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练功的走火入魔

时间:2022-07-21 02:12:36

编者按:练功出偏的症状很多,究其原因,不外缺乏对应有的理论了解,又缺乏方法的有效利用,以致心理作用,以假当真,追奇猎怪,以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祝华英道长精通中医学,多年研修道功,他从中医经络学角度对练功出偏、走火入魔的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施治方法,无疑是指导初学道功者少走弯路的有效方法之一。预防出偏和纠正出偏到底还有哪些有效方法,本刊欢迎读者广赐见解和体会。

笔者在武当山道观行医已经20年了。由于武当山是道教圣地、旅游区,能接触四面八方的香客和游客,因而也间接接触到一些在练功中产生轻轻重重各种不良疾病反应的人。他们有的练功导致头昏脑胀,有的导致胸胁胀满,有的导致心疏气短,有的导致神昏和头目如蒙,有的导致烦躁不安彻夜难眠。以上还属练功出偏的轻者,至于“走火入魔”的重者,导致精神错乱,幻视幻听、妄言妄见,不能自控,甚至自以为不怕水、火、刀、枪,故导致炼功者投水、自焚、跳楼、自杀等危险的后果。因此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

笔者认为,无论走火入魔症状属轻属重,都要及时的纠正。如属轻者,当停止练功,静养休息,并可利用药物调理;或是利用意念导引;或根据阴阳脉象盛衰的偏差而利用针灸方法调平;或用按摩推拿及点穴法给予调正。贵在走火入魔的初期采取以上等法,能易于将紊乱的阴阳经脉调理平衡而愈。据笔者多年来对走火入魔和练功出偏的大多数患者通过脉诊诊察,发现不同程度地显现出左右、阴阳、上下不平的现象。由此认为走火入魔及练功出偏,完全属于修炼者的精神意识在配合本来的阴阳经脉运行中行错了路线,或者是超越了阴阳正常运行的界限,从而导致练功者的精神紊乱以及阴阳经脉的不平,故当及时将患者阴阳经脉调归正道而获痊愈。如果是“走火入魔”历经长年累月而久久未愈者,则是很难治疗的。因为“走火入魔”是人的精神意识合并阴阳经脉岔入了邪道,在当时如未及时调正便要常行邪道。譬如人之行路而走错了道路,如果发觉得越早则返回正道较速,若是发觉太晚则返回正道就会越远越迟。因此笔者认为,传授功法的老师不仅要精通于传授功法,而且要了解人体之内“阴阳十二经脉”的机理,并要了解人的先天与后天的顺逆生理以及“奇经八脉”的生理和机理的特性等,才知“走火入魔”的因由,才能及时采用调整的方法。然最佳的方法是教导学员深明道理,避免练功出偏导致“走火入魔”。医经云“上工治未病”即是此义。为了抛砖引玉,为了逐步研究认识,以防治练功出偏,现根据我在医疗中接触到的一些练功出偏患者的情况,并结合自己练功的体验,发表一点见解。

1、凡属“走火入魔”的患者,多是发生在练功的初期阶段。由于修炼的初期,其本身的任督二脉尚未打开,故“小周天”功夫未有通达而本体的阴阳还没有交合。按人体前面的任脉属诸阴经脉之海,而人体背后的督脉属诸阳经脉的总督之会,所以任督两脉如还未曾获得联系之时,其阴阳二气还处于分离状态不能相交,处于这种情况下练功,一旦产生气机流串就易于岔道,所以此时此际最易导致“走火入魔”。

