成五彩的美术作品。动作“一涌而出”,却对动作的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有妥善的安排,才形成跃动的舞蹈姿势。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一个片段,说说自己的 感悟。

(屏显)

《相遇》节选

你――陈之佛纪念馆,其实一直就在浒山东门外晓记里。

消释了夏日热辣的气息,天空自然显得高远和湛蓝。我惊诧日新月异的桥城竟然有这样一个尚美之地,馆长叶文夫淡淡地笑道:“知道了,多来 来吧。”

穿过种着两株黑松的小天井,来到正在展出宁波市水彩画的1号展馆。大幅的水彩画《江南依旧》撞了我个满怀……

我悄无声息地从1号展厅出走,来到故居西侧的庭院。坐在围廊下青石铺砌的阶上,面对着一墙之隔的红十字医院高耸的大楼,我似乎闻到了一股福尔马林的气息。我还能把庭院中一眼碧汪汪的清水比拟作波横吗?假山上有一座飞檐的亭子。高处本来适合望远,我却不敢上去,怕被四方逼仄的一方小小天空窒息……

生:名物具体,写的就是我们浒山的陈之佛纪念馆,给人以亲近感。

生:动作延续,叙述顺序清晰。

师:说话抓住了提问者的意图,厉害。还有发现吗?

生:名词选用注意修饰,富有形象色彩。

生:动词使用能够翻出新意,我觉得“撞”和“窒息”用得很好。

师:老师把自己不怎样的文字呈现给大家,想告知大家――鲁迅的文字是童年的灿烂,写的是遥远的回忆;我的文字是中年的沉静,近乡情更怯吧。文字是有不同的安排和风格的,要看你想要表现什么了。

四、修改习作提水平

师:以下是同学们的作文片段。大家看了这些片段有什么想法呢,如果请你做修改,你会怎么做?

(屏显)

楼恩哲《心动》:心动,或许是因为看到美丽的风景而兴奋;心动,或许是因为经历事件而幸福;心动,或许是因为遇见一个人而开心。让我难忘的心动,却是一次成功之后的激动和自豪。

生:美丽的风景、经历的事件描写得不够具体,这样的开头给人模糊的印象。

师:同学们的文字里,风景、事件以及人一一提及,可以说包罗万象,但这样的开头能给人留下印象吗?读之总感觉缺点什么,你能作具体修改吗?

生:就课文举例――心动,或许是因为撞见了满装着生命酒酿的紫藤萝花而兴奋;心动,或许是因为看到两团粉红色肉球的雏鸟被孵出来而欣喜;心动,或许是因为被抛在悬崖上听到“晚饭做好了”的声音而开心。

师:就课文举例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经验。何况文字是用来“阅”“读”的。“阅”是写在纸面上的,是视觉方面的事;“读”是听自己出声或不出声的念,你试一试,是否感到上口,有了呢?

(屏显)

生命有时候很脆弱,但有时候很强大;生命有时候很廉价,但有时候很珍贵;生命有时候轻于鸿毛,但有时候重于泰山……

――陈佳瑜《旺盛的生命力》

生:没有表现具体生命形象的语句,用上排比以为有了气势,其实是虚张声势。

师:词语除了感彩、语体色彩,还有形象色彩。你只有呈现生命的具体图景,文字才有感染力。回想我们前一阶段做过的阅读题,“哭泣的蓑衣”“萧萧池塘暮”“高处的灿烂”很具体、很有感染力。当然淹没具体生命形象的强势语言有它存在的场所,但绝不是我们笔下的随笔或作文。孔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我们讲作文的前提是观察,这多有道理,观察就是认识“鸟兽草木之名”。草木之学不只在于博识增闻,更可以陶冶性情。今天我们的课堂其实就是要大家把识得的“鸟兽草木之名”呈现在各自的作 文中。

(屏显)

一次看到小孩子在河边把石子扔到河里,我回想起了小时候。我的两个哥哥教我如何把石子扔到河里去,并可以在水面上飞过去。我怎么扔石子也扔不出那种飞起来的样子,直到现在我也没学会。还有把小鞭炮扔到河里,河里就会炸起小水柱,我哥叫我先把小鞭炮拿在手上,当快炸了再扔出去。他们先给我演示了一遍。然后我来了,我准备扔出去了,我哥他们说再拿一会扔的效果好,于是我就再拿了一会,到最后鞭炮在我手上直接炸了。我没扔出去,吓死了。

――戎思轩《回忆过去》

生:“飞”“炸”等动词富有表现力。但两件不同的事,连用九个“扔”字,感觉太无味了。

师:精确确实是比较耗费智力的一件事情。动词的使用要精确区分每一个动作,跟“扔”相近的词你能说出几个呢?

生:掷、抛、丢、弃、掉……

师:可以用修饰词来具体表现我抓握的手势,扔的用力方式。石子、河面、小孩、哥哥甚至我都可以做更具体的描写。试一试吧。

生:我改扔石子的几句话。“我看着大哥哥捡起一块薄形的小石块,斜下身子,右手一用力,石子就飞向了水面。令我惊讶的是飞出去的石子像长了翅膀,落到水面又飞起来,连续劈出了五、六朵水花。”

生:我想加上情景描写。“这个秋日,天暗得特别快,刚出门时耀眼的白不知突然躲到哪儿去了,小河边一片迷蒙的烟雾如家里洗不净的抹布。‘哈哈,看我飞得多远。’嘹亮的声响刺破了暮雾,因黯淡的心情而低垂的眼帘突然用力……”

