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以写促说”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探究

时间:2022-07-21 03:46:06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以写促说”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探究

摘要:在"听说领先"的英语教学背景下,"以写促说"的教学模式可以为我们的大学外语教学指明一个方向,特别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实施尤为合适。"先写后说"、"以写促说"不仅可以降低学习者的情感焦虑,使其敢于开口,而且能减缓言语者的认知压力,使其言之有物,从而提高表达能力,为多语种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 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以写促说;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09-01

1.培养听说能力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规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之一。

民族地区高校作为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英语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多地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由于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化背景,英语是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除本民族语和汉语学习的第三种语言,语言思维转换的复杂性、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基础英语教学条件的限制性,应试教育的局限性造成了他们相对于其它英语技能来说,说的能力尤为薄弱。

"以写促说"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学生学习英语不会运用的情况,在某一情境语言大量输入后,设计出相关的能激发出学生写作欲望的题目,通过要求一定的作文长度,激发学生"写长"的潜力,通过"写长"激活学生储藏在大脑深处的语言符号,通过教师积极鼓励的评价方式,增强不同程度学生的英语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通过"写"克服不良的情绪体验,给学生创造出无压力的语言输出环境,从而提高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的提高。

2.国内外关于“以写促说”教学模式的研究述评

2.1国外关于以写促说的研究述评。国外探讨以写促说的主要研究者包括Swain(1995)和Krashen(1977)等人。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理论"指出,语言输入虽然很重要,但它不是习得语言的充分条件。要真正习得一门语言,除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外,还需要产出可理解性输出才能达到准确而流利的运用目标语效果。美国语言学家 Krashen 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设说明了语言如何被习得的过程。他认为,只要人们接收到足够的语言输入,而这些输入又是有趣的且可以理解的,那么人们就可以习得语言。

2.2国内关于以写促说的研究述评。国内"以写促说"的教学模式源自于"以写促学"的教学模式,王初明(2000)首先提出了"以写促学"的观点 , 认为英语教学应该以写为突破口,以写长作文为手段,促进英语的运用以及英语知识的内化 。他还认为, 加强英语写作训练有助于带动说的能力的提高, 因为学习者若具备内化的外语能力,"只要对其发音辅以必要的训练,口语就有可能很快跟上。"朱甫道(2006)用实证研究说明"以写促说"在教学中所发挥的独特驱动作用。肖武云(2011)所进行的基于语块的"以写促说"的教学实验证明该教学模式是成功的。

3.“以写促说”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3.1研究假设。在"听说领先"的英语教学背景下,"以写促说"的教学模式可以为我们的大学外语教学指明一个方向,特别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地方民族大学英语教学实施尤为合适。"先写后说"、"以写促说"不仅可以降低学习者的情感焦虑,使其敢于开口,而且能减缓言语者的认知压力,使其言之有物,从而提高表达能力,为多语种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3.2研究目的。在分析地方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征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学生口语应用能力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内外教学理论提出"以写促说"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探求顺利实施的必要环节和条件,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该模式在地方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为探索高效的地方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3.3研究思路。

3.3.1通过研究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以写促说"教学模式、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把握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的开展奠定研究基础。

3.3.2课题将在2016年9月份新生入学后,由课题组成员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本校16级新生的1个自然班4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另外1个自然班的4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被调查对象使用口语的策略,特别是与写作相关的策略,发现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

3.3.3对两个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以写促说"实践教学。之后,用同一试卷测试两个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口语和写作,并参照大学生应用能力测试及CET-4的机考成绩进行数据分析。

3.4研究方法。本项目作为一项课堂行动研究,研究方法是重视定量的评价和静态的评价,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整体性的评价,注重社会文化因素的探讨。主张用"过程"的概念而不用成绩或成就的概念,注重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对行为的评价。

4. 结语

认真考查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地方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征和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学生口语应用能力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内外教学理论提出"以写促说"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探求顺利实施的必要环节和条件,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该模式在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的可行性,为探索高效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 [ J ].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07-212.

[2]朱甫道( 2006 ) . 在整体语言教学观下实施"以写促说"的模式――一项基于行动研究的探讨 [J]. 外语界( 5 )。

[3]王守仁. 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 中国大学教学,2004,(2):4 -8.

作者简介:

孙敏(1979- ),女,吉林省延吉市人,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模式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