2、《丹经》云:“顺行则生男育女,逆行则成佛成仙”。这是说明人体的元精走向。《医经》云:“脑为髓海”。故男女交合,其元精皆由大脑兴奋而下腰脊,再经肾和输精管排出,所以男女媾合便能孕育出儿女后代。故言“顺行则生男育女”。然修行炼道之人却是炼肾精化*)而上升入脑,故在练功初期必须先炼通“督脉上升,任脉下降”,才能使阴阳协合,再经逐日逐年长久的进修,使精*)上升而一直到达功果圆满,故言“逆行则成佛成仙”。因此认为,灵修者初期在打坐修炼静功时,排除杂念用心目内视,定要时常不忘咽吞口中的涎液,即能使前胸部的能量常常保持下降。经云:“背为阳,腹为阴”。然阳主升,而阴主降,故体前胸腹的功能主降,为顺;体后背脊的功能主升,为逆。由此如能保持胸前部常有下降的能量,便可促进后背部的上升功能。所以在初期阶段练功,定要使本体内的气流由尾闾上升督脉才是进入了正道。所以笔者认为,“走火入魔”即是气机流串而进入了岔道。所谓岔道,因修道初期,其背脊的尾闾、命门、玉枕三关未开,如一旦产生了气机流串,灵修者不明白阴、阳、顺、逆道理,而在修道初期又特别地虔诚,得道心切,甚至还会用意念帮助这股气流运入岔道。如果使这一股气流反从胸腹的前面上冲,并可产生有节律和很强的自发动态震动力,其动态不一,甚至不能自控。如果灵修者不知道这是反冲的动机,却以为是功夫效应而继续坚持打坐,致使这一股岔了道的气机运动逐步地增强增大。所以,在这种反冲情况下的严重患者,会导致幻视幻听和妄言妄见,导致精神错乱而不能自控的等等“走火入魔”现象。但气机反冲比较轻的练功患者仅能导致头昏胸胀,目赤肿痛,或口鼻出血,或咽喉牙周肿痛的等等不良反应。《灵枢・经脉篇》论人体足阳明胃经脉之受病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这即说明,如果足阳明胃经的经气过盛,极易导致精神错乱而不能自控的等等神志失常现象。再如经云:“圣人面南而立,前为广明,后为太冲……”这是说,在修行炼道上有一定静修功程的圣人们,它体内的运动机能是连绵不绝而前降后升的。由于人体前面的胸腹部主要是属“足阳明胃经”的经脉路线,故称之为“广明”。从古达今的名医有关脾胃而定论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是言人体之内的胃经,常有着下降的功能才能消化食物。然而修道之人的任脉亦是主降,故人体的前面全是以降为顺;因人体的后背部主要是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路线,故而称之谓“太冲”。据医经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这即说明足太阳膀胱经主向上运行的开放性质,足阳明胃经主向下运行的合闭性质,而足少阳胆经是主左右两侧之端的两根枢纽性质。因此证明其足太阳膀胱经的功用是主上升的。然而修道之人的督脉亦主升,所以修道人的背后是以升为逆。这是从古达今成仙成佛之阴阳顺逆运行规律的总法。

凡是经修道多年而任督二脉已经开通了的人,是不会产生“走火入魔”的,唯在本身的阴、阳、水、火调理得不平衡的情况中,仅仅形成阴阳的太过或不及的不良反应而已。故在初期修行炼道的人们当特别注意,本体一旦产生有一股气流动机时,神志务要安静沉着,并配合用意念导引多采用咽吞法,使前面胸腹部有下降压迫的能量,切莫使这一股气流由前面的胸腹部反冲上头。如果运用以上的导引法达20~30分钟,还是不能使这一股气流正常的由尾闾上升督脉,而偏要从胸前上升反冲,此时此际当停止打坐练功,宜安静修养并兼用息息归入下丹田的意念呼吸法,则自会平息。

至于论修行炼道,因本体之内这个无形无相的阴阳十二经脉组织结构本来就是人身之道,而修道的目的即是通过自我静养以促进本体的阴阳经脉组织机能平衡、健旺、进化、升华,方称为“合道机”。在修炼中如果不明本体之内正确逆行的阴阳顺逆法则,极易导致本身的阴阳经脉运行不平,形成阴阳的偏激,“练功出偏”而为病,可称为“不合道机”。

上一篇:修真绝秘 第10期 下一篇:武当道教美容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