生:我改扔鞭炮。“我先把小鞭炮拿在手里,让哥哥用火“嚓”的一声把鞭炮点着后,盯着导火线越燃越短,想象着自己把鞭炮扔出去的兴奋,手却胆怯地动不了。心中的兴奋与紧张交织着,一个声音在我心里大喊着:快,扔出去!一瞬间,我还没反应过来,鞭炮在我手上直接炸了,留下惊魂未定的我呆呆地站在原地。”

师:名词无形容,动词又用得呆板,情感也就平淡无味了。勉强写就的文字让好素材白白糟蹋了。局部片段尤其要着力表现,轻描淡写走马观花是不行的。让你的马慢慢地走,甚至歇下来,这样才能好好地欣赏花、刻画花。

(屏显)

芦荟可以美容养颜,可以绿化环境,也可以防辐射。虽然它长得不好看,叶厚厚的,表皮上有一条条白色的条纹。虽然它不受欢迎,但是它在背后默默地为我付出。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像芦荟一样的人。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不管何时,她总会为我们的利益着想。每当有老师夸我们班时,她总是会笑得很开心。在我心里,她是一个好老师。

――宋桑波《芦荟》

生:借芦荟比喻吴老师,巧妙的构思。

生:没有对物生动的描绘、没有对人细致的刻画,好构思也成为劣技巧。

师:形象的词语为语句添彩,细致的局部成就全篇的构思。整篇的好文章是一个个文字生动美的和谐体。我们生活中有真诚的友情,还有深切的亲情;有热闹的集体活动,还有孤单落寞的时候;有变化着的四季,还有不变的学习生活。想书写一段吗?让我们用生动的文字来表现吧。

(学生作文片段展示)

灿烂的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直直地射入教室中,耀眼地洒在陈楷的笑脸上,熠熠生辉。

我一拐进教室,黯淡的眼神忽然一亮,心里默喜道:又和他“狭路相逢”了。我快步来到他身边,右手直冲他的指挥中心――毛茸茸的脑袋。而他却用左手及时轻轻一挡,口中还是老一句:“别摸头,会傻的。”

师:文字富有趣味,趣味之中又显出同学之间的情谊。

(学生作文片段展示)

外公很喜欢喝酒。喝时总会皱起眉头,微微抿一下嘴,然后重重地呼一口气,做出陶醉的样子。外公也有喝多的时候,脸上洒满了红晕。令人惊异的是他会把锄头拿上桌来,随手用自己衣服的前襟去擦拭它,并不时地用嘴哈一下气再去擦拭,直到擦出自己的人影为止。

生:从“抿”“ 洒满”“擦拭”等动词和“红晕”“前襟”等名词可以看出外公对喝酒的喜欢和对锄头的热爱。

师:连续的、变化的动词表现出了外公的情态和动作,也表现出了外公对锄头的复杂感情,对往昔生活的深沉眷恋。

(学生作文片段展示)

我和姐姐跨步进入九佰碗,价目单上赫然显示着“面疙瘩”。我的心不知怎地被触动了一下,点了一份。面疙瘩很快就被端了上来,味道还不错,却不是我印象中的样子。揉成一条条手指状的面疙瘩,似乎不想与汤水和谐相处,两者分隔得一清二楚。每每我夹起长条的疙瘩,汤水就立刻流尽。我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面疙瘩,那才是真的“面疙瘩”吧……

生:表示名物的词有“九佰碗”“面疙瘩”、汤水等,其中形容的词有“一条条”“长指状” 等;表示动作的词有“跨步进入”“触动”“想念”等,其中情状修饰的有“一清二楚”“立刻” “开始”等,使用拟人手法的有“和谐相处”。片段给人以具体感、真实感。

师:具体名物的使用给人以身临其中、可以触摸的感觉,情态分明的动词让人不由得牵动出了由物及人的情思。老舍曾说,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情感是怎样 的呢?

五、体悟警语作提醒

师:书写文字我们要讲究技法,但作文仅有文字就够了吗?你的文字怎样才更精彩,先来 说说。

生:还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就像老师平时提醒我们的,“要把心掏出来。”

师:谢谢,把我的话提到名言的高度了。我有一个片段,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

(屏显教师作品《风口》片段)

走出办公室,迎面而来的便是一股穿堂风。我缩了缩脖子,心里不由得诅咒了一声:12月份才刚出头呢,这鬼天气!脚下的步子自然也加快了。正当我跨过九(6)班的前门往右转时,被一个声音截 住了:

“丁老师,最后一期的《散文》到了。”干瘦的脸庞荡漾着笑意,肌肉往嘴角一拉,尤其显出你眼睛的突兀。

“哦,知道了。”我回应你一个笑脸,步子并未停下。

“我给你去拿,星期天可以回家慢慢看。”你且说且回转了身,一团火红向前跳跃。我陡然地止步,身体有些摇晃。

生:写的就是跟我们同楼的图书管理员,她人真好。

师:用生动的文字,我表达了自己对我们阳光学校图书管理员的敬意;用生动的文字,我更想传达我的认识,人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只有生活选择的不同。

(屏显)

重要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后一颗真诚 的心。

师:有了“一颗真诚的心”,你的文字不仅会为了情感世界的充实,也会为了意义世界的 充实。

六、齐颂诗句来结课

师:“文字是一种生动的美”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穿行在文字之美中,我心中不由感慨,写上几句话作为结语。

(屏显)

文字是一种美

施家山慢慢地泛青了,我抒写;阳光校园奔腾着,我也抒写;我还会抒写南方已变得比北方更冷了。我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字是一种生动的美;抒写,更是一种生动的美。在这样的文字中,我们可能已不是自己……

(浙江省慈溪市阳光实验学校;315000)

上一篇:“感受四季”教学设计 下一篇:以“老王”为第一人称的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