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要领俗雅二解

时间:2022-10-26 06:13:39

俗解

意:海阔天空的想象力。

气:确实存在,但看不见,它是宇宙,我是它。

力:气的瞬间凝聚和集中。

:充满气的宇宙体。

捋:先恭后倨,刚刚欢迎进来,立即就命令出去。

挤:用脊背去找前脚。

按:推土机,整体前进。

采:硕果满园任君摘。

扌列:螺旋、杠杆、切割的混合体。

肘:想窍窃私语吗?不欢迎。

靠:请勿靠近,小心地雷。

沾:轻轻抚摸,生怕是针是刺。

粘:高效强力多用万能胶。

连:连体婴儿不可分。

随:如影随形哪里走?

敷:紫气腾腾照佛身。

盖:大气磅礴盖山河。

对:找准方向,对准目标,一鼓作气前进。

吞:漫天的大雾,无底的洞。

擎:想上去吗?我来扶君一把。

引:君欲何往?为君导游。

松:并非血肉之躯。

放:放之四海而皆准。

不丢:亲兄弟,岂可丢?

不顶:兄友弟恭。

蝇虫不能落:有刺的蜂,有毒的虫,岂可不惧?

一羽不能加:羽毛在空中不能停留。

顶:拒人门外不礼貌。

匾:引狼入室祸自招。

丢:兄弟分离心悬躁。

抗:胡闯蛮干欠思考。

太极拳:超乎寻常的思维想象,意、气、力、法的自然联盟。社会学问的综合反映,修身立世的大道良方。虔诚善待,终身获益。

雅解

稳:身稳。

稳者,安稳、稳重、四平八稳、稳如泰山、稳扎稳打之谓也。凡举手投足,进退转换,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稳”字。在动作过渡中要边摸边思,稳否?在动作成型时要细细体味,稳否?拳论“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可谓之“稳”。或问“稳从何处求之”?答曰:太极拳“主宰于腰”,“变换在脚”,稳字须向“腰腿求之”。

满:气满。

满者,饱满也,盈也。拳论云:“气遍身躯不稍滞”。遍者,遍布也。不稍滞,流行不停也。拳论又云:“表里粗精,无微不到”。太极拳行功走架,内气运行,若云若雾,遍流周身,滋润肌肤,“桑拿”骨骼,易筋洗髓,内至脏腑,“腹内松净气腾然”,外至发毛,“浑身无处不感应”,此谓之“气满”。太极拳是“慢功夫”,“气满”之感觉,欲速则不达,坚持演练,“默识揣摩”,定然不期而至。

通:意通。

通者,通顺,通达,通畅,畅通无阻,一通百通之谓。通的反面是滞、僵、阻、碍。如何才能消僵解滞,化阻去碍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通臂拳论,可以对太极拳“意通”作如意之诠释。其论云:“通臂者何也?通即通达之意,贯通之法;背乃人之脊背,动作之则。本由背,背通肩,肩通肘,肘通腕,腕通手掌,手通指;肩背向下通腰,腰通胯,胯通膝,膝通足,足通步,步通身,身通手,手通眼,眼通心,心通神,神通意,意通胆,胆通气,气通血,血通筋,筋通力。力由脊发,根在于足,始由足,贯于背,由背贯于指掌全体,内外贯通一气,发则放长击远,此之谓通臂。”(见《精武》2001年10期24页)

俗语云:“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倘能周身大通,内外百通,自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合:形合。

合者,何也?紧密结合,密切配合之谓。就太极拳运动而言,“上下相随”谓之合;“周身一家”谓之合;“内外一体”谓之合;“内外三合”谓之合;“一动无有不动”谓之合,合而动之,“动若江河”;“一静无有不静”谓之合,合而静之,“静如山岳”。太极拳运动,外形千变万化,内在奥妙无穷,然不论内外如何变化,均需向“内外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渐次求索之,倘能如此,则可“无缺陷处,无凸凹处,无断续处”。

和:神和。

和者,平和,和气,和顺之谓也。和不在身,而在神。在太极拳行功走架中,上下言之,“上轻下沉”谓之和;左右言之,“阴阳平衡”谓之和;一举一动,“刚柔相济”谓之和。偏于孔武有力,可谓阳亢;偏于软弱无力,可谓阴盛。太极图,阴阳双鱼均占其半,相连相合,首尾呼应,旋转不停,可谓“阴阳大平衡”,“生生不已”。且阳中有阴,可谓“孤阳不长”,阴中有阳,可谓“独阴不生”。太极拳演练要求“中、正、轻、灵、圆……”,凡此种种,都是“神和”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均可在“神和”意境中求得之。太极拳“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范”。此乃“神和”也。

上一篇:大易太极循经物理 下一篇:武当道门及民间医药验方