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药理学开放性实验课改革

时间:2022-07-21 02:56:35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药理学开放性实验课改革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药理学;开放性实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已开展多年,取得良好成效[1]。导师制即导师(青年教师为主)对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模式,目标是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本科生导师逐步展开,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生,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因此改革实验教学,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

1 自由选题、自主实验设计和可行性论证[2]

自主选题阶段要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培养对象的学生带头和辐射作用。以本科生导师为课题组长,分别带领自己的实验小组进行选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同时可以建议导师的科研与教学的相互渗透。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或兴趣选择实验项目,期间可以和导师反复论证。由于导师在专业领域学有所长,指导的学生数量有限,导师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建议并给予帮助。学生在与导师的直接交流和参与导师的医疗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导师人格魅力的熏陶下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精诚合作的协作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科研的思维对其他同学能发挥辐射作用。

自主设计和可行性论证阶段,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小组内讨论,设计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探索性的实验,解决在理论学习或生活中发现的疑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各小组交上设计方案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当老师向同学讲述实验理论知识、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组由1位同学主讲,其他同学补充。

通过这种研讨会的形式,找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启发,由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案或回答疑问,最终提出完整的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引入竞争机制,只有50%的选题最终立题。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讨论完成后,学生提供书面实验设计方案。对于实验设计中实验室不具备仪器、药品,教师应和实验准备人员进行沟通,联系购买或借用,若仍有困难时,应向学生解释并建议其更改方法或实验题目。

2 预实验、实验方案的调整与修正

预实验在正式实验前,应安排相关学生按照其设计方案进行预实验,以验证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并促使其提出解决方法,完善、修正实验设计,为正式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也加深对整个实验领域的系统认识,而且学到对学科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归纳综合的方法。在本导生自主设计的“抗晕动症的实验”中,就根据现有仪器设备对转棒进行改造,明显提高了实验效率。

3 实验操作、结果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3-4]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施他们的实验设计,这样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动手受到训练;也培养了团队精神。提示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并记录的习惯。实验结束后,数据整理,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论文最后以答辩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导师及其他同学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提问。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使学生对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4 成绩评定

根据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论文和答辩情况对学生进行评分。改革原来的实验课比例,由原来的30%增加到50%。各小组内的组成人员根据其每项的表现区别评分。这样,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考试时的侥幸心理。与此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基本功能训练。

5 实验改革的体会和思考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如果学生没有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组织这种活动,教学最优化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课程改革关键是教学模式的革新,对传统验证性教学为阶梯型教学模式[2]。从形式上看,以本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实验既是传统实验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也是其在内涵上的提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这种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对本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但在实施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条件,适量地增加科研经费,改进某些实验仪器和设备。另外老师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调动,药理实验有一定的时限性,需要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那么老师的工作时间要很大程度的延长。

总之,在实施开放性实验的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大胆思维、激发他们潜在创造天赋的环境。同时对学生开放性实验要与日常实验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并逐步发散到所有有兴趣的同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验证性实验的缺陷,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新药研制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使实验回到创新开拓研究的目标中去。

参考文献

[1] 吴勉华,黄桂成.试论本科生导师制与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西北医学教育,2003,11(3):176-177.

[2] 刘乐江,伍三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药理实验教学体系.中国实用医药,2007,2(18):116-117.

[3] 李红枝,陈伟强.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实用医药,2008,3(6):138-139.

[4] 高治平,胡弼,李波平,等.浅议开放式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体系.医学教育探索,2004,3(4):35-38.

[5] 张建宏.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初探.太原科技,2007,(12):87-88.

上一篇:多校多层次多专业护生实习轮转表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门诊患者就诊流程适宜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